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速騰聚創(02498)股價盤中快速上漲,截至收盤上漲 2.79%,報33.84港元。智通財經APP數據顯示,當日資金淨流入達1122.22萬港元。

數據來源:智通財經APP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全球頂尖資管機構先鋒領航與貝萊德對速騰聚創展開密集增持行動。富途牛牛數據顯示,2025年三季度,先鋒領航增持速騰聚創股份達1403.78萬股,持股比例2.97%,躋身公司第四大股東;貝萊德則連續4個季度增持,持股數量增至426.57萬股,成為公司第六大股東。兩大機構聯袂增持速騰聚創,折射出對中國智能駕駛與機器人產業潛力的認可,凸顯出速騰聚創在數字激光雷達技術引領、多場景商業化落地及機器人賽道佈局上的核心競爭力。

數據來源:富途牛牛
從行業趨勢來看,數字激光雷達已成為智能感知領域的未來方向。相較於傳統模擬激光雷達,數字激光雷達憑藉芯片化架構實現了性能、成本與可靠性的三重突破,而速騰聚創正是這一技術變革的全球領軍者。
早在2017年,公司便啓動激光雷達核心技術芯片化探索,如今已實現從激光發射、掃描控制到信號接收與處理的全鏈路芯片自研,並獲得AEC-Q100車規級認證。其自研的大面陣SPAD-SoC芯片,將接收系統與回波識別功能高度集成,顯著精簡系統架構、降低功耗,為數字激光雷達的規模化量產奠定基礎。
核心應用場景中,速騰聚創數字激光雷達已實現「多點開花」的商業化落地。車載ADAS領域,憑藉全棧芯片化與全面數字化技術突破,公司2025年推出長距激光雷達EM平臺,1月、4月相繼發佈EM4、EMX兩款產品,發佈不到半年便斬獲全球8家頭部整車廠45款車型定點。據Yole數據,2024年,速騰聚創在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佔率達26%,穩居全球第一。截至2025年6月,公司已累計交付100萬臺車載激光雷達,成為全球首家達成這一里程碑的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Robotaxi市場的突破進一步驗證了速騰聚創獨特的技術壁壘。公司憑藉全固態數字激光雷達E1與EM4組成的「黃金組合」,成為全球頭部Robotaxi企業的首選配置。目前,公司已與全球超90%的L4級自動駕駛企業達成合作,小馬智行第7代Robotaxi單車搭載4顆E1,已在深圳等地開啓路測。滴滴自動駕駛與廣汽埃安聯合車型以6顆E1為核心感知單元,均計劃於2025年底量產交付。Uber更是將文遠知行、Momenta等搭載速騰聚創激光雷達的合作伙伴納入歐洲及中東商業化運營網絡,加速Robotaxi從技術驗證向規模化運營落地。
如果說數字激光雷達是速騰聚創的「基本盤」,那麼機器人賽道的佈局則是其打開廣闊成長空間的「第二增長曲線」。隨着具身智能時代來臨,機器人對高精度、多模態感知的需求激增,而速騰聚創通過「機器人之眼」戰略,已從激光雷達硬件供應商進化為機器人感知解決方案服務商。公司推出的Active Camera系列產品,以「All-in-One」融合設計重新定義機器人感知標準。公司最新發布的AC2,作為業內首款dToF+RGB雙目+IMU一體化超級傳感器系統,實現8米內±5mm毫米級感知精度、120°×90°超大FOV,同時具備100klux強光抗干擾能力與IP65防塵防水等級,可靈活裝載於人形機器人臉部、機械臂末端等狹小空間,為機器人複雜操作提供精準感知支撐。
速騰聚創並非單一輸出硬件,而是構建了「芯片+算法+生態」的完整閉環。其AI-Ready生態包含AC Studio工具套件、多場景開源數據集及姿態估計、人體骨架識別等適配算法,能讓開發者省去基礎感知開發的瑣碎工作,加速機器人應用落地。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速騰聚創機器人業務已覆蓋工業倉儲、無人配送等垂直領域,與全球超3200家客戶達成合作。在割草機器人領域,公司與全球Top5中多家廠商達成獨供合作,訂單規模達七位數。在具身智能領域,公司與宇樹科技、智元、越疆和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等超過20家全球領先具身機器人公司保持緊密合作。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機器人領域激光雷達銷量達到3.44萬臺,同比強勁增長631.9%;機器人及其他產品毛利率達41.5%,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
從資本視角看,先鋒領航與貝萊德的長期增持,本質是對速騰聚創長期成長邏輯的認可。據交銀國際的樂觀預測,到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出貨量或將達到400萬臺,若每個機器人標配一臺甚至多臺高性能傳感器,將創造一個千萬臺級別的年搭載量市場。
方正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速騰聚創車載業務深度受益智駕平權,泛機器人領域加速放量,後續增量零部件Active Camera與靈巧手等產品逐步落地,車載&機器人業務齊發力助力公司規模增長。方正證券預測公司2025-2027年營收分別為25億元、34.2億元和4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1%、37%和34% 。
據此,隨着數字激光雷達在汽車智能化中的滲透率提升,以及機器人產業走向商業化,速騰聚創有望持續受益於兩大市場快速增長,而海外長線資本的加持,將進一步加速其全球化佈局與技術迭代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