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裏的未漲方向

真是港股圈
11/07

Ai產業鏈當前的盈利能力是前所未有的,但行業內的利潤分配也極為不平衡,英偉達賺走了行業內50%的利潤,而衆多芯片產業鏈公司卻仍然在週期底部,距離21年的業績高點遙遙無期。

芯片產業鏈向來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每個部件緊密協作,即使最高端的算力服務器,脫離了散熱、機箱等最技術含量稍低的環節,也無法工作。那些比散熱機櫃更重要的環節如電路板、存儲芯片等,便有了跟隨算力芯片繁榮的渴望,稍微卡一卡供應,這買方還能不加價嗎?

因此,今天我們看到,那些在算力性能指標以外的零部件,都開始了逐步漲價,開始能跟上那些提升效率、降低功耗的核心部件的漲幅。

非HBM存儲和PCB首當其衝,至少在它們身上的投入對訓練性能的提升還是有幫助的,但是也看到,各種各樣的Ai衍生設備,比如備災,儲能供電等不直接影響性能的環節,也是需求大增。

那問題來了,還有一些壓根沒漲的芯片關鍵環節,比如晶圓製造設備、EDA、封測等等環節,是不是也應該趁此機會漲價一波,來共享產業繁榮呢?對於他們來說,稍微控制一下,卡住的就是整個Ai芯片產業鏈,當產業地位與獲利不一致,就會延伸出人為的週期。

一、存儲是怎麼漲起來的

存儲芯片,本來是各類電子設備裏不可缺少的零部件,但由於其產品技術含量偏低,比不上計算芯片,更多是賺辛苦錢和週期波動的利潤。

而這幾年來的Ai熱潮,並沒有帶動產業週期反轉。從chatgpt問世的2022年至今,前兩年時間,存儲行業都在芯片行業內表現消沉。

HBM(高帶寬內存),作為目前所有存儲芯片中最高端的產品,在Ai算力中有重要作用,是大幅提升計算效率的關鍵,但很可惜,HBM的市場規模從0起步,直至今年才佔到整個存儲芯片的20%。換言之,前兩年各類低門檻的存儲芯片,仍然佔據行業80%以上份額。10%的收入翻倍,只是整體增長10%。

而這些行業的下游也都需求一般,沒有太強的能承接漲價的能力,因此,從2022-2024,這段時間,HBM的增長沒有帶給這些存儲公司太多的景氣。

然而今年以來,HBM的佔比穩步提升,美光等存儲巨頭的業績增速開始被這一部分帶了起來,但後續的DRAM漲價,徹底點燃了行業。讓大家意識到了,存儲芯片整體都景氣了。

而今年漲幅也開始反超英偉達,成為當前芯片行業最強的標的之一。尤其是,漲幅集中在了今年下半年,這對於錯過此前的Ai芯片漲幅的投資者來說,無疑是很好的追落後的機會。

HBM的份額提升,加上高增速,逐步帶動公司增速改善是可期的,但是像其他的DRAM,包括SSD的大漲,短期內實現翻倍的漲幅,卻是大家意想不到的。

按照這些公司的解釋,產能都去了HBM,他們對於其他非先進的存儲芯片產能擴張也不積極,不斷地只加大HBM投入,轉移其他存儲芯片的產能,到最後,等到文生視頻的SORA2點燃市場,大家意識到,HBM以外的存儲需求也會上來,於是,寡頭聯手鼓勵用戶囤貨以應對需求升級,並且開始停止報價。需求擴張,供給變少,很快,在Ai競賽中上頭的各大互聯網巨頭,互相競爭性提價,最後便形成了週期爆發。

從存儲的爆發邏輯來看,實際上還是在於,其產品在整個芯片產業鏈中具有重要性,而其產能的有效控制,無意間加速了其在自身週期的供給修復。

這也說明,行業內的各個環節,有各種能力可以參與到繁榮中來,並不是說在Ai算力中的用量跟以前沒變化,就跟行業景氣沒一點關係,又或者賺也是賺Ai那一部分的收益。其中,聯合控制行業供給,又或者參與到供應鏈來並加大比例,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事實上,存儲爆發以後,也包括此前的電路板等看起來技術含量不高的環境紛紛爆發,大家期待更多滯漲的細分板塊繼續後來居上,成為芯片賽道下一個高漲幅標的,復刻存儲的短期數倍之路。

二、潛力方向

當前看到,大體上3年漲幅、今年漲幅及半年漲幅,衡量了這些股票是從chatgpt開啓的浪潮以來的先漲、後漲順序和強度。事實上像存儲巨頭們的後漲屬性明顯,但是總漲幅實際上也非常不錯。

而3年以來,漲幅幾乎都集中在今年的後半年,這也造成了收益時差,對於投資者而言,不斷地在這些板塊中跳躍,將能取得遠超行業總漲幅的回報。

當前3年沒漲的板塊中,也不乏有存在下一個存儲的可能。

很明顯,當前還沒漲的集中在幾類公司。

一是晶圓處理設備,主要是ASML應用材料拉姆研究科磊,整體漲幅都沒到很高,但是近期表現都不錯,但又沒有像存儲公司那麼亮眼。

對於晶圓處理設備,以往的芯片牛市,都少不了它們的身影,本身也是整個板塊的長期收益前列的公司。

與存儲類似,行業格局參與者不多,也是寡頭。

這幾年裏,同樣地,AI需求爆發,對它們的催化也不多,因為Ai芯片的量也是少數。

如果說HBM/所有存儲芯片的比例,是從0到20%,那麼同樣的邏輯去看算力相關芯片,那就是GPU+TPU+HBM/所有芯片的收入比,實際上10%都不到,因為還有大量的模擬芯片、CPU等等紋絲不動。

不過,當前LRCX的上漲很快。幾乎跟隨整個存儲上漲,其核心就在於,存儲芯片的製造工藝主要取決於刻蝕設備,而LRCX正是刻蝕的市佔率第一,高達47%。

所以,更旺盛的需求,LRCX當前的利潤率不斷提升,ASML的利潤率紋絲不動,更好的增速造就了行業間的分化。可以觀察到,相比存儲芯片公司如美光、三星、海力士等,設備公司長期股價表現更好。

其關鍵就在於,存儲芯片公司長期需要維護性的資本開支,每年都得購買設備,不但是擴產需要購買,維持產能,每年就需要舊設備的維護於更新,而晶圓處理設備公司沒什麼上游,沒有大的資本開支。

目前看,存儲這條線的爆發,核心的邏輯已經從HBM的升級,延伸到存儲芯片整體產能不足,落後產品的產能需要擴張,否則全球的電子設備都有影響。

擴產邏輯下,設備的利潤爆發將滯後,但不會缺席,而參照歷史規律,晶圓製造設備的表現,不落後甚至超過芯片製造公司是常見的。所以,基於這一點,後面晶圓製造設備比存儲芯片公司走得更遠,是有可能的。但對於這一點,還需要其他芯片的配合:不能過剩。

這裏看到,模擬芯片幾乎全軍覆沒,典型的是德州儀器安森美半導體

模擬芯片是一個巨大的板塊,包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芯片,自然跟Ai專用的邏輯芯片沒有太大關係。而目前A股半導體板塊裏面,大部分也是模擬芯片公司,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這次Ai浪潮,A股那麼多21年的明星股沒有復活,比如耳熟能詳的紫光和卓勝微等。

當前似乎也沒有增加太多模擬芯片的必要,所以業績上毫無表現。就跟前兩年的存儲芯片一樣,但作為對比,博通雖然同是模擬芯片巨頭,模擬芯片業務也是拉胯的,但是通過ASIC芯片,也算是強勢加入到跟英偉達同賽道的算力競爭中。也因此,博通超越AMD臺積電做到Ai老二的位置。其表現拉開了其他的模擬芯片同行一截。

所以,當前不漲的各類模擬芯片公司,唯一的破局方法是切入Ai算力賽道中,能力應該是有的,但是需要很大的決心。

模擬芯片公司的問題不是供給,當前也很難複製疫情間那樣的供應鏈干擾事件,其業績變動的關鍵只能依賴於新需求。

機器人無疑是模擬芯片的一個可預期的增長點,因為機器人的電路控制,太多的功能需要模擬芯片來進行控制。但可惜的是,機器人還沒走到量產這一步,到放量就更久遠了,但不能否定的是,模擬芯片很可能會因為機器人行業的想象,而打開估值提升的空間,加入到這個敘事裏面,但拔估值的前提是低估值,德州儀器當前也還是30倍PE,似乎空間也不大。

不過,模擬芯片裏,分門別類很多,其中值得關注的是電管理控制相關的芯片,比如電源管理的MPWR。

因為目前算力鏈的進化路徑,已經不在單純是芯片的迭代,還有電力系統的升級,最後也包括加儲能加發動機等來維持高水平的電力供應。

而MPWR這類模擬芯片,消費電子和汽車這兩個大下游變化不大。但儲能端也是不小的下游,海外的儲能熱潮對於這類芯片公司來說,已經是一個機遇,儲能的邏輯正在往Ai靠,這類公司也會跟上。

而電源管理芯片的迭代,實際上也可以運用在AI數據中心中,其核心思想就是控制用更大的電,通過功率提升來提升計算效率。所以在AI鏈的邏輯開始往發電、電力設備、儲能、電控等發散的時候,這類模擬芯片公司實際上將很可能在板塊中脫穎而出。

餘下的低漲幅的代表性芯片龍頭,就剩EDA了,主要是鏗騰電子新思科技,但其產品的本質是軟件,儘管格局再好,也沒有所謂的供需週期。過去靠這個無週期優勢享受了估值紅利,現在看卻又是一把雙刃劍。

其次,其業務量與芯片設計從業者,當前現存的芯片設計公司量相關,在當前的環境下,實際上芯片行業沒有產生太多的新玩家,亞馬遜、meta、谷歌等希望擺脫英偉達一家獨大,還是靠扶AMD和博通,並未真的建立芯片部門。

所以EDA重要但未必能分享收益,主要還是在於軟件這個商業模式太好的問題。

結語

所以最後看下來,存儲芯片和電力系統升級,是當下Ai算力延伸出的兩個漲勢最強的板塊。這樣說明,不同時間有不同的Ai股,行業內,景氣會傳遞,漲幅有先後,一直拿英偉達並非是最好的答案。

而沒漲的板塊,後發的可能性自然大,像當下的存儲一樣,在未來的某個節點,供給失衡,徹底爆發。如今看,比較有潛力的就是晶圓製造設備和電管理的模擬芯片。從估值看,當前也不低,但也算不上高,但預期顯然不是估值修復,而是後續跟AI芯片、光模塊、存儲一樣,業績爆發帶動股價表現。

總體而言,Ai硬件系統的建設支撐Ai行業的發展,在終端,即應用沒有出現明顯的變現難題是,Ai投入就會持續,這個行業一直有機會,但不同零部件的投入都是有邊際的,不斷地把這個木桶的短板補長,不是一直投入在一塊木板上,將是這個系統的規律,也因此,那些看上去落後,過剩或者關係不大的產品,以意想不到的邏輯景氣,可不要過於驚訝了。

1、每日港(A)股覆盤,緊貼每天行情,時機在投資上永遠最重要;

2、重要財經新聞的分析(包括中美日股市),主要針對它對企業/行業/股市形勢的影響。

3、有價值的第三方報告 + 紀要分享,以供大家借鑑與學習參考。

4、每一週至兩週一篇分析員的股票報告,深入剖析投資邏輯和基本面因素。

真是港股圈內容投稿:2458032576@qq.com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