新浪科技訊 11月3日晚間消息,愛奇藝在橫店舉辦首個虛擬攝影旗艦棚開放日(以下簡稱「開放日」),愛奇藝副總裁、智能製作部負責人朱梁明確闡釋愛奇藝虛擬製作的發展路線,「我們做虛擬製作是從國內的特點出發,注重技術的實用化和簡潔化,做提質提效的工具,而非片面去追求規模和複雜的技術,讓虛拍更像開源的一個軟件系統,容易接入新型的創作者。」
截至目前,愛奇藝2025年虛擬製作項目的數量同比增長125%,並首次全流程參與合作頭部院線電影項目。與此同時,AI已經實現全程賦能,可支持AI概念設計圖及預演生成、AI模型生成、3DGS場景快速掃描等一系列應用。
虛擬製作作為影視工業化發展的代表技術,近年來在海內外備受創作者關注。LED屏前拍攝將視效後期工作前置,「所見即所得」的成片效果對強視效類影視項目極具吸引力。放眼海外,迪士尼、HBO、奈飛已經陸續推出了《曼達洛人》《1899》《龍之家族》等多部使用虛擬製作技術的劇集。
在國內,愛奇藝最早探索將虛擬製作技術用於商業劇集製作。2021年至今,愛奇藝已經完成了十多部影視項目的虛擬製作並陸續播出。在這一過程中,愛奇藝完成了色彩、燈光匹配,虛擬景深等多項專利算法的開發完善,並首創了虛實聯動的防水置景轉檯和LED螢幕快拆結構,不僅突破了屏前正反打拍攝及水景拍攝的限制,還實現了燈光的多角度透屏直射。
「我們致力於將簡單易用的方案交給創作者,而不是盲目追求技術複雜度。」朱梁表示,虛擬製作已經進入量產期,AI的快速發展更有望大幅縮短虛擬製作生產週期。劇集《魅影神捕》正是通過AI圖生模型、數字資產用於虛擬拍攝、數字資產3D打印實體道具、實體道具用於實景拍攝的嘗試,實現了數字資產在虛實世界的雙向互通。
在朱梁看來,成功應用虛擬製作的關鍵在於認知與行動,而選擇合適的場景則是成功的關鍵。早一點了解虛擬製作,作品在劇本階段就能發散更多靈感;而主創親自嘗試一次虛擬製作,才能真正瞭解到科技能力的邊界,並最終完成創作的突破。
責任編輯:何俊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