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峯會11月3日至5日在香港舉行。11月4日,在峯會上,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以及多位國內外金融機構領袖均認為,隨着市場動能回升、制度型開放深化,香港連接中國內地與全球的關鍵樞紐作用不斷鞏固,在數字經濟、雙向資本流動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香港金融市場活力依舊
「今年以來,香港股票市場平均每日交易額超過320億美元,較去年翻一番。今年前10個月,香港共錄得80宗IPO,集資額超過260億美元,在全球IPO集資額排名中位居榜首。」李家超說。
11月3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宣佈計劃在港設立辦事處,以滿足其不斷增長的業務需要。李家超表示,將盡全力支持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香港設立辦事處。
在金融創新方面,香港同樣走在前列。渣打銀行集團行政總裁比爾·溫特斯表示,香港金管局在穩定幣、電子貨幣與銀行存款代幣化等領域的前瞻性試驗,為行業提供了寶貴的探索空間。
「雙向平臺」功能持續強化
承接金融創新帶來的發展動能,香港作為「雙向平臺」的戰略定位愈發清晰。陳茂波表示,當前外資對香港市場整體持積極樂觀態度,相關發展勢頭良好。從資金流向看,自去年9月底以來,香港股市資金流入中約半數來自南向通,另一半則源於歐美投資者。今年以來,香港新股集資規模持續領先全球,目前仍有200餘家企業排隊等候上市,這不僅有助於企業在港孖展,也為其海外拓展計劃提供了有力支持。
陳茂波特別提到,香港與中東地區目前不僅在資金方面實現雙向流動,在科技創新、基礎設施投資和建築等領域的合作也日益密切,多項前期工作已陸續展開,未來將繼續深化合作。今年12月,港交所將迎來首家中東企業上市。同時,中東企業也在香港招商引資,並尋求與香港基建企業攜手開拓當地市場。
中國股票市場「不容忽視」
國際金融機構對中國市場前景充滿信心。摩根士丹利首席執行官泰德·皮克表示,對全球資產管理公司而言,中國股票市場依然是最具吸引力的市場之一。作為全球第二大流動性市場,中國股票市場的規模「過於龐大,不容忽視」。
他進一步表示:在過去市場艱難的時期,資產管理機構普遍低配中國資產,投資方式也趨向被動化,以貝塔為導向驅動;如今,市場動能回升,中國股票市場正重新成為資本流入的重要目的地。
高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蘇德巍也持相似觀點。「全球資金對中國市場的態度已明顯改善,預計未來一年對中資股的配置將趨於平穩。」蘇德巍認為,當前投資氛圍較之前已有很大轉變。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