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深扒一館 招商人 「特種兵式」 掃貨 瞄準外資技術新風口醫療器械

上觀新聞
11/08

  醫療器械展區人聲鼎沸,首發新品周邊被觀衆圍得水泄不通。西門子展臺中央,桌面上擺放的三臺顯示屏展示着一組乳腺影像片和代碼,遠看並不惹眼。上海地產閔虹招商中心總監顧聞卻覺得這是現場亮眼的展品之一。

  「這是一臺懸停焦點斷層乳腺機,最大優勢是深度融合了AI技術。AI會以海量臨牀大數據為樣本,按照醫生的診斷路徑做出初診結果。」他說,如果說醫療器械行業的上半場,拼的是裝備穩定性、診療效果與性價比,那麼到了下半場,核心競爭力已轉向與AI的融合深度——而這正是中國的強項所在。

  進博會開展第三天,來自臨港集團、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本土產業園區招商團隊已經活躍在現場,有的全天候紮根場館,有的直接現場搭臺。這羣忙碌的招商獵手,究竟想掃啥貨?

西門子懸停焦點乳腺機。戚穎璞攝

  洞察技術風向

  早上8點,閔行開發區招商團隊抵達進博會。因為一天只來得及看一個館,團隊迅速分工,分頭扎進技術裝備館與醫療器械館。

  作為從業20多年的招商「老兵」,顧聞來之前已經做好計劃。除了和西門子、強生等園區入駐跨國企業的新老高管交流,最重要的是做研究策略,考察前沿技術與首發新品,結合園區特色來評估技術與製造和園區的關聯度。如果是沒在中國落地的優質技術和產品,團隊會詳細記錄、帶回在做研究,作為下一步招商的方向。

  逛展時,顧聞對各類展品如數家珍,指着一款設備介紹:「你看,這款‘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精準度高到能剝雞蛋而不碎殼。它是復星醫藥與全球頂尖手術機器人廠商美國直觀醫療的合作核心產品,背後藏着兩個值得我們重點研究的行業方向。」

顧聞正在逛展。戚穎璞攝

顧聞正在逛展。戚穎璞攝

  一項是力反饋技術。「醫生手持手術刀時,能直觀感知深淺並及時調整,但機器人本身沒有觸感。現在的研發核心,就是讓機器人學會判斷手術操作的」深淺度「,一旦操作過深,可能給患者帶來風險。」他說。2024年獲美國FDA批准上市的達芬奇5已搭載這項技術,每秒能完成1000次實時推力、拉力及方向力測量,將數據精準反饋給醫生,大幅降低手術創傷。

  另一項是遠程通訊技術。「患者在新疆急需急救時,上海的醫生理論上能通過5G互聯,藉助手術機器人遠程操刀。但即便再快的網絡傳輸,也存在延遲問題,亟待技術攻關,這正是我們想要重點引入的方向。」顧聞說,目前國內相關技術賽道競爭激烈,專攻這類方向的企業少說也有五六家,甚至近十家。

醫療器械展人氣高漲。戚穎璞攝

  鏈接全球夥伴

  在進博會另一端,臨港集團海外部國際招商主管曹毅揚腳步不停、日程排滿——既要接待老朋友,又要對接新面孔;既要推介臨港新片區的制度創新優勢,也要為遍佈全市的產業園區尋找潛在合作伙伴……

  「招商是一個建立信任的過程,企業要相信在我們園區,政策能兌現、服務靠得住、發展有機遇。」在他看來,進博會作為綜合性展會,能顯著提升企業的品牌價值、市場地位和曝光度,從而加強其深耕中國市場的信心。這種軟實力的加持,恰恰是跨國企業決定是否落戶的關鍵考量。

  為了更好地服務外商、促進外資,臨港展示區連續三年在進博會亮相,今年共78家企業組團參展,其中約一半企業都是進博會上的新面孔。

  在這份不斷壯大的參展企業名單中,曾經結緣的新夥伴,已經從展商成長為投資商的老朋友。園區企業博世舒適科技,便是典型代表。在第六屆進博會期間,這家企業還是臨港集團的潛在招商對象。通過靠前服務,臨港的招商團隊主動邀請其參展,併成功簽約落地。此後,企業連續參加第七、第八屆進博會,每年都在主會場舉辦品牌活動。「他們會意識到進博會對他開拓中國市場有幫助,所以願意一直來,最終把根紮在了臨港。」曹毅揚說。

  園區企業的擴增意願,也在進博會催化下加速釋放。奧地利企業攀時高性能材料有限公司,在第六屆參展後加速成長,進博會後即提出擴產需求,在園區內又新增近1萬平方米租賃面積。「這說明企業願意留下來並進一步擴大產能,是對我們服務能力和產業生態最直接的認可。」曹毅揚說,進博會帶來的溢出效應,預警成為產業招商重要的的加分項。

  構築產業生態

  當前,招商已不僅是找項目,更是發現產業趨勢、提前搭建產業生態。

  「醫療器械展臺人氣這麼旺,其實有跡可循。今年,A股和H股醫療醫藥板塊更是成為資本熱門,關注度居高不下。」顧聞坦言,這些得益於我國醫療醫藥產業的強勢發展,行業規模持續擴張,創新研發投入不斷加碼,很多關鍵領域都在發力趕超國際頂尖水平,不少核心技術已經打破國外壟斷。

  他舉例,西門子雙源CT的核心優勢,在於搭載的高能粒子相關技術。這項技術曾是美國的專有領域,其研發突破離不開基礎科學支撐。如今,國內在該領域進步迅猛,國產首臺質子治療系統已成功落地,聯影醫療等本土龍頭企業也在快速崛起,正逐步縮小與國際領先水平的差距。

  曹毅揚提到一家名為TG0的初創企業,今年首次參加進博會。企業聚焦的「AI+材料」技術,可賦予機器觸覺感知能力,適用於柔性織物、塑料乃至金屬等多種材質。「AIGC正在從視覺、聽覺向物理世界延伸,這類融合人工智能與材料科學的創新,代表了未來智能製造的新方向。」

  在他看來,這類前沿技術雖尚未形成大規模產能,卻可能成為未來產業鏈的關鍵節點。「我們招商的邏輯正在轉變,不再只看企業當下的營收或用地需求,而是評估它是否具備生態鏈接力。比如,它的技術能否賦能本地製造業?是否能與臨港已有的智能裝備、新能源、集成電路等產業集羣產生化學反應?」

  這種前瞻性佈局已在實踐中初見成效。例如,本屆進博會上,TG0的技術引起了多家上海本地機器人企業和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關注,「也許今天只是一個展臺上的對話,但明天就可能催生一條新的技術路線或合作生態。」曹毅揚說。

  與此同時,臨港新片區也在同步完善對早期科技項目的承載能力,通過建設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基地和開放應用場景,降低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門檻。「只有讓種子企業在臨港既能長出來,也能留下來,我們的產業生態纔算真正有韌性、有活力。」曹毅揚說。

  在顧聞看來,工業的核心從不在表面光鮮。產業招商人並不糾結於一款產品的設計是否新穎、名氣是否響亮,真正看重的是新興技術與行業的協同度,以及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人們未來的核心需求。

(文章來源:上觀新聞)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