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天賬期承諾」見效?車企三季報揭祕這些變化

e公司
11/06

伴隨着今年6月各大車企相繼發聲承諾「向供應商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以及今年9月15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汽車整車企業供應商賬款支付規範倡議》,整治汽車行業賬期問題正進入深水區。

如今,A股市場2025年度三季報已基本披露完畢。經歷了一個季度的調整後,各大汽車企業在賬期問題上的解決進展如何,成為市場普遍關心的話題。

證券時報記者梳理發現,整體上,主要A股上市車企均已有所行動,應付賬款週轉天數在第三季度均出現了減少;與此同時,大部分汽車零配件與設備企業的應收賬款週轉也有所改善。不過,若干實操環節仍存在堵點。業內人士認為,供應鏈應合力應對挑戰,明年可能會看到進一步的改善。

付款賬期普遍改善

證券時報記者選取了與企業付款賬期關聯度較高的指標「應付賬款週轉天數」,對今年已披露三季報的11家A股上市乘用車企進行統計。其中,應付賬款週轉天數最少的是廣汽集團,為76.14天,最長的為千里科技(原力帆汽車),為154.61天。11家企業中,有4家應付賬款週轉天數在100天以內。

對比2025年半年報披露的數據,今年第三季度內,11家企業的應付賬款週轉天數均有所減少,其中降幅最為明顯的是北汽藍谷,從半年報的112.32天下降至三季報的83.79天,下降了28.53天,降幅達25%;賽力斯則從127.49天降至111.77天,降幅約為12%;江淮汽車海馬汽車比亞迪廣汽集團等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北汽集團、上汽集團等車企已公開承諾取消商業承兌匯票,但較大的應付票據存量也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例如,上汽集團三季報賬面仍有高達769億元的應付票據,長安汽車賽力斯的應付票據也在300億元以上。

截至第三季度末,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總額下降的企業只有3家,分別是比亞迪、北汽藍谷和長城汽車,分別減少了116.71億元、52.67億元和2億元;同期,上汽集團和長安汽車的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總額分別增加了114.56億元和54.20億元。

在壓減付款賬期的同時,大部分車企仍能保持正向現金流,其中,上汽集團、長城汽車、長安汽車第三季度經營淨現金流超百億,比亞迪超過90億元。但也有部分企業現金流承壓。

與此同時,記者還統計了第三季度A股逾200家汽車零配件與設備企業在應收賬款及應收賬款週轉天數的情況,結果顯示,超過七成的企業應收賬款週轉天數在第三季度有所減少,且大部分企業應收賬款有所減少。

「優等生」各有手段

今年8月11日,距離多家車企發佈承諾後的首個「60日」週期,工信部公佈了階段性成果:廣汽集團、中國一汽、賽力斯三家車企已率先兌現承諾,其他車企也在推進中。

作為工信部點名表揚的「優等生」,三家車企在壓減付款賬期方面也各有手段。

「事實上,廣汽集團自成立以來,就長期將供應商賬期控制在60天以內,目前實際平均付款週期甚至低於50天。」廣汽集團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今年6月的各大車企承諾書中,廣汽集團在表述上特別強調了「一如既往」堅持不超過60天供應商賬期。換言之,公司在此之前就已經能夠做到這一要求。

據介紹,廣汽集團通過構建覆蓋「訂單下發—驗收入庫—對賬結算—貨款支付」全流程的管控體系,將所有業務節點納入數字化系統,並實現可視化管控。供應商與廣汽集團均可實時查看各環節進度,支付期限以貨物入庫為起算時間,入庫即完成驗收。廣汽埃安相關人士表示:「供應商到貨後,我們會在半小時內將零部件入庫、收貨,入庫信息會同步到採購的對賬系統,隨後會進行對賬、發票審核,最終完成付款。」

賽力斯則是通過「廠中廠」的模式創新解決了賬期執行中的難點。據悉,所謂「廠中廠」,就是將合作伙伴的產線直接嵌入賽力斯的超級工廠。零部件從生產到裝配只需跨越數百米距離,運輸環節大幅縮短,庫存壓力和中間成本顯著降低。

「這種模式使得賬期執行更為順暢。供應商不僅能更快實現產品流轉,還能減少資金佔壓,從而提升整個產業集羣的競爭力。」賽力斯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一模式在行業內堪稱首創,為車企和供應商間的高效協同提供了新思路。

中國一汽則通過組建財務、供應鏈、法務跨部門專項工作組,從今年6月起對經認定的中小企業供應商全部執行100%現金支付,改變此前「現金+銀行承兌匯票」的混合支付模式,目前已完成2000餘家中小企業資格審核。

供應鏈合力應對挑戰

雖然在整體層面上,汽車行業付款賬期問題呈現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有些實操環節仍存在堵點。

例如,當前車企基本都處於新舊訂單並行的現狀,衆多供應商普遍反映新舊訂單待遇不同的問題,雖然新簽訂單很大程度上會滿足60天的約定,但已有的存量訂單則需要逐步消化。而在支付方式上,除了部分車企明令禁用商業匯票外,不少車企仍可能通過承兌匯票或供應鏈金融工具變相延長實際回款週期。換言之,車企承諾60天賬期,並不意味着供應商真的能在60天內拿到現金。

「在當前甲方強勢的行業格局下,供應商擔心投訴會導致失去合作資格。」有供應商道出了行業的普遍顧慮。面對「保客戶」與「要回款」的兩難,大部分的供應商即便遭遇驗收拖延、強制商票等問題,也會傾向於通過協商而非投訴的方式解決。

從車企的角度來看,延遲付款也是迫於現實壓力。有業內專家指出,目前一些車企的經營壓力較大,若嚴格執行60天回款,可能會導致車企自身現金流喫緊。梳理A股上市車企2025年三季報,實現營收、淨利潤雙增長的僅有賽力斯、上汽集團兩家,增收不增利成為行業普遍現象。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務副祕書長許海東表示,在調整賬期的過程中,車企的資金需要去籌備,包括驗收、上線、付款等相關的流程,還有相關供銷合同都需要調整。「大量的企業首先在新訂單上落實60天付款,一些老訂單會逐漸去解決,這些也可以理解。」

「車企要把過去半年甚至一年的賬期調整到60天,需要賬上準備足夠的資金,同時,財務流程也需要改進和優化,目前啱啱實施,其經營管理等流程還沒有及時更新。」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認為,經過今年的流程調整,明年賬期問題有望得到根本性改善。

京西智行全球首席執行官劉喜合表示,在這一變革過程中,需要整車廠和供應商共同應對挑戰。縮短付款週期可能會給整車廠資金流動性帶來一定壓力,這就倒逼其優化自身資金管理、提升運營效率,通過精細化管理降低成本,避免將壓力再次轉嫁到供應鏈上,政策真正落地還需行業共同努力。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