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鏈」再造「機器人鏈」 造完iPhone造機器人和機器狗

時代財經
昨天

  造iPhone的公司開始造「機器人」和造「機器狗」。

  近日,小鵬新一代人形機器人IRON被懷疑是否內藏真人,董事長兼CEO何小鵬哽咽回應一事頻上熱搜,而據報道,小鵬機器人頭部面罩、靈巧手和機身金屬結構件供應,是由藍思科技(300433.SZ;06613.HK)承接。

  作為一家從手機玻璃鏡片起家的企業,藍思科技憑藉其在蘋果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而聲名大噪。如今,這家「果鏈」巨頭正積極切入「機器人鏈」。

  11月6日,藍思科技官宣,越疆機器人向其下達了10000臺四足機器狗整機組裝訂單。根據協議,除整機組裝之外,藍思科技還將成為越疆機器人主要部件供應商,涵蓋關節電機、結構件及其他核心部件的開發、量產與供應。同時,越疆機器人將入駐由藍思科技主導的湖南省具身智能創新中心。

  上一家和藍思科技有這麼深「羈絆」的機器人企業還是智元機器人。今年來,雙方不僅聯合交付人形機器人,還合資成立公司。

  不過,覬覦機器人市場「蛋糕」的不止藍思科技。據上市公司公告,同為「果鏈」的領益智造(002600.SZ)、長盈精密(300115.SZ)等均已開闢了專門的人形機器人產線或廠房用於生產,並且有較大額的訂單交付。另外富士康立訊精密(002475.SZ)、瑞聲科技(02018.HK;AACAY.OO)等也有所試水,以尋機切入「機器人鏈」。

  如今,談具身智能機器人的盈利或許尚為時過早。但放長遠來看,「果鏈」企業們未嘗不是為AI終端的「iPhone時刻」下注。當時機真正來臨,他們仍想分上一杯羹。

  自動化需求

  「果鏈」企業們與機器人的淵源,遠比外界想象得更深。

  長期以來,蘋果對其代工廠都有高度智能化的要求。早在2010年代初期,富士康立訊精密、藍思科技、比亞迪電子(00285.HK)等頭部代工廠便已開始構建自動化產線。

  例如,2006年,富士康着手研發「富士康深圳一號」機器人。2011年,富士康CEO郭臺銘公開宣佈「百萬機器人計劃」,稱將在未來3年內部署100萬臺機器人替代人工。儘管該目標最終未能達成,但也反映出其對自動化和智能製造的迫切需求。

  藍思科技在2010年開始全面推動整體生產自動化戰略,2016年就已佈局智能機器人領域,自主研發和量產應用六軸機器人、AOI視覺檢測機器人、無人搬運機器人、智能複合機器人等工業機器人。立訊精密則自2011年切入「果鏈」後持續建設自動化產線,在2020年與拓斯達簽訂6.5億元的訂單,加碼智能自動化工廠。

  也因此,「果鏈」企業長期以來都是工業機器人的核心採購方。近年來,隨着具身智能技術的突破與製造場景的演進,它們所部署的機器人形態也正從傳統的固定式機械臂,逐步向移動複合機器人乃至人形機器人延伸。

  幾天前,藍思科技就向越疆機器人訂購了1000臺協作機器人,並將在產線中規模化部署,重點推動人機協同作業、產線柔性部署與多工序無縫流轉。

  立訊精密則在今年發佈的一份公告中透露,公司利用機器人賦能產線,構建機器人智能體協作網絡,機器人智能體產線覆蓋率計劃提升至60%,並在智能製造中部署AI質檢單元。此外,立訊精密還提到,機器人是未來提升製造競爭力、實現從智能製造1.0向智能製造2.0升級的關鍵抓手。

  今年初,富士康與優必選宣佈,雙方將就人形機器人在智能製造領域的應用建立全方位長期戰略合作關係,通過開展人形機器人在真實製造場景的測試驗證及技術創新等工作。據瞭解,彼時優必選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1已在富士康位於深圳龍華的工廠開展實訓工作;第二階段,優必選工業人形機器人將進入富士康河南鄭州車廠實訓。

  9月,富士康關聯上市公司雲智匯科技又與優必選簽署了全球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明確了雙方在人形機器人研發、製造與全球市場推廣的分工。2025-2027年,雙方將共同推進優必選人形機器人在富士康中國和全球各廠域,以及生態戰略聯盟合作伙伴中的製造、落地與交付。

  據瞭解,此次雙方的合作已不止於人形機器人進工廠,根據協議,雲智匯將負責優必選人形機器人產品在全球範圍內的銷售、市場推廣與售後服務;優必選負責機器人產品的研發、生產、技術支持和產品升級。

  同時,近日消息稱,富士康還將在其休斯頓工廠部署人形機器人,為英偉達生產人工智能服務器。富士康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工廠還將成為首批在生產線部署由英偉達Isaac GR00T N模型驅動的人形機器人的工廠之一,富士康與英偉達致力於打造一座世界領先的標杆級AI智慧工廠。」

  從用「人」到造「人」

  多年持續的自動化投入,使「果鏈」企業不僅是機器人的重要買家,更構建起了覆蓋精密製造、運動控制與場景落地的底層能力。這也成為它們轉身造機器人的關鍵支點。這其中,人形機器人是絕對的「當紅炸子雞」。

  藍思科技近期動作頻繁。除兩度宣佈與越疆的訂單合作外,藍思科技還在近日出資750萬元成立湖南省智啓未來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

  11月7日,藍思科技又宣佈,將於2025年11月18日在中國湖南舉行智能機器人新總部啓用暨永安園區投產儀式,同時啓動湖南具身智能創新中心,以推動機器人產業升級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

  此前,藍思科技也多番花「真金白銀」進行生態投資佈局。例如與智元機器人合資成立湖南智啓未來科技有限公司,投資智元旗下子公司浙江智鼎機器人,藍思科技領投中科慧靈近億元天使+輪孖展。今年7月,藍思科技還宣佈在港股上市募集的資金將用於推進包括機器人產能配套等領域工作。

  據瞭解,在能力上,藍思科技已構建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到整機組裝的垂直整合平臺,包括液態金屬等創新材料研發和供應,精密製造加工能力,六維力傳感器等核心零部件,頭部模組、關節模組和靈巧手等核心模組,軟件二次開發及場景應用,以及整機組裝與系統集成。

  日前,藍思科技董事長周羣飛在近日一場論壇上表示,藍思科技在場景化落地方面,已批量交付智元靈犀機器人、支付寶智能終端;在具身智能領域,已進入北美及國內頭部機器人供應鏈,關節模組、靈巧手、結構件實現批量交付,2025年人形機器人預計出貨3000臺、四足機器狗10000臺以上。

  周羣飛預計2026年藍思科技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和整機組裝規模翻幾番。

  領益智造同樣將機器人業務放在重要位置。今年6月,領益智造發佈「核心零部件+硬件服務+應用落地」三位一體機器人戰略,鎖定全球具身智能硬件前三目標。在領益智造的未來業務發展版圖中,消費電子、汽車、機器人三大業務將「三足鼎立」。

  另外,據領益智造公告,公司已與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智元機器人、強腦科技、傲意科技、九天創新等官宣了合作或深化合作進展,並獲得了海內外人形機器人客戶的硬件訂單。領益智造已在人形機器人的機加工結構件、核心零部件、靈巧手零部件及組裝、整機組裝與應用落地開發方面具備訂單,其產品矩陣包括伺服電機減速器、 驅動器、運動控制器等。

  領益智造高級副總裁蔣萍琴此前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公司目前擁有約20條機器人手工組裝線,計劃未來搭建數百條自動化組裝線。

  另外,長盈精密於2024年6月設立全資子公司長盈機器人,專注人形機器人領域佈局。公司披露,2025年上半年海外人形機器人零件實現收入超過3500萬元,而2024年全年僅為1011萬元。今年年初到8月底,公司累計交付了人形機器人結構件產品的價值已經超過了8000萬元。

  同時,國內深圳松崗燕羅的長盈精密機器人智能製造產業園預計於今年四季度投入使用,其中有約6萬平米廠房用於人形機器人相關產品的生產。目前,長盈精密在人形機器人業務上供應給客戶的料號超過400個。公司的項目集中在靈巧手上的傳動件,現在逐步增加至大尺寸的傳動件。

  沒有局外人

  相比於藍思科技、領益智造和長盈精密等的高歌猛進,另一部分「果鏈」企業在造「人」上的動向則披露較少。

  立訊精密在2024年10月29日發佈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中,提到立訊精密彼時對機器人市場的看法,其表示,「市場對機器人的定位尚不明確,其應用場景多樣化,普及速度可能不會像傳統消費電子產品或汽車那樣迅速」,並稱將持續關注這一領域的商業潛力。

  今年以來,立訊精密也在多輪投資者問答中被問及人形機器人業務進展。綜合來看,立訊精密認為自己進入人形機器人等相關新興產業具備成熟的能力與商業基礎,並且將在整機產品和核心零部件上進行綜合性佈局,目前也與海內外多家機器人企業建聯,展開探討研發和戰略合作。

  其中,在工業應用領域,立訊精密的相關佈局已明確且正在持續推進。7月19日,立訊機器人總部基地項目在常熟舉行開工儀式。該項目總投資50億元,計劃今年年底竣工投產,達產後可實現年產值100億元。據介紹,該基地用於工業自動化成套裝備、各類機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的研發、製造、銷售。

  儘管並未專門說明人形機器人的佈局情況,但立訊精密並非全無做鋪墊。智元機器人和廣州立景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立景創新」)合資成立了廣州立智感知科技有限公司,而立景創新實控人王來喜正是立訊精密創始人王來春的胞弟。

  另一「果鏈」巨頭歌爾股份亦相對剋制,今年,歌爾股份兩度申請了與機器人相關的專利,一項名為「機器人行走方法、裝置、存儲介質及機器人」,另一項為「陪伴機器人語音識別方法及系統」。

  目前,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尚處於早期階段,從部分企業披露的營收來看,機器人的營收佔比較小。如長盈精密今年上半年營收86.4億元,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營收 3808.1萬元,佔比僅為0.44%。其他大部分「果鏈公司」暫未單獨披露板塊收益情況,今年4月,藍思科技曾在投資者問答中提到,隨着人形機器人的產能和收入擴大,或將考慮單獨披露業務情況。

  不過,人形機器人市場的想象力仍然巨大,摩根士丹利預測,到205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5萬億美元。中國預計到2030年將擁有25.2萬臺人形機器人,2050年達到3.02億臺,佔全球存量的30%。這也是「果鏈」們都不願意放手的原因。更何況,3C企業入局人形機器人賽道,原本就有天然的優勢。

  國泰海通證券研報認為,3C終端具備快速迭代且大批生產特徵,供應鏈呈現「零部件-模組-整機」的專業化分工模式。以iPhone為例,當年下半年研發下代新品,次年第一季度定型,次年第二季度備貨應對秋季發佈會,供應鏈從研發、打樣到批產的準備週期僅為1年,對相關廠商研發與製造響應速度要求很高。同時,為獲得消費者青睞,3C產品在材料、相機、顯示屏等核心部件的創新上也非常積極,產業鏈創新能力強。而人形機器人組成複雜,若大批部署,有望複製3C「零部件-模組-整機」的專業化代工模式。

  未來,在「果鏈」企業的生產線上,或許會出現這樣的場景:機器人一邊組裝着iPhone,另一邊,正在製造組裝iPhone的機器人。

(文章來源:時代財經)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