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Nadella)在與OpenAICEO山姆·奧特曼(SamAltman)聯合採訪時表示,人工智能行業目前最大的問題不是算力過剩,而是電力不足。
這番話引發全球能源界與半導體圈的共鳴。事實上,電力正成為AI產業擴張最隱蔽、但也最剛性的瓶頸。
中國的「東數西算」 用電大國的戰略機遇
如果說大洋彼岸的難題是「電不夠」,中國的優勢在於「電夠且價格穩定」。Bernstein的研究指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力消費國,年消耗逾9000TWh;電力佔終端能源消費的29%,高於全球平均21%。預計到2030年將增長至13,500TWh,2050年達到25,000TWh。
IEA數據顯示,中美貢獻全球70–80%的數據中心電力增長,其中,中國依託「東數西算」與特高壓輸電體系,正在形成以寧夏、甘肅、貴州、內蒙古為代表的「低電價+綠電+算力」集羣。
以寧夏為例,根據自治區2021–2035年國土空間規劃,中衛、銀川被定位為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在中衛西部雲基地,僅今年5月份啓動的中金數據集團中衛項目,計劃投資400億元,佔地面積2266畝,安裝標準機架82萬架 ,IT負荷約2050兆瓦,摺合年耗電180億度以上。若按PUE1.4計算,總負荷約980MW,按「20%波動×4小時」配儲口徑,儲能需求約784MWh。
從「軸承」到「發電」 *ST寶實迎來結構性重估
在此背景下,發電與儲能資產的價值重估正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演。
*ST寶實(000595)於2025年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剝離原軸承業務,置入寧夏電投新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權,正式轉型為區域新能源發電平臺。
在「AI驅動用電增長+東數西算負荷集聚」的雙邏輯下,*ST寶實重組後或展現更多的優勢。
首先是區位疊加,寧夏樞紐數據中心與新能源基地共存,天然具備「算力–電力」協同邏輯。
其次是市場機制化,隨着新能源現貨、電力現貨及容量市場建設推進,發電資產的收益來源正從「電價差」向「容量與輔助服務價值」轉變。
最後儲能與直供前景廣闊,未來數據中心直供綠電、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的推進,將為發電企業提供高收益、低波動的新增長曲線。
從微軟CEO的一句「我們沒電了」,到IEA的全球用電預測,一條清晰的邏輯鏈正在形成:算力革命的下半場,將是能源革命。中國在電力體系穩定性、綠電比例與輸電網絡上的領先,為AI基礎設施提供了現實支撐。
*ST寶實作為區域發電資產平臺,在這一輪電力重估週期中,正迎來新的關注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