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遇上赤字:全球發債潮創紀錄,市場需求仍火熱

智通財經
昨天

智通財經APP獲悉,隨着發債主體利用寬鬆的市場條件為從人工智能(AI)項目熱潮到併購復甦的一切活動孖展,今年以來全球債券發行規模已飆升至創紀錄水平。數據顯示,2025年迄今全球債券發行量達5.95萬億美元,超過2024年全年的5.93萬億美元。而今年還剩一個多月時間,且華爾街正準備迎接十多年來最繁忙的11月,這表明2025年全球債券發行規模必將創下新高。

今年的債券發行熱潮主要由金融機構和政府推動。各國政府為彌補不斷擴大的預算赤字而加大發債力度。與此同時,Alphabet(GOOGL.US)和Meta Platforms(META.US)等科技巨頭的鉅額債券發行使通信行業的債務規模同比增加三分之二。

儘管債務洪流正在導致企業信貸利差擴大,但全球信貸風險指標仍徘徊在自2007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附近。市場需求依然強勁,債券投資者今年的總回報率超過7%,為過去五年來最佳表現。

Fox Legal Training的槓桿孖展專家Sabrina Fox表示:「我們正處在一個對信貸、靈活性和負債管理的需求均達到歷史高位的時期。所有這些因素正在同時發揮作用。市場定價堪稱完美。」

Meta於10月30日發行了總額300億美元的債券,這是自2023年以來規模最大的美國高評級債券銷售,吸引了高達1250億美元的認購需求,創下公開公司債發行史上最高紀錄。Alphabet也在11月3日迴歸歐洲債券市場,發行總規模為30億歐元的多期歐元計價基準債券,以為其在AI和雲基礎設施領域的創紀錄支出提供資金支持。大力押注AI的日本軟銀也在10月發行了雙幣種債券。

高盛美洲投資級債券銀團業務主管John Sales表示:「假設很大一部分資本支出將以債務形式出現,這是完全合理的。」他指出,這些科技巨頭資產負債表狀況極佳,因此在聯儲局降息且利差處於低位時具備加槓桿能力。

與此同時,投資者需求完全跟得上債券發行。法國巴黎銀行在9月份曾估計,在美國市場,投資者可用於再投資的現金比公司發行的債券規模多出約740億美元。

十一月發債潮

美國高等級債券發行在9月和10月均創下紀錄,且這股發債熱潮已經延續到11月,儘管發行窗口預計將在進入12月假期時收窄。景順北美投資級信貸主管Matt Brill表示:「如果你能保留足夠資金撐過接下來兩週,可能會很有利,因為我認為屆時供應將會枯竭。」

美國企業也加快了在歐洲的發債步伐。數據顯示,本週僅Alphabet、Colgate-Palmolive、Booking Holdings(BKNG.US)和摩根士丹利(MS.US)就分別在歐元市場發行債券,而Verizon(VZ.US)自2020年以來首次發行了英鎊計價債券。

截至週四,歐洲市場的債券發行熱潮仍在持續。法國電信Orange、西班牙凱克薩銀行(CaixaBank)及奧地利Raiffeisen Bank International等11家借款人預計將定價新債。其中,Orange正在進行自2019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五期歐元債發行。

公共部門借款激增

自大流行衝擊導致政府預算失衡以來,公共部門借款激增成為推高債券發行紀錄的關鍵因素。據測算,今年政府及政府相關機構發行的投資級債券佔比達69%,為自2010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高水平。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月指出,全球公共債務預計將在2029年超過GDP的100%,為1948年以來最高——當時各國正從二戰中恢復。

在主權債發行方面,西班牙今年以三次發債、共孖展350億歐元(約合400億美元)居首。英國9月發行的140億英鎊(約合180億美元)國債、以及意大利1月發行的180億歐元兩期國債,也躋身年度最大規模交易之列。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債券發行均吸引了逾1400億歐元的認購。

不過,這並非一場債務市場的「全民盛宴」。近期的大型公司債交易均來自高評級且廣為人知的公司,這些鉅額孖展可能會擠壓其他潛在發行主體。已有跡象表明,供給過剩正在推高風險溢價。美國高評級債券平均利差週一擴大至82個基點,為7月1日以來最高。

Allspring Global Investments高級固定收益交易員Mark Clegg表示:「許多投資者樂意賣出低評級債券,轉而購買這些新發行的高流動性AA級債券。問題在於,投資者何時才能安心地在科技板塊維持超配倉位?」

併購孖展

流動性充裕也在高收益債市場有所體現。美國銀行、花旗集團和摩根士丹利等多家貸款機構啱啱參與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槓桿收購孖展——為電子遊戲製造商藝電(EA.US)的200億美元收購交易提供債務支持。

數據顯示,全球併購交易額在第三季度超過1萬億美元,這是有記錄以來僅第二次達到這一水平。這與早先美國關稅動盪導致的低迷環境相比是一個轉變。

摩根大通歐洲、中東和非洲(EMEA)聯席主管Conor Hillery預計,鑑於利率降低、對估值的看法改善以及積壓的交易需要完成,「明年EMEA地區將出現大型併購」。高盛首席執行官大衛·所羅門最近也表達了類似觀點,指出「市場活動出現了驚人的增長」。

摩根士丹利全球債務資本市場主管Anish Shah表示:「對於一個優質的單B或BB級信用主體收購孖展市場的規模甚至可能是今年市場所見最大孖展規模的兩倍。」他補充稱:「當前市場的承載能力極高。對於優質資產而言,我們正處在擴張階段。如果銀團貸款與私人信貸投資者進一步結合,債務規模將顯著提升。目前市場上資金極為充裕。」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