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賈凱清
對於廣大外賣消費者而言,以往每次下單就像「開盲盒」,誰也拿不準商家是否具備堂食門店。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市場監管總局」)發佈《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和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無堂食」外賣需加註專屬標識,為外賣商家監管再添「緊箍咒」。
記者調查發現,此前美團、京東外賣、餓了麼三大主流外賣平臺已率先上線「堂食」相關標識。不過,各平臺的標識名稱、認定標準是否統一?認證流程又有哪些要求?帶着這些疑問,記者展開了線下走訪。
堂食店「明廚亮竈」,「即提店」有鋪面無座位
打開外賣平臺,記者注意到位於古漢國際的一家大米先生炒菜店,該店在美團外賣被標記為「堂食店」,京東外賣標記為「堂食餐廳」,餓了麼則標記為「可堂食」。最近一個月,這家店鋪的月銷量達到了3000單,評價中許多消費者提到了「菜品新鮮」「衛生放心」的關鍵詞。
這家被三個外賣平臺同時認證的堂食店線下究竟如何?3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古漢國際的大米先生店鋪,看到各式琳琅滿目的菜品擺放在自助餐區,餐廳內乾淨整潔,不少消費者正在店內用餐。與此同時,店內還特設了外賣取餐口,幾位廚師正在後廚現炒飯菜,打包好後從外賣取餐口處送到外賣員手裏。
除了明確標註「堂食」的門店,還有一類特殊商家——雖無堂食桌椅,卻擁有成熟線下鋪面,如包子鋪、早餐店等。記者發現,這類門店在美團、餓了麼未作特殊標註,而在京東外賣上被單獨標記為「即提」。
以火星市場的的「手工鮮肉餅店」為例,記者在門店看到,工作人員現場製作肉餅,鋪面雖小但實現「明廚亮竈」,幾位消費者正等候取餐,整體操作透明可見。
平臺認證要求有差異,均推舉措提品質
「優先選有堂食標識的店,感覺更靠譜。」這是不少消費者的外賣下單習慣。但記者梳理發現,三大平臺對「堂食店」的認證標準並不完全一致。
「餓了麼商家中心」微信公衆號在7月13日發佈了添加「可堂食」標籤的相關推文,文中明確,商家申請「可堂食」標籤,需要上傳堂食環境實拍視頻或圖片(需清晰展示堂食區域,確保材料真實完整),平臺將基於商家提交的堂食環境實拍視頻/圖片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後,商家獲得「可堂食」標籤。
美團方面表示,具備堂食服務能力的商家通過平臺模型識別或通過相關視頻認證後,即可獲得「堂食店」標識,並在首頁推薦位、專屬標籤等多個核心位置獲得流量權益。美團稱,自該標籤上線以來,已有超140萬商家完成了「堂食店」標識認證。
京東外賣則表示,入駐平臺的餐飲商家店內可落座就餐,同時在三方美食點評類平臺評分達到3.8分以上,可添加「堂食」標識。
除此之外,三大平臺在外賣品質提升方面均有所舉措:京東定位「品質外賣」,只限「品質堂食餐廳」入駐,同時推出「七鮮小廚」「24小時後廚直播」等運營體系。就美團宣佈升級「繁盛計劃」,其中包括投入5億元推動「明廚亮竈」新基建等。餓了麼則在9月初宣佈與深圳市安康贏食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康贏」)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外賣餐飲「互聯網+明廚亮竈」建設。
新規劍指「幽靈外賣」,技術+監管護安全
「點外賣看不到實體店,總擔心食材不新鮮、衛生不達標。」上班族周女士說出了自己的顧慮。
10月1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和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反饋截止日期為11月16日。
本次發佈的「徵求意見稿」重點針對無實體門店、借用或僞造資格上線經營的「幽靈外賣」,旨在堵塞監管漏洞,明確責任歸屬,並利用技術手段提升透明度。
在「徵求意見稿」中,資格審核與經營真實性成為監管重點,不僅細化了平臺在入網審核、日常監測抽查及信息公示等方面的要求,還明確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必須具有實體經營門店並依法取得經營資格,且不得超範圍經營。值得一提的是,徵求意見稿明確禁止使用同一經營資格在同一平臺開設多家網店,這將有效遏制部分商家通過「一證多開」方式擴大線上曝光卻難以保證各店食品質量的亂象。
此外,徵求意見稿還多次提及並強化了「互聯網+明廚亮竈」的作用。平臺被要求對入網商家的「互聯網+明廚亮竈」進行審查,未實現者不得上線交易。同時,平臺需提供技術支持,在商家主頁顯著位置標明跳轉標識,並將相關視頻信息至少留存14天。這一規定使消費者能夠實時監督食品製作過程,也為監管提供了追溯依據。
業內人士表示,隨着法律監管的細化與技術手段的落地,外賣行業將逐步告別「信息不對稱 的「盲盒時代」,未來消費者將迎來更安全、更放心的外賣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