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少見公開對話: 我就三隻股票,買股票就是買公司,但看懂公司很難

市場資訊
11/12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六里投資報

  1111日,在雪球出品的投資類專業對話欄目《方略》中,雪球創始人、董事長方三文對話了知名投資者段永平。

  雙方圍繞其投資理念、對公司的理解、對持倉股的分析等話題,展開了一段深入的探討。

  作為曾經創立小霸王步步高(維權)的知名企業家,段永平在退休後專注投資二十餘年,

  網易拼多多、茅臺等公司的投資,是投資圈反覆討論的經典案例,

  此次對話也是他多年來少見的公開視頻分享。

  在談話中,段永平仍然強調買股票就是買公司是投資的核心原則,但真正理解一家公司卻極為困難。

  他認為,投資的簡單在於要關注企業本身及其未來現金流,而不容易則在於絕大多數公司難以真正看懂。

  當然,有時候不理解公司也可能短期獲利,但這種成功難以複製。

  段永平借用巴菲特的打孔機比喻表示,

  自己多年來真正重倉的公司不超過10個,包括網易蘋果騰訊、茅臺等,目前仍遠未用盡「20個孔的額度。

  他也坦言,早期投資網易時因其商業模式清晰、現金高於市值而果斷入手,但自己並未完全預見其後續的巨大成長。

  在分析蘋果公司時,他特別強調其優秀的企業文化——

  高度用戶導向、注重長期價值,並能夠拒絕無法創造真正獨特價值的產品,如蘋果車,iTV等。

  他認為,好的文化雖不能避免犯錯,卻能讓企業及時糾偏、迴歸正道

  最後,他再次提及他在雪球簡介中寫的一段話,也涵蓋了他多年來的投資哲學,

  人們關心的是我們做過什麼,其實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我們不做的那些事情。

  因為我們知道這個事對我們不合適,就不做了,不做不就少犯很多錯誤嗎,做對的事情的概率就大了。

  其實就是小小的一點點的差別,可能三十年就是很大的差別。

  投資報(liulishidian)整理精選了段永平分享的精華內容如下:

  懂生意很重要

  不懂生意投資很難做

  方三文:有用戶問,你第一次接觸股票投資是什麼契機?

  段永平:我退休以後,搬到這裏(加州)來生活了,我也不能天天24小時打球,我也不會去找份工作。

  後來就想着,投資好像跟生意有關,跟企業有關係,我就來研究研究,

  也買了很多書,包括看圖看線,看不懂。

  我一工科出來的人,怎麼這圖我就看不懂,他們就能得出這樣的結論、那樣的結論?

  後來直到我看了老巴的東西,其實啥也沒看,就看買股票就是買公司

  我就看到那一句話,突然就明白了,這句話就夠了。

  因為剩下的就是你怎麼看公司,那不是老巴能夠教的,

  你不懂企業,跟你講多少理論也是白講。

  但是我畢竟是做企業出來的,看懂別人的生意也相對來講比較容易,

  但是我也懂不了太多的生意,這些年就那麼幾個。

  我覺得懂生意很重要,不懂生意投資是很難做的。

  方三文: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你的投資理念,是不是買股票就是買公司?

  段永平:是的。

  但是後面那句話是,你要看懂公司,這個很難。

  為什麼說投資很簡單,但是不容易?

  簡單就是你一定要看公司,你一定要看懂生意,你也要看懂未來的現金流;

  難是難在你很難做到這一點,大部分公司都不容易看懂。

  一輩子只能打20個孔

  那現在額度還沒有用完

  方三文:我記得巴菲特還是芒格說過,他說一輩子投資的話,如果是有個打孔機,打20個孔,你的額度用完了嗎?

  段永平:我應該還沒有。

  我可以數得出來,我自己真的投過比較大金額的,最早是網易,

  然後雅虎應該算,投雅虎其實就是想買阿里

  後來差不多就到蘋果了,伯克希爾哈撒韋我的比重也不大,蘋果比較大,茅臺其實也蠻大的。

  騰訊,我現在其實還可以,不一定比伯克希爾哈撒韋多。

  通用電氣就是在2008年危機時,確實投了一下,我現在想不起比重來了。

  但是他們換CEO以後,我就很快就退出了。

  我覺得按今天的想法,我是不會投通用電氣的,

  通用電氣的商業模式並不好。我那個時候還沒有現在的水平。

  方三文:谷歌算一個孔嗎?

  段永平:谷歌其實都不算,

  我沒有在谷歌上真的下過重注。

  方三文:拼多多算嗎?

  段永平:拼多多可以算。

  拼多多很特殊了,是因為我在早期的時候,初創階段的時候就已經投了。

  所以我投的錢其實比重很少,賺的錢確實很多。

  嚴格意義上其實都不算,因為我不是說我看懂了往裏投,我是稀裏糊塗投的。

  我還有很久可以做投資,因為要做夠20個。

  主要就三隻股票

  蘋果、騰訊、茅臺

  方三文:可能全世界二級市場的投資人裏,敢說自己20個孔的額度沒用完的人可能也很少?

  段永平:這個不知道,看你的定義。

  20個孔,有些人一輩子其實都到不了,

  他就沒有重倉過任何公司,他最高的重倉就是5個點。

  我碰過的股票可能也很多,我還買過神華,只是它比重不大。

  茅臺我是比重比較大的。

  我一般跟大家講,我就三隻股票:蘋果、騰訊、茅臺,差不多真是這樣。

  不懂公司也能掙錢

  但這個成功難以重複

  方三文:我們接下來把它說細一點,

  你剛纔說理解買股票就是買公司這個理念是容易的,但是要搞懂一傢俱體公司不容易?

  段永平:理解理念不容易,理解這句話非常難。

  我看在雪球上那些球友們,能有1%的人真懂這句話就了不起,做到就更難。

  但是做不到的人,也是能掙錢的。

  不懂不等於不掙錢,

  投資這個東西很有意思,你閉着眼睛買一隻股票拿着,

  100個人裏頭,其實有50個人可以掙錢,那這50個人就可以出來講。

  但是你要讓他重複,他就沒有那麼容易。

  我可以教大家一個賺錢的辦法,

  你就買標普500指數,你最後總是賺錢,

  但是這不等於你就懂了,但你要是真的這樣做,其實也表示你是懂了。

  怎麼確定

  自己搞懂了一家公司?

  方三文:搞懂公司還是很難,怎麼樣確定自己搞懂了一個公司?

  我們就以網易為例,你怎麼樣確定自己搞懂了?

  段永平:我本身做遊戲出身,

  我跟他們遊戲團隊聊聊,覺得他們是一幫很熱愛遊戲的人,真的很認真,這是第一。

  第二,這個商業模式,我覺得它很有道理,

  加上它的現金當時比市值高。我作為風投一樣的,買進去很簡單。

  加上當時有這個契機,剛好股票低成那個樣子,大家都是恐慌性的,覺得他們要完蛋了,

  我覺得他們大概率是有機會掙錢的,

  剛好我賬上有點現金,就滿倉買了網易,6個月漲了20倍。

  你說我看懂了嗎?

  我要看懂了,我應該把整個網易買下來。

  我大致覺得他們是能掙錢的,我覺得我的投資風險不會特別的高。

  為什麼你能夠拿到那麼久,賺了那麼多錢你還不賣?

  那些錢對我來講它並不多,所以我可以比較理性的去想一件事情。

  如果我只有那麼多錢,我還真保不住我也可能賣掉,

  所以,保持理性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方三文:對網易的判斷裏面,聽起來包括了兩個部分,一是你對遊戲這個商業本身有個判斷,覺得它是能掙錢的?

  第二,對它的定價的判斷,比如說它的股價很低,可能低於它的持有的淨現金。這個其實也是老巴說的安全邊際?

  段永平:當然,我做遊戲出身的,我可懂遊戲了。

  老巴的安全邊際不是指這個,安全邊際指的是你對公司有多懂,這是我的理解。

  不是說有多便宜,

  便宜的東西可以更便宜的,當時我就是覺得他們是有機會賺錢,但是並不知道它能賺多少。

  我要知道它能賺今天這麼多錢,我哪怕晚一點,我也會多買,不會賣,

  我後來也是賣掉了,所以表示我其實也沒有那麼懂。

  至少我賺了100多倍,你說我懂還是不懂,

  我賣肯定有我賣的原因,有賣的道理,而且我其實也沒少賺,因為我有其他的也很好的投資標的。

  蘋果的企業文化很好

  他們非常在乎用戶體驗

  方三文:我們再說另一個標的——蘋果公司。

  一個用戶問,15年前蘋果是一個賣硬件的公司,現在利潤是一半硬件一半軟件,商業模式有了變化,你買的時候是不是就有這個判斷?

  段永平:我是2011年買的,那個時候已經很清晰了。

  我們自己就在做這個生意,我當然能看見。

  方三文:你好像在企業文化方面,對蘋果也有一個判斷是嗎?

  段永平:對,我覺得他們的企業文化很好。

  我覺得他們用戶導向做得很好,他們不是那種很生意導向的公司,

  他們非常在乎把東西做好,非常在乎用戶體驗,非常在乎怎麼改善,想得很長遠。

  所以,給用戶提供不了價值的東西,提供不了足夠價值的產品,再熱門他們也不會做。

  我們之前發生過爭論,你說蘋果到底會不會出大屏,

  我說他們一定會,但是我們等了三年纔出來,

  但是,我怎麼就知道它會出大屏?

  我就知道用戶是一定會要大屏的,但是我沒想到他們扛了三年。

  他們犯錯誤了,蒂姆·庫克在這個地方犯了一個非常大的錯誤,

  喬布斯說過(小屏)這個是最好的,所以他們就不屑去做。

  其實他們早就在研究,

  研究室裏頭所有的大屏它都有,但是他們就是沒有推,

  當然他們可能也是因為覺得性能還不夠好,或者什麼原因,我不知道,反正最後他們推了。

  我另外給你再舉個例子,最早的時候他們說要做iTV,就是電視機。

  我說他們一定不會,

  問我為什麼,我說他們能做什麼?

  我用同樣的話跟我公司的人也講過,

  因為我們也做電視,他們後來就把它砍掉了,後來劉作虎上來,又做了一次,又砍了一次。

  我說咋回事劉作虎,我當年就跟你講過的,我們為什麼不做電視,他非要再嘗一下。

  陳明永還讓他試了,就像當年我讓陳明永試一樣。

  試完他覺得確實不對,因為這個產品沒有辦法提供太有價值的東西。

  十幾年前,到處在說蘋果要出蘋果車、電動車,

  我說它們絕不會有這個電動車的,

  很多人說不可能,它們都在做了。

  我說它們做不出來,不是技術的問題,是它們到底能幹什麼?

  那麼大個車,蘋果能夠提供的價值非常有限,

  它賣什麼價?它有沒有足夠的差異化?

  這是我對蘋果比一般人瞭解的地方。

  如果真的出蘋果車,我很高興,

  我很想看到它們到底能做什麼,但是我就是認為他們做不出來。

  直到最近,我到紐約碰到蘋果店的老闆,他告訴我,他們那個店停了三年,改了一次,是準備賣蘋果車的那個改法,後來又改回來。

  我說原來你們其實早就知道不賣蘋果車的,他們至少提前一年到兩年就知道這個事,但是蘋果其實沒有宣佈。

  我一聽它們還真是做過蘋果車,其實這個都超出我想象的,我以為它們只是在研究。

  你看果然像我說那樣,其實這就是它的文化,

  它發現產品沒有辦法給用戶增加足夠的價值的時候,它們就不碰了,它們不會為了生意去做。

  它們要是為了做生意的話,完全可以做車,

  它要做車也不會有誰比它做得更好。

  但是它到底最後會怎麼樣,我不知道。

  這是我的理解,我覺得這家公司的文化還是蠻好的,當然好文化的公司也不少。

  只討論生意很容易犯錯

  蘋果將來再翻幾倍都有可能

  方三文:但是它也可能會犯錯,比如說剛纔你舉的做大屏手機三年沒做,然後差一點做車?

  段永平:文化好,最主要的就是最終它會走回正道,

  有一個北斗星在指引着它,它到底該幹什麼。

  不是為了生意,你僅僅討論生意是很容易犯錯誤的。

  犯錯誤的概率大家其實都差不多的,只是說你犯不犯下去,還有,就是你有沒有不為清單

  我們三十年下來,犯的錯誤就是比其他人少。

  你看我在雪球上寫的那一條,

  人們關心的是我們做過什麼,其實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我們不做的那些事情。

  因為我們知道這個事對我們不合適,就不做了,不做不就少犯很多錯誤嗎,做對的事情的概率就大了。

  其實就是小小的一點點的差別,可能三十年就是很大的差別。

  方三文:現在價格的蘋果,你覺得?

  段永平:不便宜。

  方三文:就是從投資回報率,也不可能寄予很高的期望?

  段永平:是。

  也看用戶本身的機會成本是多少。

  他如果把錢存在銀行裏拿一個多點的利息的話,那你還真不如買蘋果,

  但是如果你可以一年賺個十幾個點,可能真的就沒必要買蘋果,蘋果最後有沒有發展,其實我也不知道。

  當然,它一直是很強的,它有那麼多的用戶,

  AI最後落地在哪,不還是要在手機上嗎?

  蘋果將來再翻一倍兩倍三倍都是有可能的,但是我不知道,不是說它就一定不行,但是它不便宜。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何俊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