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由美國財政部萬億美元現金囤積引發的嚴重資金緊縮,正將金融市場推向一個關鍵拐點。隨着政府停擺持續,大量流動性被從銀行體系抽走,導致孖展利率飆升至危險水平。
最新的市場動態加劇了業界的擔憂。儘管市場預期月底的資金緊張狀況會有所緩解,但聯儲局的常備回購便利工具(SRF)在上週五錄得503.5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後,本週初的使用量依然高達147.5億美元,為該工具永久設立以來的第二高水平。

關鍵利率指標發出了更明確的警報。10月31日,被視為市場孖展成本基準的擔保隔夜孖展利率(SOFR)飆升22個基點至4.22%,創下一年來最大單日漲幅。SOFR相對於聯邦基金利率走廊中樞的利差,已擴大至32個基點,達到自2020年3月市場危機以來的最高點。這顯示資金緊張程度遠超正常水平,彷彿聯儲局近期的降息從未發生。

這場流動性風暴的核心,直指美國財政部。其在聯儲局的總賬戶(TGA)餘額已突破1萬億美元,創下近五年新高。為應對政府停擺,財政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吸收市場現金,導致銀行準備金急劇下降,而這正是引爆下一輪市場行情的「火藥桶」。一旦政治僵局化解,這股龐大的流動性將重返市場。
資金市場警報頻傳
孖展市場的緊張狀況已通過多個核心指標清晰顯現。除了常備回購便利工具(SRF)的異常高使用量外,各項關鍵利率均已脫離正常軌道。
據ICAP數據顯示,本週一的隔夜一般抵押品回購利率(GC Repo Rate)在4.14%至4.24%區間內波動,遠高於聯儲局3.9%的準備金利率(IORB)及其3.75%至4%的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

市場參與者原本預計,在月底、加拿大財年年終以及美國國債拍賣結算等因素過後,孖展成本會趨於正常化,但現實並非如此。數據顯示,不僅是SOFR利率,三方一般抵押品回購利率(Tri-party General Collateral rate)與準備金利率的利差也飆升至25個基點,同樣是新冠疫情以來的最高水平。

隨着聯儲局的逆回購工具(RRP)餘額已基本耗盡,未來任何資金壓力都將更直接地體現在SRF的使用上。與此同時,聯儲局的量化緊縮(QT)政策在11月份仍在繼續,這將進一步從本已緊張的系統中抽走流動性,加劇了市場的脆弱性。
萬億現金「沉睡」財政部
此次資金擠壓的根本原因,在於美國財政部總賬戶(TGA)的急劇膨脹。截至上週五,該賬戶現金餘額已超過1萬億美元,為2021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財政部的「吸金」行為直接導致了銀行體系流動性的枯竭。數據顯示,聯儲局的銀行準備金已驟降至2.85萬億美元,是2021年初以來的最低點。

更具體地看,外國商業銀行持有的現金資產自7月高點以來已減少超過3000億美元,降至1.173萬億美元。換言之,財政部為維持日常運營而囤積的現金,其主要來源正是這些被抽離的銀行流動性。

若將銀行準備金與已基本枯竭的逆回購工具餘額相加,可以看到整體市場的「過剩流動性」總量已降至2020年底以來的最低水平,凸顯了當前資金環境的嚴峻程度。

「融漲」情景:流動性反轉在即?
當前的局面雖然危險,但也預示着一次巨大的反轉機會。分析認為,既然政府停擺導致的TGA擴張是流動性收緊的罪魁禍首,那麼這一過程的逆轉將釋放出巨量資金。從某種意義上說,財政部近幾個月從市場抽走逾7000億美元流動性的行為,無異於「事實上的加息」。
因此,一旦由民主黨領袖Chuck Schumer主導的國會達成協議、重新開放政府,財政部將迅速動用其TGA賬戶中的鉅額現金,從而向經濟和金融體系注入數千億美元的流動性。這一過程類似於2021年初TGA賬戶餘額快速下降時所形成的「隱形量化寬鬆」,當時同樣引發了市場對流動性氾濫的預期。

這種流動性的「決堤」可能觸發投資者對風險資產的爭搶,尤其是對比特幣、小盤股等對流動性極為敏感的資產類別,可能推動市場在年底前出現一輪急劇的「融漲」行情。
短期陣痛與長期隱憂
儘管中期前景可能轉向樂觀,但短期風險不容忽視。如果孖展狀況在政府「開門」前進一步惡化,市場可能會陷入類似於2019年9月回購危機時的惡性循環。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SOFR、一般抵押品利率以及SRF使用量等日常指標。
然而,眼下的困境越是嚴重,未來流動性釋放時的反彈力度可能就越大。從這個角度看,資本市場的命運暫時掌握在華盛頓的政治博弈手中。
但需要明確的是,即使TGA的流動性「洪水」能夠暫時解決問題,這也不是一個長期的解決方案。正如美國銀行的Mark Cabana所預測,美國龐大的預算赤字意味着孖展壓力終將捲土重來,屆時可能迫使聯儲局不得不以真正的資產購買(即QE)形式再次介入。但在此之前,市場的焦點將集中在短期資金狀況以及那即將被釋放的萬億現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