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當下,小米汽車創始人雷軍近日通過直播回應外界質疑,着重強調了小米在汽車測試環節的巨大投入與高標準要求。這一表態迅速引發行業對新能源汽車測試規範及發展方向的深度探討。雷軍透露,隨着小米汽車逐步交付用戶,其卓越品質將獲得更廣泛認可。
針對「汽車測試是行業基礎操作」的普遍認知,雷軍直言小米的測試投入遠超行業常規。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0月,小米SU7系列累計投入727輛測試車,完成超1300萬公里道路實測;YU7系列則派出664輛測試車,實測里程突破850萬公里。這種規模化的測試投入,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實屬罕見。
小米構建的測試體系覆蓋產品全生命週期,從設計研發到量產交付全程貫穿。其中,「三高測試」(高溫、高寒、高原)成為核心驗證環節。測試團隊將車輛置於極端環境:黑龍江黑河冬季最低氣溫達零下30餘度,新疆吐魯番夏季地表溫度可超50度,帕米爾高原測試點海拔則突破5100米。雷軍透露,他每年都會親自參與部分測試項目,確保車輛在複雜工況下的穩定性。這種嚴苛標準被視為小米汽車品質保障的關鍵。
該測試體系具有動態優化特性,能夠根據路況、氣候、使用場景等變量實時調整測試方案。通過「發現問題-反饋分析-改進優化」的閉環機制,小米汽車持續完善產品性能。這種迭代模式不僅提前化解潛在風險,更顯著提升了用戶體驗。據內部人士透露,某次高原測試中發現的電池溫控問題,直接推動了後續車型的熱管理系統升級。
行業分析師指出,小米的測試投入折射出新能源汽車行業對質量管控的升級趨勢。隨着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技術的突破,汽車測試標準正從傳統機械性能向智能化、場景化方向延伸。小米通過大規模測試網絡積累的數據資產,既驗證了技術可靠性,也為後續產品迭代提供了決策依據。這種以測試驅動研發的模式,或將成為行業競爭的新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