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繼存儲之後,據供應鏈消息,由於AI應用帶動鉭電容需求大增,被動元件大廠國宏團旗下基美向客戶發出鉭電容漲價通知,新價格於11月1日生效。
與此同時,隨着人工智能應用大舉擴張,全球存儲器產業正面臨一場結構性、長週期缺貨,且三大DRAM原廠SK海力士、三星和美光;NAND存儲器供應商除三大廠外,包括鎧俠、大陸長江存儲等,產能已全被掃光。
被動元器件漲價高達三成
近日,據供應鏈透露,由於AI應用帶動鉭電容需求大增,被動元件大廠國宏團旗下基美(Kemet)向客戶發出鉭電容漲價通知。此為基美今年第二波調漲,相較第一波,調漲的客戶從代理商擴及直銷客戶,範圍更廣,新價格將於11月1日生效。供應鏈透露,漲價幅度高達二至三成。
國信證券最新報告指出,電子行業上游呈現「通脹」趨勢,AI拉動下存儲領域呈現「週期與成長共振」特徵。存儲、部分被動件、高階CCL等環節已出現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的現象。企業級存儲價格持續上揚,服務器大容量需求增加擠壓消費類市場供應,推動存儲價格全面拉昇。
AI服務器需求快速擴張,全球大型雲服務商加速採購英偉達GPU整櫃式解決方案及自研AI ASIC。國信證券預計,2025年八大CSP資本支出將突破4200億美元,2026年有望達520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AI服務器的高功耗特性顯著提升了對高階被動元件的依賴度,MLCC領域表現尤為突出。根據中信建投研報,高端MLCC用量受益於AI終端滲透率的不斷提升而快速增長,帶來上游高端原材料需求爆發。以MLCC用鎳粉為例,假設每億顆MLCC用納米鎳粉0.22噸,預計新能源及AI領域用MLCC需求量從2023年的約3000億顆增長至2030年的近3萬億顆,高端MLCC用納米鎳粉需求量從不足千噸增長至超6千噸。
此外,「以舊換新」政策撬動替換大市場,伴隨新能源車及AI發展,被動元件需求數量激增。公開資料顯示,新能源車MLCC用量是傳統燃油車6倍,AI服務器、AI PC、AI手機等MLCC需求量分別增長約100%、40%~60%和20%。
高盛證券10月中旬時即提出示警,在AI快速擴張的背景下,2026年被動元件可能會出現供需喫緊的狀況,激勵臺系被動元件大廠國巨旗下的基美,日前即宣佈11月起調漲鉭電容價格。
存儲市場面臨長週期缺貨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應用帶動存儲器需求,外界關注缺貨潮將持續多久。這股熱潮不僅讓研究機構預期DDR5合約價持續看漲,NAND產品也持續開始漲價。
慧榮科技總經理苟嘉章日前表示,隨着人工智能應用大舉擴張,全球存儲器產業正面臨一場結構性、長週期缺貨。他透露,三大DRAM原廠SK海力士、三星和美光;NAND存儲器供應商除三大廠外,包括鎧俠、大陸長江存儲等,產能已全被掃光,市場缺口由原本預估七、八成擴大到一倍,雖然其中有重複下單情況,但因供給缺口大到無法想像,因此缺貨問題明年絕對無法解決,恐怕要到2027年下半年才見轉機。
苟嘉章強調,從 SK海力士已公佈的「2026年產能全數銷售」,印證這波DRAM需求真的非常強勁,價格飆漲是可預期的事。他並指出此波缺貨非單純「暫時供應緊張」,而是供需節奏與產能佈局同步錯位。
存儲器供應鏈一度因手機、消費性電子需求疲弱而壓力重重,然而,隨着AI訓練與推論架構的爆炸式成長,存儲器需求瞬間轉向。「儲存容量+高頻寬」成為新基礎設施——不僅是 HBM被急搶,連傳統DRAM、NAND也因為資料中心與近端儲存需求而顯著拉昇。
隨着供應喫緊,價格迅速上升。資料中心、服務器模組商等下游客戶面臨嚴重交期延遲與成本壓力。根據Tom’s Hardware 報導:服務器用DRAM模組2025 年第4季價格漲幅已達50%,部分供應商供應率降至 70%。
另外,由於客戶為搶料,提前下單、重複下單的現象增多,使得產能分配更加複雜。他認為這種不透明的訂單行為可能引發資源浪費與市場混亂。
苟嘉章強調,在這場供應鏈再洗牌中,大型存儲器芯片廠與資料中心、雲端服務商是最大受益者,SK海力士 、三星等廠商受惠於價格上漲與長約簽訂,盈利能力明顯提升。
反之,中小模組廠、低階終端裝置與車用應用則是弱勢羣體。由於採購量低、議價能力弱,這些企業可能面臨搶料無門、成本大增,甚至需降規格以維持產能。消費性市場亦可能因此出現低階版本存儲器容量下調、售價上漲的情況。
苟嘉章分析,這波存儲器缺貨並非短期現象。有觀點指出,傳統DRAM或在2027 年後開始回穩,但NAND與高容量儲存需求可能會持續至2028年、甚至更久。
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高增長
此外,在新能源汽車方面,11月2日,長安汽車公佈2025年10月銷量數據,當月銷量實現多維增長,其中新能源板塊表現尤為亮眼,創下銷量新高的同時,1-10月累計新能源銷量已超越2024年全年水平。
數據顯示,長安汽車2025年10月總計銷量達278000輛,較去年同期增長11%。新能源領域成為核心增長引擎,10月新能源銷量達119000輛,同比增幅達36%,再度刷新銷量紀錄。值得關注的是,2025年1-10月長安汽車新能源累計銷量已超過2024年全年總和,提前達成年度核心增長目標。
11月2日,奇瑞集團發佈10月及1-10月銷量數據,整體業績表現亮眼,新能源與全球化領域成果顯著,多項數據刷新紀錄,彰顯高質量發展態勢。
10月份,奇瑞集團銷售汽車281,161輛,同比增長3.3%。其中,新能源汽車銷售110,346輛,同比大幅增長54.7%,首次實現單月新能源銷量突破11萬輛;出口方面,10月出口126,434輛,同比增長13%,連續六個月單月出口突破10萬輛,且累計出口達1,062,862輛,以歷史最快速度達成年內出口超百萬輛,刷新中國汽車出口新紀錄。值得關注的是,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10月份銷售汽車263,466輛,同比增長2%。
11月1日,蔚來汽車發文稱,10月,蔚來公司交付新車40397臺,同比增長92.6%;截至目前累計交付量達913182臺,三大品牌協同發展態勢顯著。同時,公司換電服務突破9000萬次,自主研發操作系統獲國際認可,多維度展現發展實力。
蔚來品牌10月交付17143臺,環比增長24.9%。其中全新ES8達成10000臺交付,創下40萬元以上純電車型交付破萬的最快紀錄;第30萬臺蔚來ES6正式下線,該車型不僅是中國品牌30萬元以上純電車型中的銷量冠軍,更是首款產量突破30萬臺的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