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纔是最像特斯拉的中國車企

首席品牌評論
11/10

11月5日,小鵬科技日上,一臺名為IRON的人形機器人邁着貓步走上舞臺,其姿態之自然引發了直播間觀衆質疑「是不是真人套皮」。

何小鵬的回應方式很直接,拉開機器人背部拉鍊,露出內部的晶格結構、控制器與麥克風陣列。

作為中國造車新勢力中技術標籤最鮮明的一家,小鵬汽車這一次向外界展示了一份超出汽車邊界的技術路線圖。

從第二代VLA智駕系統到計劃於2026年推出的三款Robotaxi車型,從走貓步的人形機器人IRON到預計2026年交付的飛行汽車「陸地航母」,何小鵬宣佈企業定位升級為「物理AI世界的出行探索者,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

這場發佈會後,不少專業人士感嘆:小鵬越來越像特斯拉了。

1.戰略對齊

縱觀特斯拉的發展歷程,有一條清晰的演進路徑。

從電動汽車出發,逐步擴展到自動駕駛、超級計算、人形機器人的完整AI體系。在2021年的首屆AI Day上,特斯拉就明確提出要「解決現實世界的AI問題」。

今天的小鵬,幾乎復刻了這一路徑。

啱啱過去的科技日上,小鵬圍繞「物理AI」發佈的四項關鍵成果:第二代VLA大模型、小鵬Robotaxi、全新一代人形機器人IRON以及匯天兩套飛行體系。這些佈局與特斯拉的FSD、Dojo超算、Optimus機器人形成了戰略上的對齊。

特斯拉在2015年建立OpenAI,2021年發佈Dojo訓練芯片,2023年推出Optimus機器人,如今已不再是一家單純的汽車公司。

相比之下,小鵬的跟進速度驚人。特斯拉花了十年形成從芯片、模型到機器人的一體化體系,而小鵬在短短兩年內,已建立自研算力平臺、AI大模型與三大具身智能產品。

2.落地競賽

雖然戰略佈局高度相似,但小鵬與特斯拉在技術路徑的執行上卻展現出不同的思路。

在智能駕駛方面,小鵬第二代VLA模型體現出更為開放的技術生態。何小鵬宣佈將其面向全球商業夥伴開源,大衆成為首發客戶。這種開放性一定程度上區別於特斯拉相對封閉的技術路線。

在算力佈局上,小鵬依託阿里雲3萬卡算力集羣,而特斯拉則憑藉Dojo超級計算機構建算力護城河。兩者都在追求超強算力,但實現路徑各異。

小鵬自研的圖靈芯片在2250TOPS算力平臺上成功搭載了數十億參數規模的模型,這一規模是行業平均水平的數百倍。

在實際道路表現中,小鵬XNGP在廣州晚高峯的實測中接管次數僅為5次,而特斯拉FSD達到19次,相差近3倍。這一數據凸顯了小鵬在本土化適配方面的優勢。

從汽車到機器人再到飛行汽車,表面上看,小鵬似乎在四處出擊,但其背後有着與特斯拉相似的商業邏輯:用汽車業務產生的現金流支撐AI技術的研發,最終實現AI技術的反哺。

這種商業邏輯的核心在於,汽車不是終點,而是AI商業化的現金流管道。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小鵬與特斯拉之間,橫亙着一道尚未逾越的鴻溝——盈利能力和銷量結構。

3.現實困境

2025年前三季度,特斯拉銷量為121.78萬輛,而小鵬僅為31.32萬輛。更關鍵的是,特斯拉早在2020年就實現了全年盈利,而小鵬2025年還在為實現單季度盈利而努力。

仔細分析小鵬的銷量結構,問題更為明顯。

在今年前10個月35.5萬輛的銷量中,主攻A級轎車市場的MONA M03佔比超50%的份額。低價車型佔比過高,直接制約了企業的盈利能力。

小鵬的其他車型也屢屢出現「高開低走」的現象。P7+在銷量短暫站上月銷萬輛臺階後,一路向下至5000臺水平;G7上市9分鐘大定超過1萬臺,但9月銷量就下滑至2960臺,環比下滑56.54%。

比銷量結構更令人憂心的是小鵬汽車的財報表現。上半年,小鵬汽車總收入為340.9億元,同比增長132.5%,淨虧損為11.4億元,與2024年上半年26.5億元的淨虧損相比有所收窄。

對於未擺脫虧損困境的小鵬汽車而言,如何兼顧造車和具身智能的資源投入,如何儘快結束虧困走向正軌,是其首要面臨的挑戰。

儘管在技術路徑和商業邏輯上如此相似,但小鵬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卻遠不及特斯拉。截至近期,特斯拉市值超過1.4萬億美元,而小鵬的美股市值則在200多億美元。

這一差距既反映了特斯拉作為全球電動車領頭羊的現有地位,也揭示了市場對其技術優勢的認可。但與此同時,這也可能意味着小鵬有着更大的成長空間,隨着小鵬AI技術的逐步落地和商業化,市場可能會重新評估其價值。

從全球科技產業格局看,小鵬與特斯拉的競爭已經超越了汽車領域,本質上是「物理AI」戰略的較量。

從追趕到對標,小鵬與特斯拉的較量,已經超越了簡單的模仿與被模仿關係。它標誌着中國車企在覈心科技領域首次與全球巨頭站在同一起跑線,並且有望參與定義「物理世界AI」的落地規則。

不過小鵬的當務之急,是在2026年技術全面落地前,先證明自己能夠造好車、賣好車、賺到錢。

全文完。更多資訊,盡在【首席品牌評論】↓↓↓

關於【首席品牌評論】

創建於2014年,全網粉絲超百萬。

熱門品牌案例,專業深度評論。在這裏,讀懂品牌之道!

商務合作/品牌諮詢/聯繫微信:JEFF_MAIN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