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買說
11月1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佈《關於黃金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實施時間也是同一天,當天發、當天執行。
市場反應非常誠實:週一開盤,萬得貴金屬板塊指數兩天下跌了5個點左右,像老鋪黃金、潮宏基這類黃金首飾公司,兩天跌超10%。
那麼問題來了:稅改到底改了什麼?對我們普通人買金飾、買金條、投資黃金有什麼影響?
1
稅改核心
兩類交易,稅收規則不同
1、如果在交易所買賣標準黃金,不涉及實物交割
稅收基本沒變,賣出方依然免徵增值稅。能進場交易的,基本都是銀行、券商、大型金店等「會員單位」,目前有300多家。
2、如果涉及實物交割,則需要上報使用用途
如果是投資類用途,會員單位向上海金交所採購環節的稅收優惠政策不變,但後續銷售環節只能向購買者開具普通發票,無法抵扣進項稅。
如果是首飾等非投資類用途,過去是「增值稅即徵即退+開設增值稅專票」,現在是「增值稅免稅+開設普票,6%計算抵扣」。相當於進項稅抵扣減少了,稅務成本提高了,這些成本金店很可能會轉嫁給消費者。預計成本增加在60-100元/g,以後買黃金首飾,可能要變貴了。
舉例:A買100萬黃金,賣給B 150萬。增值稅=銷項稅-進項稅:
過去:13%的稅率,進項稅11.5萬(100/(1+13%)*13%),銷項稅19.5萬(150*13%),增值稅8萬。
現在:6%的稅率,進項稅6萬(100*6%),銷項稅19.5萬,增值稅13.5萬。
2
對投資有什麼影響?
●如果近期有買金鐲子、金鍊子的計劃,首飾價格很可能會上調。
●如果買金條,從銀行這類交易所會員單位買,會比以前更划算。
●如果不打算買實物黃金,只是中短線投資,黃金ETF可能更划算,費率低、流動性好。
長期看,黃金交易正在「規範化+國際化」。如果你關注最近的動向,會發現這不是孤立事件:上海金交所不久前在香港設立了首個離岸黃金交割庫,現在又推出稅收新規。本質上,都是在把黃金交易往標準化、國際化的路上推。
再加上央行這幾年一直在增持黃金儲備,背後邏輯很清晰:黃金儲備是為人民幣國際化鋪路,國內黃金市場也必須規範、透明、可控。
重要聲明
本文件中的信息基於已公開的信息、數據及盡調訪談等,好買財富(以下簡稱「本公司」)對這些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所包含的信息不會發生變更。文件中的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任何確定性的判斷。本文件及其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也沒有考慮個別客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獲得本文件的機構或個人據此做出投資決策,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本文件版權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翻版、複製、 發表、引用或再次分發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