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從字面理解是「具身化的人工智能」,是將人工智能融入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物理實體,為「大腦」賦予了「身體」,使得它們擁有像人一樣感知、學習和與環境動態交互的能力。11月3日,全球首個具身智能機器人真機強化學習技術,首次在日常的工業生產線中開始正式應用。
在上海的這家智能設備產線裏,這批新來的機器人員工就搭載了全球首個真機強化學習技術。有了這項技術,機器人的訓練週期得到了大幅縮減。
以前,學習一項新技能需要到訓練基地花費數週甚至數月的時間。現在,在作業現場只要十來分鐘便可以輕鬆學會。不僅可以做到運作性能全程不降級,還能保證穩定性實現100%任務完成率。
除了學習能力變得更強,機器人掌握的「語言」也更加多元。相較於以往機器人工作前需要人工輸入各類代碼才能識別工業系統指令的繁瑣,現在最新推出的端到端大模型相當於機器人和各系統之間的「翻譯器」,能對每個步驟進行實時翻譯,打破機器人和各系統之間的溝通障礙,有效降低時間成本。
有了軟件的提升,硬件的更新也十分重要。近期,首個可由量產大模型驅動的靈巧手實現量產應用。與傳統靈巧手有所不同,該款靈巧手每個指尖都搭載了高分辨率觸覺傳感器,最小可分辨0.05N的力度,不僅可以完成傳統的精密裝配工作,生活方面也可以完成許多精細活,擼貓、餵養、夾豆腐都不在話下,可輕鬆應對多種複雜任務場景。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電子所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於萍介紹,靈巧手是人形機器人應用落地和大規模商用的關鍵,可填補傳統夾爪無法覆蓋的30%到40%非標準化工作,具備高性能靈巧手的服務類機器人將成為與人們協同工作、生活的「親密夥伴」。
具身智能產業應用場景不斷拓寬
據瞭解,不僅是軟硬件的持續升級,各地也在大力推動具身智能應用場景不斷拓寬。
近期,在安徽合肥,大批家政服務類機器人即將落地商用。負責人介紹,該批機器人可以完全脫離遙控進行自主作業,不僅可以完成倒水、疊衣服、晾衣服等任務,還可以獨立完成酒店衛生間的深度清潔與收納工作。
企業負責人馬曉龍介紹,目前,主要的應用場景是在寫字樓、機場、商超這種大型的公共空間清潔領域,未來也會進入到家庭場景,作為家庭的一個家務助手。
2025年以來,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遍地開花,覆蓋工業、文旅、家庭等多領域,催生出科技消費、文化娛樂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消費新業態。
專家表示,隨着產業的不斷發展,機器人將從「單點智能」走向「全身智能」。並且隨着成本的不斷降低、產能的持續提升,機器人也將從單點淺層應用走向全面深入應用,不斷織密擴張,成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結構性短缺的剛需「助手」。
於萍介紹,到2029年,預計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突破4000億美元,具身智能機器人將成為關鍵形態,市場佔比預計超過30%。
五部門推動具身智能應用場景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發佈《深化智慧城市發展推進全域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計劃》提出,要探索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進社區、進家庭。
到2027年底,數據賦能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明顯進展,建成50個以上全域數字化轉型城市。到2035年,湧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全球影響力的現代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