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分鐘到3秒,中興通訊AI攻克芯片檢測難題,提效60倍!

CCTIME飛象網
11/06

在5G、AI、雲計算高速發展的今天,一顆小小的芯片,承載着數字世界高效運行的基石。然而,在指甲蓋大小的硅片內部,可能潛藏着肉眼看不見的「空洞缺陷」,這些微小的瑕疵可能導致整個系統失效。傳統上,這類檢測要靠經驗豐富的工程師,3分鐘一張圖,效率低、誤差高。如今,中興通訊用AI把這一過程縮短到了3秒。

技術破局不止於快,更在於準

面對芯片封裝和焊接過程產生的微小氣泡等常見的空洞缺陷,中興通訊打造出一套芯片空洞智能檢測系統,這不是簡單的圖像識別,而是目標檢測、圖像分割與多模態大模型的深度融合,通過"視覺-語言"智能交互,讓機器理解"芯片空洞"的深層特徵定義,精準區分真實缺陷與標記紋路等干擾特徵,是 AI視覺、工業質檢與材料科學交叉領域的系統性突破。

這套系統的硬核實力,藏在每一組精準數據裏:

0.5秒精準鎖定芯片區域,自動剔除90%背景干擾;

99%識別靈敏度,微米級空洞也無所遁形;

創新應用多模態語義分析模型,能「看懂」圖像;

3秒完成單圖檢測,效率提升60倍,支持批量並行處理。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AI真正「落地」

AI技術的價值不在於炫技,而在於解決實際問題。中興通訊將這套智能檢測系統嵌入自研的材料檢測平臺,實現從圖像上傳、智能分析到結果輸出的全流程自動化。材料實驗人員只需一鍵上傳X射線圖像,系統便能自動完成檢測、標註、分類,無需人工干預,檢測結果客觀穩定。

依託深度學習算法,這套系統具備極強的泛化能力。無論是複雜結構的芯片,還是不同廠商的工藝差異,系統都能快速適配,真正做到「一個模型,覆蓋多種場景」。這意味着,它能直接落地生產線,讓AI從技術概念變成提質增效工具。

不止於芯片,AI向「微觀世界」進軍

芯片空洞檢測,只是中興通訊AI賦能工業質檢的一個縮影。

未來,中興通訊將持續拓展AI在微觀檢測場景的應用邊界:電鏡分析、金相顯微鏡、材料結構識別等,打造一套可複用、可推廣的智能檢測平臺,為半導體、新材料、先進製造等行業提供「AI+質檢」的標準化解決方案。

從3分鐘到3秒,從人工依賴到智能自主,這場效率革命的背後,是中興通訊在AI視覺、深度學習、多模態理解、工業系統集成等領域的技術深耕,中興通訊正用硬核創新重構 「中國智造」 的精度與速度,讓 AI 成為高端製造的高效驅動力。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