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訊飛醫療再次集中釋放技術與產品新成果,不僅實現訊飛星火醫療大模型的跨越式升級,還同步推出智醫助理醫院版1.0與升級款訊飛曉醫APP。這不僅彰顯其技術迭代的硬實力,更精準切中當前AI醫療行業的政策風口與市場核心痛點。
尤為關鍵的是,此次升級的大模型及系列產品,始終以「全棧自主可控」為底層支撐,兼具技術硬核特質,既在底層模型上實現關鍵突破,又緊扣臨牀場景與用戶實際需求設計功能,形成從技術突破、產品落地、到場景適配的完整鏈路,差異化競爭優勢清晰可見。
作為A股人工智能龍頭企業科大訊飛分拆上市的子公司,訊飛醫療自誕生便坐擁「巨人肩膀」優勢,在技術領先性、場景落地能力與政策適配性上形成多重壁壘,構築起難以複製的價值護城河。
從行業層面看,AI醫療的市場空間正持續擴容。中信證券測算顯示,2025年至2029年,國內大模型智能診療B端、G端累計市場空間近200億元,C端年理論空間超700億元。其強調訊飛醫療這類擁有底層模型、數據壁壘以及穩定客戶積累的企業有望率先受益。
在此背景下,對投資者而言,該如何解讀訊飛醫療此次技術升級的深層價值?又該如何看待其在行業中的發展潛力?這正是後續需要深入探討的核心問題。
技術護城河:醫療大模型構築絕對競爭壁壘
此次升級的星火醫療大模型的核心突破,在於其構建的「醫療高質量數據+醫療精品知識庫+醫療強化循證推理」全鏈條技術體系,從基礎層到應用層形成閉環壁壘,也使其在數百個同類模型中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首先是醫療高質量數據的「奠基優勢」。
不同於多數競品依賴碎片化、非標註的公開數據,該模型的核心數據體系聚集兩大高價值方向構建。一方面是打造「循證長思維鏈數據」,全面覆蓋基層與等級醫院的全業務場景,確保數據與真實診療流程高度貼合;另一方面是依託醫生實時診療反饋與行業專家聯合構建,形成‘強化學習數據’,通過動態反哺持續校準模型精度,從源頭提升其專業性與診斷準確性,為後續技術能力落地築牢根基。
其次是醫療精品知識庫的「支撐優勢」。
模型通過深度加工數億篇權威醫學資源,包括各類臨牀指南、核心期刊文獻,且整合中華醫學會等專業機構的優質內容,同時系統梳理重點專病的診療路徑,形成結構化知識庫。更關鍵的是,其搭載的循證檢索技術可實現知識溯源,大幅降低AI醫療領域常見的「醫療幻覺」問題。
依託這一紮實知識庫支撐,該模型攻克的長思維鏈強化學習技術,在醫學知識問答、醫療語言理解、醫療文書生成、診療推薦、多輪交互及多模態交互等能力維度,效果全面超越GPT-5(high)及DeepSeek V3.2-Exp。依託模型的深度賦能,以智醫助理為代表的醫療AI產品實現能力提升,支持診斷病種拓展至2500種,首診合理度達98%,同時新增醫學思維鏈循證推理和中醫輔助診療能力,持續夯實基層醫療服務質量根基。
同時,大模型能力也向等級醫院複雜場景進階,在門診場景中診斷準確率達93.1%,顯著超越低年資醫師水平,更優於高年資醫師水平。在住院場景這一病情更為複雜的領域,星火醫療大模型在診斷準確性、完整性和實用性等核心指標上表現優異,專科AI能力在業界首次達到等級醫院主任級醫師水平。

最後是醫療強化循證推理的「落地優勢」,也是破解AI醫療「黑盒決策」行業痛點的關鍵。
模型突破長時序複雜病歷推理技術,成功實現兩大場景跨越。一是從基層全科到院端專科的診療銜接,二是從門診到住院的全流程覆蓋。更重要的是,其推理過程完全滿足「證據可追溯、推薦有依據、決策可解釋」的臨牀要求,醫生能清晰掌握模型給出建議的邏輯鏈條,避免傳統AI決策的模糊性,大幅提升臨牀採納度。
清晰的是,在AI醫療行業集中度加速提升的背景下,星火醫療大模型的技術優勢已轉化為實際競爭壁壘。從數據奠基到知識支撐,再到推理落地的全鏈條能力,既保障了技術自主可控,又實現了臨牀深度適配,這種技術與場景的複合優勢,亦成為其鞏固行業地位、搶佔市場紅利的核心底氣。
B端破局:從基層到等級醫院的價值升維
此次發佈面向等級醫院的智醫助理醫院版1.0,標誌着訊飛醫療完成從「效率工具」升級為「醫生AI決策夥伴」的關鍵轉型,精準契合當前醫療AI市場的核心需求變遷。
從全球行業趨勢來看,AI醫療領域的投資熱度正持續攀升。風投機構Menlo Ventures發佈報告指出,2025年全球醫療保健行業的AI投資已激增至14億美元,較2024年增長近兩倍。同時,市場熱情還催生出8家AI醫療獨角獸企業,且這些企業多聚焦臨牀文檔、編碼計費等行政效率提升領域,側面印證了醫療行業對AI賦能的迫切需求。

國內市場的需求同樣突出。針對2024年全國醫院總診療量達101.1億次所帶來的龐大診療壓力,醫療機構對效率與質量的雙重提升需求愈發迫切。
訊飛醫療的智醫助理醫院版1.0,恰好精準切中這一痛點。其依託每天超百萬次AI常態化應用形成的海量數據,疊加大模型能力,能為醫生提供輔助診療、智能會診、病歷質控等全流程服務,實現服務效率與質量的同步提升。
更關鍵的是,覆蓋全國31省市801個區縣、超7.7萬家機構的基層應用、累計完成11億次輔診,這些海量真實數據持續反哺模型迭代,最終轉化為院端場景的核心競爭力,讓智醫助理醫院版1.0的服務能力更貼合臨牀實際需求。
C端生態重構:主動健康管理的全民時代
隨着智能穿戴設備普及帶來健康數據爆發,疊加慢性病管理需求升級,C端用戶的健康需求正從被動的信息查詢,全面轉向主動的行動落地。
依託覆蓋2000多種疾病、3000多種症狀、60000多種藥品及6000多項檢查檢驗項目的知識體系,訊飛曉醫APP通過動態健康檔案與閉環管理模式,層層遞進的構建起從基礎評估到深度管理的全場景能力,症狀評估、報告解讀、用藥風險提醒等功能形成基礎支撐。
首先是從零散健康數據記錄到多源信息整合的跨越,其將體檢報告、用藥記錄、自助監測數據等碎片化信息彙集成連貫的動態健康檔案,生成可視化健康軌跡,讓用戶與醫生都能清晰掌握健康變化趨勢。
其次是進一步依託500餘條三甲醫院驗證的診療路徑,延伸出主動式健康管理服務,針對高血壓、減重等高頻需求推出專項計劃,通過提醒、干預、跟蹤的全流程設計,將靜態的健康建議轉化為動態的行動引導。
可以說,2600萬下載量、1.6億次諮詢量與98%的用戶滿意度,訊飛曉醫APP的模式創新已獲得市場的充分驗證。這背後亦是對家庭健康管理場景的深度適配,填補了醫院診療與家庭照護之間的空白地帶。
政策導向下:AI醫療規模化時代的確定性機遇
訊飛醫療從技術底層延伸,無論在基層、院端,還是C端的全場景佈局,與AI醫療行業的政策導向形成深度共振,這種政策適配性成為其穿越行業週期的關鍵保障。
當前AI醫療領域的熱度與矛盾依舊突出。截至今年5月,國內累計發佈醫療大模型達288個,僅今年就新增133個,遠超2024年的94個。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行業整體滲透率仍徘徊在10%至20%,供給激增與低滲透並存。
政策層面的支撐正從宏觀導向轉向具體資源賦能,不斷為化解行業矛盾提供關鍵助力。
譬如,今年「十五五」規劃解讀中明確,將通過國家級算力調度平臺與算力券機制,為AI醫療企業提供普惠性算力支持,重點推動基層醫療機構AI部署。
訊飛醫療智醫助理已覆蓋全國801個區縣,通過規模化應用構建了政策落地的先行經驗;並在第78屆世界衛生大會(WHA78)期間,憑藉卓越的基層醫療賦能成效,入選數智賦能基層衛生的中國實踐案例,在國家衛生健康委英文網站展示。
此外,《關於促進和規範「人工智能+醫療衛生」應用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2027年基層與專科智能輔助廣泛應用、2030年基層全覆蓋的目標,訊飛醫療智醫助理在安徽形成的可複製模板為全國性推廣奠定基礎;而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5部門制定印發的《關於加強基層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務的指導意見》中「全流程健康管理」、「自我健康監測」的導向,又與訊飛曉醫APP的動態檔案、閉環干預模式形成精準呼應。
除了國內政策的深度適配,訊飛醫療的國際佈局也進一步拓展了增長邊界。
其此前發佈的星火醫療大模型V2.5國際版與曉醫香港版,以香港為橋頭堡切入全球市場,恰好契合全球AI醫療領域的需求缺口。海外市場雖在模型技術上有積累,但缺乏適配基層場景的成熟方案,而訊飛醫療基於國內實踐打磨的低成本與高適配模式,在發展中國家醫療升級浪潮中具備天然競爭力。
隨着行業從「技術驗證」全面轉向「規模化變現」,訊飛醫療清晰的三維增長邏輯或能化解這一矛盾。技術領先性築牢行業壁壘,B端突破機構痛點、C端健康管理挖掘個人健康需求,打開增長空間。
在政策適配性保障發展確定性、行業滲透率從不足20%向更高水平邁進的週期中,訊飛醫療自主可控的技術底座與開放生態戰略,有望推動估值與業績的雙重提升,成為AI醫療賽道不可忽視的核心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