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巨頭講出新的敘事邏輯下,公募QDII正逐步回補美股倉位。
近期,在英偉達、微軟、谷歌、三星在美股密集發佈對AI醫療的投資後,包括張坤等明星基金經理所管公募QDII大舉增加美股倉位,也使不少基金在近期港股調整中降低了回撤風險,藉助AI醫療新敘事在近期的強勢,不少前期表現落後的QDII基金業績加速提升。
QDII基金強力回補美股
廣發全球精選基金披露的第三季度報告顯示,明星基金經理李耀柱在三季度末增持了美股倉位,美股市場的持倉比例提升至75%,同期,他降低了港股的持倉比例,截至今年9月末,該基金持倉的港股比例僅剩約3.72%。
易方達基金旗下的多位明星基金經理,也在三季度增持美股,包括張坤、鄭希等所管的產品。鄭希在易方達全球成長精選基金也同樣減持了港股公司,該部分倉位剩下約10%,而美股倉位同期躍升到52%,在該基金的前五大重倉股的選擇上,鄭希將前五席位清一色安排為美股科技公司。
傳統上偏好白酒股的明星基金經理張坤也開始青睞美股。根據基金第三季度報告,張坤管理的易方達亞洲精選基金強化了對彈性的需求,他在三季度末大幅度增加美股倉位比例至32%,在美股市場的股票選擇上,張坤主要重倉與人工智能密切相關的品種,包括在美股市場投資AI醫療的韓國上市公司三星,以及在納斯達克市場的谷歌、微軟,以及在紐交所上市的臺積電等。
一些明星基金經理在港股與美股市場的操作更為極端。創金合信全球醫藥基金披露的三季度報告顯示,基金經理皮勁松在今年三季度期間已全部清倉港股,而在今年6月末之際,該基金持有的港股倉位比例高達58%,港股當時亦為這隻全球醫藥基金的第一大投資對象。而今,港股倉位從58%的佔比被降至0,原先佔比僅有約3%的美股倉位成為主要加倉對象,並在今年9月末暴增至71%,成為該基金第一大投資對象。
公募重倉股擁抱新增長
驅動QDII基金經理在第三季度末增持美股的核心原因,是近期美股AI醫療賽道開始展現高彈性。
Wind數據顯示,以近三個月的彈性收益排名計算,以美股為核心倉位的QDII基金幾乎主導了業績前五名。其中,易方達基金旗下的易方達全球成長精選基金近三個月的收益率為39%,華夏新時代基金的同期收益率為36%,嘉實基金旗下的嘉實全球產業基金同期收益為31%,天弘基金旗下的全球高端製造基金同期為30%,創金合信全球醫藥生物基金同期收益率約28%。
根據最近一個月的收益率,幾乎沒有港股倉位的QDII基金,曾是業績排名的主要受益者。建信基金旗下的建信新興市場混合基金近一個月收益率約為11%,在最近一個月內排名QDII第一,而創金合信全球醫藥生物基金在最近一個月的收益排名第二,期間業績回報為10%。
按基金業績的重倉股來源看,最近一段時間海外尤其美股AI醫療賽道的事件驅動,對這些公募QDII的收益漲幅貢獻最大,包括三星集團在美國AI醫療賽道的加碼收購與投資,以及美股巨頭微軟公司、英偉達在10月份宣佈多個AI醫療賽道的重磅合作,包括微軟與哈佛大學醫學院合作開發AI醫療診斷工具產品,英偉達與製藥巨頭禮來公司共建AI醫療超級實驗室,以及英偉達宣佈與強生公司合作開發AI醫療手術機器人系統,在AI醫療新的敘事邏輯推動下,英偉達、谷歌等公司股價持續走高,為張坤、李耀柱、李博涵等QDII基金經理帶來不俗的貢獻。
以創金合信全球醫藥生物基金為例,基金經理皮勁松在三季度末將美股AI醫療新銳GRAIL納為第四大重倉股,這是一家基於血液檢測的多種癌症早篩技術公司,此前已獲得亞馬遜、騰訊集團的投資,該股在今年10月又獲三星集團投資,刺激股價在今年10月份上漲55%,為創金合信基金貢獻豐厚的個股回報。
基金看好AI醫療出海潛力
AI醫療也是許多基金經理在人工智能科技與創新藥之間「既要又要」的首選品種,並挖掘醫療科技的出海增長潛力。
「AI醫療在全球處於從0到1的爆發階段,美國在AI醫療領域發展相對更快,從落地角度看,領先國內半年到一年時間。」萬家健康產業基金經理王霄音認為,長週期角度驅動行業進步的投資機會是醫療賽道的技術進步,醫藥技術創新重點關注AI 醫療,尤其是已觀察到海外的硬件-大模型-應用的商業閉環正在形成,例如美股的Tempus AI等上市公司已鏈接衆多醫院,開展面向C端的問診產品應用並實現商業化,國內衆多AI醫療公司也在加速發展,迎來豐富的投資機會。
重倉AI醫療賽道的國聯基金劉柏川則對AI醫療倉位進行結構性調整,他表示,已減持部分落地路徑尚不清晰的AI醫療垂直模型,在AI醫療領域更希望增持產品具象、市場空間較大的AI醫療器械等應用端,尤其看好高價值AI醫療智能器械出海潛力。根據國聯醫療健康基金第三季度報告顯示,AI醫療垂直模型醫渡科技此前為基金第六大重倉股,但截至今年9月末已被賣出,在AI智能助聽器加速佈局的訊飛醫療科技成為新的第六大股票。
銀華醫療健康基金在今年三季度期間也重倉了晶泰控股、訊飛醫療科技等AI醫療賽道股,基金經理張萍對此認為,技術創新已經成為醫藥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行業的潛力被市場低估,AI對於醫藥產業的降本增效和創新支持尚未被市場充分認知,未來將長期看好產業趨勢,持倉重點挖掘AI製藥與AI醫療兩大細分方向。
責編:羅曉霞
排版:劉珺宇
校對: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