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智駕網)
Robotaxi並未因衆多公司在證券市場排隊上市而迎來一個觸手可及的黃金時代,而只是啱啱打開了一扇金燦燦的窗口。
文丨智駕網 雨來
編輯丨雨來
11月5日,在一天之內迎來了兩家Robotaxi企業上市,港交所正成為全球擁有Robotaxi企業最多的證交所:如祺出行、曹操出行、文遠知行、小馬智行,以及尚在排隊中的上汽享道。
而在文遠和小馬上市前一天,何小鵬在小鵬汽車的廣州新總部宣佈將在2026年推出三款 Robotaxi車型,同時啓動Robotaxi試運營。而高德成為小鵬Robotaxi的首個全球生態合作伙伴,雙方將共同面向全球提供Robotaxi服務。
同一天,特斯拉推出的首款Robotaxi在上海進博會現場進行了展示,成為關注度最高的一款車型。
一位排了長隊進來的觀衆問特斯拉的工作人員:「這款金色的特斯拉可以買了上出租車牌照嗎?」
11月7日在特斯拉股東會為馬斯克獲得萬億美元薪酬設定的KPI中,馬斯克立下的flag是在十年內實現100萬輛Robotaxis同時商業運行。
Robotaxi的黃金時代到來了嗎?
01.
忽冷忽熱的資本市場
天公不做美的是,文遠知行、小馬智行在上市首日雙雙跌破發行價,至今日連續兩日下跌:上市首日,文遠知行收盤較招股價低9.96%,小馬智行較招股價低9.28%;翌日,文遠知行再跌13.44%,報21.12港元、小馬智行跌11.26%,報111.9港元。
此次港股IPO小馬智行最終發售價為139.00港元,所得款項總額為67.07億港元,淨額64.54億港元;文遠知行發售價為27.1港元,所得款項總額23.9億港元,淨額為22.6億港元。
若承銷商行使超額配售權,小馬智行集資額可達77億港元,將是今年全球自動駕駛行業規模最大IPO,也是2025年港股AI領域募資額最高的新股。
幾乎同時完成了在「美股+港股」雙重上市的小馬和文遠可以說在資本市場藉助Robotaxi概念獲得了追捧。
但一邊是自動駕駛行業最大規模的IPO,一邊是跌破發行價,同時連續三日下跌,說明市場對於Robotaxi的走勢判斷並不一致。
在兩家公司上市之前公佈的營業數據顯示:兩家公司的年度營收始終沒有超過一億美元,而雙方的虧損並未有明顯收斂。
在2022-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小馬智行的淨虧損額度分別為1.48億美元、1.25億美元、2.75億美元以及9060萬美元,截至2022年及2023年末,該公司的總股東虧絀分別為5.4億美元及6.66億美元;
文遠知行則分別產生虧損12.99億元、19.49億元、25.17億元以及7.92億元。
虧損原因一是二家公司均在研發方面持續加大投資力度,二是雙方都在全球進行業務擴張。
在2022-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小馬智行的研發支出分別為1.54億美元、1.23億美元、2.4億美元以及9650萬美元,分別佔總收入的224.6%、170.7%、320.1%以及272.4%;文遠知行的研發支出則分別為7.59億元、10.58億元、10.91億元、6.45億元,分別佔相應年度/期間收入的143.8%、263.4%、302.2%以及322.9%。
但是小馬智行與文遠知行的財務數據並不意味着Robotaxi並不是一個好生意。
在兩家公司的營收數據中,Robotaxi業務的增長都呈現出翻倍式的高增長。
小馬智行2022年-2024年營收分別為6838.6萬美元、7189.9萬美元、7502.5萬美元,2025年上半年營收3543萬美元(約2.5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3.3%,其中Robotaxi收入同比增長178.8%,來自乘客端的車費收入超300%的增長。
文遠知行2022年-2024年營收雖持續下滑,分別為5.18億元、4.02億元、3.61億元,但2025年二季度Robotaxi業務營收增長836.7%至4590萬元,不過其增長主要來自於車輛銷售。
但綜合來看,雖然兩家公司在Robotaxi之外均有其它業務,但Robotaxi無疑帶來的想像空間更大。
▲2024年,文遠知行與小馬智行先後登陸登陸納斯達克競爭「Robotaxi第一股」
對於兩家公司為何在不到一年前先後在納斯達克上市之後,再次搶灘登陸港交所,外界的解讀,首要原因是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但一個更緊迫的問題在於Robotaxi市場正迅速變成一片紅海。
02.
Robotaxi尚未規模化已經紅海化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Robotaxi在全球市場真正的頭部玩家是Waymo和百度蘿蔔快跑,二者運營的車輛規模和訂單數據遠遠超過其它競爭對手。
而Waymo在舊金山的訂單數據早在2023年第四季度即超過了當地的網約車平臺Lyft。雖然距離Uber尚遠,但其商業模式已得到了驗證,並警醒網約車平臺開始在Robotaxi業務進行深度佈局。
Uber在全球市場的合作伙伴幾乎集齊了中國Robotaxi運營商:蘿蔔快跑、小馬智行及文遠知行。
Uber對中國Robotaxi公司的籠絡,既是對Waymo的防禦性佈局,也是對世界上最大的網約車平臺滴滴的試探性進攻。
今年4月24日,廣汽埃安與滴滴在上海車展發佈了一款基於原埃安霸王龍車型生產打造「全球首輛前裝量產L4」,預計2025年底量產交付,明年逐步在廣州和北京的部分區域進行示範運營,2027年廣汽埃安擬將面向個人用戶推出。
在今年10月17日的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人工智能論壇上,滴滴自動駕駛CEO張博表示:其全無人駕駛網約車已進入示範應用階段;滴滴自動駕駛規劃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將提前實現。
滴滴自動駕駛的「五年計劃"(2022-2026)指的是在中國市場完成從技術到商業模式的雙重驗證:在技術上,於2026年底前在若干區域推出體驗接近有人駕駛的Robotaxi服務;在商業上,實現覆蓋車輛硬件、運維、保險等成本的商業化目標。
可以說,今天Robotaxi的商業模式與技術的穩定性已不是爭論的焦點,但是存在兩大爭議:
其一、誰會喫下Robotaxi的最大紅利,主機廠、網約車平臺,還是當下Waymo、蘿蔔快跑、小馬、文遠等Robotaxi創業公司?
其二、Robotaxi成熟後會不會消滅私家車,Robotaxi做為一項具備L4級能力的車輛具不具備ToC變成私家車的可能?
第一個爭議與其說是爭議,毋寧說是競爭的結果是Robotaxi在全球市場尚未有一家真正贏利的公司之時,新入場的玩家已將這個市場變成了一片紅海。
新入局的整車廠,在埃安、特斯拉之外,小鵬汽車明確宣佈入局Robotaxi。
在2025年11月5日舉辦的小鵬科技日上,何小鵬表示,將在2026年推出三款 Robotaxi車型,並啓動Robotaxi試運營。
而何小鵬為自家公司運營Robotaxi佈局的流量入口選擇了開放SDK,與全球夥伴共建 Robotaxi生態。
高德則成為小鵬Robotaxi的首個全球生態合作伙伴,雙方未來將共同面向全球提供Robotaxi服務。
主機廠直接入局Robotaxi雖然時間上晚,但具備天然的優勢。
一是生成製造成本可控,當前幾乎所有的Robotaxi公司運營的車輛皆來自傳統主機廠生產或改造;
二是具備智駕自研能力的車企,其技術可以在Robotaxi上覆用,軟硬結合更好。
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正在舉行的進博會上,有兩款Robotaxi車型引發了媒體的關注。
一款是豐田與小馬智行基於豐田鉑智4X打造的第七代Robotaxi車型,一款是特斯拉首次在亞太亮相的Cybercab。
小馬智行推出的第七代Robotaxi全車搭載6大類34個傳感器,包括9顆激光雷達、14顆攝像頭、4顆毫米波雷達,覆蓋了從車身360°盲區到最遠650米範圍內的物體和環境檢測,雖然自動駕駛套件總成本較上代下降70%,但是其整車成本依然遠高於普通乘用車。
特斯拉的Cybercab是一款原生Robotaxi,沒有方向盤、沒有腳踏板、後視鏡,甚至只能乘坐兩人,而智駕系統採用純視覺的FSD省去了激光雷達等大量的感知設備。
不過其成本能壓縮至20萬元人民幣上下並非單純因為零部件的減少。
Cybercab的另一項優勢在於製造模式的創新,它採用UnBoxed的無框製造模式從流水線式的流程變成拼積木式的模塊分拼裝,據稱可以10秒內生產一輛車,將工廠數量、工廠規模都可以壓縮至最低。
而這種創新很難由一家Robotaxi運營公司完成,主機廠在這一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
與此類似的是小鵬汽車推出的Robotaxi,它採用四顆總算力高達3,000TOPS的小鵬自研圖靈AI芯片和不依賴激光雷達與高精地圖的純視覺智駕方案,一樣可以省去大量的感知配件。
何小鵬表示,小鵬的Robotaxi相較於其他企業有數倍的成本優勢。
▲小鵬Robotaxi預埋雙冗餘硬件架構,並構建了全新車外交互體系,如行業首發遮陽板車外顯示,在低速行車、駐車等場景進行可視化提示與行人交互
而另一重勢力則是衆多的網約車平臺像如祺出行、曹操出行,以及同樣在排隊IPO中的上汽享道其實背後站着的也是廣汽、吉利和上汽等主機廠。
雖然網約車模式尚沒有讓這些二線網約車平臺實現盈利,但在其公司戰略中已全部向Robotaxi平臺轉型。
今年6月23日,由寧德時代、哈囉、螞蟻集團共同出資持股成立了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註冊資本12.88億元人民幣,將專注於L4級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安全應用和商業化落地,並開展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業務。
9月11日,地平線與哈囉在2025 Inclusion·外灘大會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宣佈殺入Robotaxi市場。
可以說Robotaxi的賽道已變得異常擁擠。
而如果第二項爭議也就是Robotaxi成熟後會消滅私家車成真,無疑將倒逼更多的整車廠進入這一市場。
馬斯克顯然是這一看法的支持者。
在特斯拉股東會為馬斯克設定的萬億美元薪酬KPI標準中的其中一項即是十年內實現100萬輛Robotaxis同時商業化運行。
不過,對於未來十年汽車行業更完美的圖景最好是按何小鵬的設想來實現,那將是一項共贏。
▲小鵬汽車表示將在
2026年同步推出全新智駕版本「Robo」,與Robotaxi同源,擁有相同的硬件配置、安全冗餘和智駕能力,配備2套智駕模式,面向普通消費者
即一種是全共享模式的無人駕駛汽車(Robotaxi),另一種是私享模式即有人開的L4級體驗汽車。
這樣傳統主機廠依然可以通過採用第三方的L4級智駕方案實現產品的銷售。
03.
Robotaxi的黃金時代尚未到來
在對Robotaxi未來的市場規模判斷上,有從百億規模到上萬億規模的各種預測。
高盛曾發佈報告稱,到2030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00億至457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CAGR)超過60%。而據投資銀行瑞銀髮布的預測報告,到2038年左右,全球(除美國外)無人出租潛在市場規模約3940億美元,其中,中國佔約1830億美元,非美海外市場約2120億美元。
與預測的不確定相比,可以確定的是,Robotaxi衝擊的將不僅僅是出租車和網約車市場,而當主機廠預感到這一威脅之時,Robotaxi的賽道註定會更加擁擠。
但在這樣一個充滿誘惑的市場面前,現實依然是骨感的。
雖然衆多Robotaxi公司在積極全球佈局,但缺錢依然是Robotaxi玩家面臨的最現實的問題。
小馬和文遠均在招股書中直言:公司仍處於商業化早期階段。
Robotaxi並未因證券市場排隊上市而迎來一個觸手可及的黃金時代,而只是啱啱打開了一扇金燦燦的窗口。
一個讓人愕然的事件是在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在港交所IPO之前一週,兩家公司曾引發一場數據造假的口水戰,將雙方競爭的白熱化暴露在公衆面前,而這一事件也無意中讓外界看到了Robotaxi在技術與商業模式上依然在尋求突破的現實一面。
【關注智能汽車,關注智駕網視頻號】

關注汽車的智駕時代上智駕網(http://autor.com.cn)
合作or新聞線索提供,聯繫郵箱:editor@auto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