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睿知睿見
由於最近鼓吹美股AI泡沫破裂的言論越來越多,有小夥伴就不停問:如果破裂了,A股會怎樣?
不如,我們把話題擴大,想想美國發生危機,中國會怎樣?
一、誰在鼓吹泡沫?
泡沫這事不是最近纔有人提出的。
只不過最近輿論傳得更多了!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最近傳得比較多?
通常來說,最有動力利用傳媒發動情緒的,往往是那些對自己有利的人。
對誰有利呢?
還不就是那些空頭。
他們並不求泡沫真的破,只要有一定的下跌,他們在期權上的空單就能賺不少。
如果這些輿論沒有引起下跌,他們虧的也只是一點權利金而已。
泡沫這東西,不到破裂那會,沒人知道會膨脹到哪裏去。
格林斯潘在97年就喊出非理性繁榮了,但科網泡沫是在2000年破的。
中國樓市的泡沫在2015年就有人在喊了(甚至更早),但房價是在劃出三道紅線後才真正進入下行通道的。
所以呀,別整天瞎擔心泡沫,因為無論你如何擔心,也不會有確定性答案。我們應該做的是保持適合自己的倉位。
而很多人都是在各種擔心中下車,結果嚴重踏空。
然後在泡沫真的要破的時候,終於相信股價會永遠漲了。
屢試不爽。
接下來,我們談重點。
二、刺破泡沫的,可能就是中國
現在美國的AI故事很明顯是有點編不下去了。
甭管他們在硬件和大模型上有多領先,但他們的AI故事是很脆弱的。
首先,英偉達營收有半壁江山都是中國撐起來的。
不要只看中國的直接需求,而要看圍繞中國的所有AI需求。
否則黃仁勳幹嘛屈尊來中國推銷呢?還把姿態擺得很低。
如果中國這邊徹底不合作,英偉達的業績立馬變臉。
而資本市場一旦看到業績變臉,保證給你跌成狗喫屎。
第二,中國將贏得人工智能競賽
這話是黃仁勳說的。
不要以為他是有意奉承,實際上AI必須要在應用端落地才能創造收入和利潤,美國這種不斷大手筆做資本開支,但殺手級應用遲遲出不來,早晚是會翻車的。
美國能夠讓生成式人工智能落地嗎?
很難!
人工智能說到底是對傳統產業的智能化改造!
請問美國本土還剩多少傳統產業?
它拿什麼改造?
想要進行改造,必須要有產業、經驗和人才。而這些東西只有到中國來找!
沒有足夠的應用場景,就只能停留在畫餅階段。
現在AI已經從0到1過渡到從1到100的階段了。
這是工程性問題,是中國的強項。
第三,中國在馬不停蹄的追趕
雖然現在美國在高端技術上有領先優勢。
但中國必然會在算力芯片等領域追趕上來。
一旦追趕上來,美國的AI生態將徹底變天。
現在芯片設計已經遇到物理極限,這對老大是利空,對老二是利好。
老二追上來只是時間問題。
因此,黃仁勳在最近的GTC會議上打出了另外一張牌,試圖通過協同設計保持領先。
現在全球有實力搞AI的,只有中美兩國。
中國一旦發力追趕,並取得 一定成果,刺破泡沫的不就是中國嗎?
當然,這裏指的是從基本面刺破。
美國AI泡沫也有可能從資金面被刺破。
三、美國科技公司的自救
最近我們看到美國科技巨頭忙得不亦樂乎,給全世界表演左腳踩右腳的絕技。
由於應用始終沒落地,他們就相互提供支持。
OpenAI一邊給英偉達、AMD下鉅額訂單,一邊給甲骨文、亞馬遜、微軟提供服務。
他們這麼做也不僅僅是因為應用沒落地,畢竟故事很難被證僞,他們可以繼續講嘛。
但美國流動性趨緊,使得他們孖展遇到了不小的麻煩。
所以只能這樣玩下去。
在美國政府停擺前,他們就已經感受到流動性問題了。
聯儲局也覺察到了,所以才宣佈年底會停止QT。
11月5日,openAI宣佈暫無IPO計劃。
但之前他們是計劃在2026年下半年就申請IPO的。
為什麼會改口呢?
因為它IPO會抽走很多流動性。美國資本市場現在承受不起。
最近美國政府停擺引起了華爾街的廣泛關注和警惕。為什麼會菊花一緊呢?
美國金融市場過於發達,裏面的槓桿加得很高,一旦出現流動性問題就有可能導致暴跌。
面對這些問題,怎麼辦呢?
估計聯儲局會扭扭捏捏的找個理由繼續QE。
這種吸毒式的方法只能將問題延後並加重。
說白了,為了維持住泡沫,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看到這裏,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問題很嚴重了。
不要這麼緊張。媒體一個勁的說流動性危機。
其實現在還沒有上升到危機的程度,而是流動性緊缺。
從緊缺到危機,還有一大段距離。畢竟聯儲局還可以開動印鈔機來飲鴆止渴。
四、中國會怎樣?
如果美國真爆發危機,中國會怎樣呢?
首先,有可能中國就是刺破泡沫的人。
如果是這種情況,這就意味着我們在追趕美國的路上又邁出了一大步。
所以這無疑是好事。
本週五,國務院就印發了《關於加快場景培育和開放推廣新場景大模型的事實意見》。
我們正在從1到100實現突破。
我們打出稀土這張牌,也是在爭取時間。
第二,外資在國內已經沒啥定價權了。
經過三年大熊市,該走的外資早就走了。(很多外資還是在低位交出的籌碼)
從924以來,外資基本上就沒啥話語權了。
國內在這些年不斷的化解金融風險,就是在防着這一天。
我們現在的樓市風險基本上已經解決,應對沖擊的能力更強。
而股市方面,國家隊和內資已經牢牢控制了定價權。
所以,我們可能也就是象徵性的跟跌一下,然後就開始以我為主了。
而且,一旦美國的AI故事講不下去了,我們AI的基本面就紮實了。股市就不僅僅是拔估值了。
表面上,國家一直在說歡迎外資來華,但咱們其實並不喜歡金孖展本,這些都是玩投機的,對實體沒什麼幫助,反而容易搞出幺蛾子。
我們歡迎的是長期資本,是產業資本。
第三,高手過招,比的是誰少犯錯。
誰犯錯,誰就可能露出破綻,被對方打一拳。
當然,這裏說的是如果發生危機。
沒人知道會不會發生。
即便發生,也不要認為美國就完了。
速勝論要不得!
以美國的體量和實力,即便發生危機也能轉嫁不少出去,離美國崩潰還早着呢。
要有持久戰的準備。
來源:睿知睿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