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套現規模達10億美元!黃仁勳減持完成

集微網
11/02

1.安森美官宣:進軍垂直氮化鎵;

2.英偉達CEO黃仁勳完成10億美元股票出售;

3.AI應用引爆鉭電容需求 被動元件大廠宣佈漲價高達三成;

4.黃仁勳:「對華出售最先進半導體會危及國家安全」站不住腳;

1.安森美官宣:進軍垂直氮化鎵;

隨着人工智能數據中心、電動汽車等高能耗領域的能源需求激增,安森美半導體(Onsemi)推出垂直氮化鎵(vGaN)功率半導體,為相關領域的功率密度、效率和耐用性樹立新標杆。這款新一代 GaN-on-GaN 功率器件採用垂直導電設計,電流可垂直流經化合物半導體,能實現更高工作電壓與更快開關頻率,既達到節能效果,還能為人工智能數據中心、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及航空航天、國防等領域打造更小巧輕便的系統。

作為突破性功率半導體技術,vGaN 由安森美半導體紐約州錫拉丘茲晶圓廠研發製造,公司擁有超 130 項全球專利,覆蓋基礎工藝、器件設計、製造及系統創新等核心環節。相較於商用 GaN 常用的橫向結構,vGaN 直接在 GaN 襯底上生長 GaN,電流可穿透芯片而非僅流過表面,不僅電流密度和工作電壓優於橫向 GaN 器件,開關頻率也超過硅或碳化硅(SiC)產品。

安森美半導體企業戰略高級副總裁 Dinesh Ramanathan 表示,vGaN 技術將重塑行業格局,鞏固公司在能效與創新領域的領先地位。當下,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及 AI 數據中心等場景的電力需求增長遠超高效發電與輸電能力,節能已成為技術進步的關鍵考量。vGaN 技術的推出,為客戶提供了追求卓越性能的核心工具,也讓安森美在以能效和功率密度為核心競爭點的未來中佔據引領地位。

2.英偉達CEO黃仁勳完成10億美元股票出售;

當地時間10月31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最新文件顯示,英偉達CEO黃仁勳已於10月29日完成最後一筆2.5萬股公司股票的出售。此舉標誌着其自今年6月起執行的一項大規模、預先安排的股票出售計劃正式收官,總套現規模超過10億美元。

根據披露,這項出售計劃由黃仁勳於今年3月制定,原定在年底前出售最多600萬股英偉達股票。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自6月下旬啓動減持以來,英偉達股價在人工智能處理器需求持續火爆的推動下逆勢上漲逾40%,但黃仁勳仍嚴格按計劃執行並完成了減持。

此次減持是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10b5-1規則進行的預先規劃交易。該規則允許公司內部人士在提前設定好時間或價格參數後自動執行交易,從而避免潛在的內幕交易指控。這表明,此次大規模減持更應被理解為一次常規的財務規劃,而非基於對公司短期前景的判斷。

黃仁勳的財富增長是英偉達在AI時代強勢崛起的縮影。過去半年間,英偉達股價累計飆升近86%,並於本週三市值首次突破5萬億美元,從4萬億美元到5萬億美元僅用時四個月。這家總部位於加州聖克拉拉的芯片製造商,正以驚人的增長速度重塑科技行業格局。

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統計,現年62歲的黃仁勳在2024年財富暴增613億美元,目前以1757億美元的總資產位列全球富豪榜第九位。數據顯示,自2001年以來,他已累計出售了價值超過29億美元的英偉達股票。此外,今年他還向其名下基金會和一個捐贈人建議基金捐贈了價值超過3億美元的股票。

英偉達的市值飆漲不僅壯大了創始人的財富,更在公司內部催生了三位新的億萬富翁,進一步鞏固了其作為「億萬富翁製造機」的地位。

在AI浪潮的頂峯,選擇將部分持股變現的英偉達內部人士遠不止黃仁勳一人。追蹤此類交易的Washington Service數據顯示,僅在今年第三季度,英偉達內部人士就合計出售了接近15億美元的股票。

將時間線拉長至2024年至今,英偉達內部人士的股票出售總額已突破20億美元,這一數字遠高於2023年全年的4.62億美元,顯示出在當前股價高位下強烈的套現意願。

這股出售潮也席捲了整個AI產業鏈。在第三季度,Arista Networks公司的首席執行官Jayshree Ullal出售了8.61億美元股票,規模超過了同期黃仁勳的單筆減持。而在雲服務商CoreWeave的IPO鎖定期結束後,其內部人士上一季度也出售了超過10億美元的股票。這使得AI領域的內部人士出售額,成為僅次於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的市場焦點。

分析人士指出,內部人士減持是美股市場的常見現象,尤其在股價經歷大幅上漲後。儘管這並不直接等同於看空公司未來,但如此集中的大規模套現,無疑為當下火熱的AI投資情緒注入了一絲理性的審慎。

3.AI應用引爆鉭電容需求 被動元件大廠宣佈漲價高達三成;

據《科創板日報》從供應鏈獲悉,由於AI應用帶動鉭電容需求大增,被動元件大廠國宏團旗下基美(Kemet)向客戶發出鉭電容漲價通知。此為基美今年第二波調漲,相較第一波,調漲的客戶從代理商擴及直銷客戶,範圍更廣,新價格將於11月1日生效。供應鏈透露,漲價幅度高達二至三成。

國信證券最新報告指出,電子行業上游呈現「通脹」趨勢,AI拉動下存儲領域呈現「週期與成長共振」特徵。存儲、部分被動件、高階CCL等環節已出現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的現象。企業級存儲價格持續上揚,服務器大容量需求增加擠壓消費類市場供應,推動存儲價格全面拉昇

AI服務器需求快速擴張,全球大型雲服務商加速採購英偉達GPU整櫃式解決方案及自研AI ASIC。國信證券預計,2025年八大CSP資本支出將突破4200億美元,2026年有望達520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AI服務器的高功耗特性顯著提升了對高階被動元件的依賴度,MLCC領域表現尤為突出。根據中信建投研報,高端MLCC用量受益於AI終端滲透率的不斷提升而快速增長,帶來上游高端原材料需求爆發。以MLCC用鎳粉為例,假設每億顆MLCC用納米鎳粉0.22噸,預計新能源及AI領域用MLCC需求量從2023年的約3000億顆增長至2030年的近3萬億顆,高端MLCC用納米鎳粉需求量從不足千噸增長至超6千噸。

此外,「以舊換新」政策撬動替換大市場,伴隨新能源車及AI發展,被動元件需求數量激增。公開資料顯示,新能源車MLCC用量是傳統燃油車6倍,AI服務器、AI PC、AI手機等MLCC需求量分別增長約100%、40%~60%和20%。

近年來,隨着我國被動元件生產研發技術不斷創新,國內廠商在下游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儲能等產業快速發展,從而帶動上游被動元件的高速增長,國產被動元件產業鏈的滲透率逐漸提升,且具備較大的國產替代空間。

根據智研瞻產業研究院報告,2023年中國被動元件行業市場規模1237.65億元,預測2030年達到2583.59億元,2023—2030年複合增速為11.09%。

近年來隨着生產研發技術不斷創新,我國陶瓷電容器市場空間逐步擴大,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MLCC市場。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5年全球MLCC市場規模將達到1120億元,其中中國473億元。

4.黃仁勳:「對華出售最先進半導體會危及國家安全」站不住腳;

當地時間 10 月 31 日,APEC 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第一階段會議在韓國慶州和白會議中心舉行。同日,出席 APEC 工商領導人峯會的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在慶州接受採訪時,就中美芯片領域合作與市場問題發表明確觀點,直言不認同 「對華出售最先進半導體危及國家安全」 的說法,強調合作才最符合各方利益。

黃仁勳表示,將繼續爭取進入中國市場,並對中美芯片領域的合作保持樂觀,認為中國在致力於成為人工智能領域領導者的過程中,仍會需要美國的芯片。他高度肯定中國市場的獨特價值,稱其 「獨一無二、至關重要、充滿活力且不可替代」,並指出服務中國市場符合美國利益,將美國技術帶入中國也符合中國利益,最終契合兩國共同利益。這一表態並非首次,早在 10 月初,黃仁勳就曾透露,受美國出口管制影響,英偉達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從 95% 降至 0%,徹底退出中國市場,而這一政策也導致美國失去了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

針對美方以 「國家安全」 為由實施芯片限制的舉措,黃仁勳明確表示相關擔憂站不住腳。他提到,中國已具備大量生產 AI 芯片的能力,且此前美國對英偉達為中國市場定製的 H20 芯片實施無限期管制,而中國本身也並不依賴 H20 或任何美國芯片,這一事實已回應了所謂的 「國家安全擔憂」。同時,黃仁勳承認英偉達目前在芯片競賽中處於領先地位,但也強調 「低估中國的實力與競爭力是愚蠢的」。值得關注的是,H20 芯片的對華出口歷程波折,今年 4 月美方宣佈無限期管制,7 月英偉達獲批准對華銷售,卻在 7 月底因安全風險被國家網信辦約談,9 月又因違反反壟斷法被市場監管總局進一步調查,且英偉達首席財務官曾透露,本財季未向中國市場銷售任何 H20 芯片,若地緣政治環境允許,相關出貨收入本可達到 20 億至 50 億美元。

中方在美輸華芯片問題上的立場一貫明確,外交部多次強調,反對將科技和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美方的惡意封鎖和打壓既擾亂全球產業鏈穩定,也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希望美方以實際行動維護全球產供鏈的穩定。

熱點聚焦:

1.突發!大疆被調查!

2.安世之亂!芯片斷供爆發停產

3.兩大射頻芯片巨頭官宣合併,預計後年完

4.英國宣佈制裁11家中企

5.芯片企業扎堆闖關IPO!A股港股兩地聯動

6.斷臂求生!芯片巨頭大裁員35500人

7.國產GPU龍頭IPO成功過會

8.芯片設備巨頭宣佈,大裁員超1400人!

關注!轉發!一起讚好!↓↓↓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