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水創始人瑞·達利歐近日發出嚴厲警告,稱聯儲局暗示的貨幣政策轉變可能引發金孖展產出現「1999年式的‘融漲’」。
達利歐在一篇文章中表示,聯儲局正在危險地「助長泡沫,而不是對抗泡沫破滅」,這標誌着其在應對危機方面的歷史角色出現了重大偏離。
達利歐的擔憂集中在聯儲局最近宣佈將放緩其資產負債表的縮減,即所謂的量化緊縮(QT)。
雖然聯儲局將這描述為「技術策略」,但達利歐將其解釋為在錯誤的時間發生的決定性寬鬆舉措。
他將美國今天的經濟狀況與之前的危機進行了對比,指出過去的量化寬鬆(QE)計劃是「蕭條中的刺激」。
在那些情況下,比如2008年的或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期間,資產估值低,經濟疲軟,失業率高。
達利歐寫道:「今天,情況正好相反,」資產估值高企,經濟強勁,失業率低,通脹仍高於聯儲局的目標。「因此,今天的量化寬鬆是在刺激泡沫。」
達利歐預測,這種流動性注入將提振長期資產,如科技和人工智能股票,以及黃金等通脹對沖工具。市場可能重現1999年流動性過剩的反應。
他將這種潛在的市場反應比作「1999年末或2010-2011年」,並預測將出現「強勁的流動性融漲,最終將變得過於危險,必須加以抑制。」
達利歐將聯儲局當前的策略描述為「典型的大債務週期後期動態」的一部分,即央行開始將鉅額政府赤字貨幣化。
他將財政和貨幣的聯合寬鬆描述為「對增長,特別是人工智能增長的大膽而危險的大賭注」,他警告說,這比過去的刺激措施「更危險,更容易引發通脹」。
責任編輯:於健 SF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