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年底或迎來走強?分析:與降息無關,而是「避險情緒回潮」

市場資訊
11/06

  來源:華爾街見聞

  儘管聯儲局12月降息預期降溫,但歷史數據顯示美債市場在年底可能因季節性規律而走強。這一可追溯至1970年代的模式顯示,投資者在秋季風險偏好下降,推升對國債等避險資產的需求,使其價格在秋末達到峯值。研究表明,這種由「季節性情緒」驅動的規律具有統計意義,或能暫時抵消市場對貨幣政策的失望情緒。

  年底美債市場可能展現積極走勢,這一趨勢與聯儲局政策預期關係不大,而是源於歷史數據顯示的季節性規律——投資者風險偏好在秋季下降推動避險資產需求上升。

  聯儲局主席Powell上週表示12月降息「並非板上釘釘」後,市場對降息預期大幅降溫。據CME FedWatch工具顯示,12月降息概率從Powell新聞發佈會前的約90%降至現在的72%。

  然而,目前債券投資者的一大利好是,美國國債市場呈現出相當穩定的季節性模式,價格在秋末達到峯值,在春季觸底。這一規律可能抵消投資者對聯儲局政策立場的失望情緒。

  季節性規律可追溯至70年代

  美國國債市場的季節性特徵並非一直存在,這起源於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財政部開始通過公開市場拍賣出售國債之時。

  據2015年發表在《Critical Finance Review》上的一項研究表示,在市場化定價機制建立之前,美債收益率幾乎沒有季節性變化表現出來。但在引入拍賣機制,並且國債發行開始遵循定期可預測的時間表後,季節性變化成為國債的穩定特徵。

  數據顯示,12月單月的美債平均回報率表現平平,但與11月合併計算後,其回報率高於全年任何其他兩個月的組合。這種季節性規律在過去半個世紀中保持相對穩定。

  避險情緒驅動機制

  研究人員最初分析了多種假設來解釋國債季節性模式的成因,包括宏觀經濟季節性、風險的季節性變化、天氣因素、股票和國債市場間的交叉對沖、投資者情緒的傳統衡量指標、國債拍賣時間表的季節性、國債供應的季節性以及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週期的季節性,但都被逐一否定。

  最終,研究人員找到了一個合理解釋:投資者風險厭惡的季節性變化。具體而言,秋季投資者開始受到季節性情緒失調影響,進而影響其承擔風險的意願。

  研究人員寫道:

「如果投資者在秋季情緒低落,從而風險厭惡情緒上升,那麼國債價格應該會上漲,導致秋季國債的實際收益率高於平均水平。然後,當投資者情緒在春季回升,風險厭惡情緒減弱時,國債價格就會下跌,導致實際收益率低於平均水平。」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丁文武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