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前瞻2026中國智能終端市場:聯想(00992)等AI終端企業將迎來爆發

智通財經
11/12

智通財經APP獲悉,近日,IDC發佈《2026年中國智能終端市場十大洞察》,明確指出中國智能終端正全面邁入AI原生時代——AI不僅重構終端核心價值與交互方式,更將推動生態、場景與品類深度創新,成為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的核心引擎。

AI終端將成撬動經濟轉型的關鍵生產力工具

IDC洞察認為,2026年AI終端將成為撬動經濟轉型的關鍵生產力工具,實現從消費場景到產業體系的深度貫通,構築支撐經濟轉型與社會提質的關鍵數字底座。並預測,2026年中國智能終端市場出貨量將超9億臺,傳統AI終端滲透率2027年將突破93%,同比增長4%。人口紅利正向「AI紅利」轉化,智能終端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

IDC指出,政策強化AI、算力與數據要素佈局,為AI原生創新提供支撐。終端智能化與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生物製造、6G等前沿技術融合,驅動新經濟與新模式湧現,推動智能從個體走向產業,成為中國式現代化與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這也就意味着,端側AI不再只是提升C端用戶的體驗,還將成為企業等B端用戶實現AI轉型和生產力提升的重要工具。在這一趨勢下,終端廠商將在迎來爆發期。

作為中國和全球最大的終端聯想早已在這一賽道構建起堅實壁壘:2025年第三季度,聯想(00992)再次蟬聯全球PC市場第一,出貨量達1940萬臺,市場份額佔比達到25.5%。其AI PC業務持續領跑全球,一直穩居全球Windows AI PC第一。支撐這一成績的,是聯想獨創的AI原生技術體系,以及其在消費領域和商業領域的強大競爭力。

IDC預計,2026年中國市場傳統AI終端出貨量超過3億臺。2027年傳統AI終端滲透率將超過93%,2029年傳統AI終端滲透率將接近97%。AI原生生態正在重塑智能終端產業格局,各類廠商不僅在操作系統、大模型與智能體能力上加速佈局,還在AI終端硬件與應用生態中形成協同創新。通過整合計算能力、感知能力與智能交互,AI原生體系使終端具備更高自主決策與協作能力,為用戶提供更加智能、個性化的交互體驗,同時推動整個產業邁向自主協同的新階段。

IDC觀察認為,AI原生生態將成為智能終端產業的新分水嶺,各類廠商正圍繞操作系統、大模型和智能體、AI終端和應用等核心能力,加速構築新一代 AI 原生體系。

聯想於2025年5月發佈的樂享企業超級智能體,已成為業內首個落地的企業級超級智能體。截至目前,該智能體累計創收18.9億元,覆蓋官網、門店、客服、供應鏈等20餘個核心場景,日均支持超100萬次交互請求,帶動用戶周活躍度提升270%、訂單轉化率增長30%。同時,聯想天禧個人超級智能體不僅形成了「一體多端」的端側AI體驗,還聚集了超2000家生態夥伴,涵蓋算力、大模型、應用開發等領域,形成「終端+雲+生態」的協同創新網絡。

重構人機交互體驗 從「智能工具」到「情感夥伴」

IDC在洞察中特別強調,超40%用戶已開始期待智能終端提供「情緒支持」,設備正從「功能導向」轉向「懂我導向」,人機交互將從「看得見的輸入」升級為「感知到的理解」。這一趨勢與聯想的用戶體驗戰略高度契合——通過天禧個人超級智能體,聯想正讓AI終端成為用戶的「硅基夥伴」。

在情感化體驗層面,天禧超級智能體具備「先知、無界、靈動」三大特性:可主動感知用戶習慣,構建個人知識圖譜,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服務」;支持AI PC、AI手機、AI平板等多設備無縫協同,實現跨場景的伴隨式交互;更可根據用戶需求動態調整交互形態,無需固定UI界面。數據顯示,聯想AI PC用戶周活率高達40%,客服場景中「智能體坐席」佔比超75%,僅需400名人工坐席即可高效處理年超4000萬的服務單量,充分體現「情感化服務」的落地成效。

在可穿戴終端領域,聯想同樣緊跟IDC「交互升級」趨勢。IDC預計2026年中國智能眼鏡出貨量同比增長73%、智能戒指增長40%,而聯想也在抓緊佈局相關領域。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近日表示,「推出AI PC僅僅是第一步,我們還將打造多種形態的智能體原生的終端設備,並且持續豐富超級智能體的應用生態,促進智能體的用戶活躍度。」

全球化+場景化 打開智能終端增長新空間

IDC指出,中國智能終端出海正從「產品輸出」轉向「全球化佈局與本地化生產並重」,同時機器人市場將向具身智能生態演進,2026年中國智能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增速將達54%。聯想的全球化與場景化佈局,恰好踩準這兩大趨勢節點。

在全球化運營上,聯想依託「11國33家工廠」的「中國+N」分佈式製造網絡,實現「全球資源+本地交付」的高效協同。例如,通過墨西哥工廠覆蓋北美市場、匈牙利工廠服務歐洲,不僅規避地緣貿易壁壘,更將歐洲市場交付週期縮短30%;在中東,聯想與沙特Alat合作建設20萬平方米制造基地,同步設立區域總部,深度契合當地「2030願景」。這一佈局推動聯想手機業務在海外市場排名升至前五,亞太、歐洲-中東-非洲地區營收同比增速分別達155%、28%。

場景化創新方面,聯想持續探索終端新形態與垂直場景落地。在消費端,其全球首款量產的卷軸屏AI PC在2025年CES展上斬獲185項獎項,摺疊屏設備出貨量同步契合IDC「2026年中國摺疊屏手機增長3%」的預測,在西歐市場穩居第一;在教育場景,聯想通過AI筆記、個性化學習智能體等應用,提前佈局IDC看好的「教育學習場景9%增速」賽道,目前已服務超千所學校;在機器人領域,聯想通過「火種&光明計劃」開放MaaS(製造即服務)能力,助力跨維智能、戴盟機器人等科創企業實現「兩週試產、3個月轉量產」,推動專用機器人在清潔、配送場景的快速落地。

反哺產業降本開源

IDC洞察三提到,AI終端需求增長可能引發供應鏈核心部件緊張,而聯想通過AI賦能全價值鏈,既化解成本壓力,更實現「降本、增效、開源」的多重價值。在供應鏈端,聯想獨創的「極限左移」質量管理理念,將質量管控前置到研發階段,例如與京東方聯合攻堅氧化物技術,建立強度預測模型,將客戶端破屏率大幅降低;AI驅動的供應鏈控制塔則實現供應商智選與製造過程智防,近5年電腦初期故障率改善45%。

在業務端,AI終端的價值已滲透聯想「研產供銷服」全鏈路:營銷環節,營銷智能體實現「一人千面」的精準觸達,2025年「618」大促中60%內容由智能體生成,轉化率提升30%;銷售環節,銷售智能體覆蓋服務器配置推薦、智能投標等場景,將23萬中國大型企業客戶的季度觸達率從「1/3」提升至「全覆蓋」;服務環節,服務智能體的「坐席AI伴隨」功能,讓客服效率提升3倍以上。

IDC全球及中國研究副總裁王吉平博士指出,2026年AI原生終端的核心競爭力將體現在「交互自然化、形態多元化、方案場景化」。而聯想通過「混合式AI」戰略,已將技術創新、產品落地、生態協同、全球化能力深度融合,不僅契合IDC前瞻的行業趨勢,更構建起難以複製的競爭壁壘。隨着AI原生時代的加速到來,聯想AI終端業務有望持續領跑,成為中國智能終端企業走向全球的「標杆樣本」。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