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近期多項行業研究報告以及鋰市場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自2022年以來持續遭遇「供應過剩」這一負面因素衝擊的全球鋰行業正乘着史無前例AI熱潮之下針對大規模電池儲能需求的興奮浪潮而奮勇擴張,從而全面扭轉了此前因供應端的過剩焦慮情緒而擾亂鋰金屬交易市場以及股票市場中與鋰密切相關股票價格的長期悲觀定價趨勢,這股需求擴張浪潮正在推動鋰價以及鋰板塊股票價格邁向新一輪牛市。
作為電動汽車電池核心材料成分的碳酸鋰最活躍期貨交易合約在週二早盤於廣州期貨交易市場繼續上漲,此前一個交易日已跳漲大約5%。碳酸鋰現貨價格經歷近期上漲趨勢之後,則處在8月下旬以來的最高位,但仍較2022年曾創下的歷史峯值回落逾85%。
在股票市場,得益於近期鋰價因AI熱潮全面驅動的儲能需求強勁以及國內「反內卷」政策基調而大舉反彈,全球鋰板塊股票價格普遍大漲,坐擁全球最大規模鋰礦之一的智利礦業化工(SQM)股價自10月以來大漲超20%,中國A股市場的多隻鋰板塊熱門股票出現連續漲停。
「我們認為,近期鋰價上漲行情主要是由強勁需求而絕非是潛在的供應中斷所驅動。」花旗集團的分析師團隊在11月9日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隨着時間推移,我們對於未來幾年可能出現的強勁電池儲能需求愈發有信心。」

如上圖所示,鋰價近期延續強勁的連漲動能走勢。隨着市場對於該行業的焦點從供應擔憂情緒全面轉向對儲能需求前景的密切關注,儲能電池的核心材料價格也應聲走高。
鋰市場觀察者們將焦點從供應擔憂轉向儲能需求
在過去數月裏,鋰交易市場一直處於的交易價格上下劇烈動盪之中,其中由全球最大規模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所經營的一座礦山停產備受市場關注。如今,市場正將關注焦點從供給端全面轉向需求端。
「頭部磷酸鐵鋰(LFP)正極材料生產商在儲能需求帶動下大多滿負荷運轉。」Sublime China Information Co. 旗下Fubao鋰電部門一位資深分析師表示。「展望未來,強勁的儲能系統(ESS)表現有望支撐碳酸鋰長期強勁需求,但行業參與者們仍需密切觀察,這種力度與可持續性究竟會如何在鋰交易市場中得到實際體現。」這位分析師表示。
在史無前例AI熱潮帶來的堪稱天量級電力資源需求、各國政府的政策激勵舉措、經濟預期改善以及電動汽車擴張計劃的推動下,市場對儲能系統(ESS)強勁需求的信心不斷增強。根據花旗集團的統計數據,ESS將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其在全球總電池需求中的佔比預計將從去年約 20% 升至2030年的超過三分之一。
「我們承認,從歷史角度來看,關於ESS需求的前瞻性指標非常有限。」花旗的分析師們寫道。「然而,我們認為全球資金流向不太可能是錯誤的。」
花旗集團的分析師團隊表示,預計2026年全球電池需求將同比大幅增長31%,其中ESS以及電動汽車(EV)的需求預計將分別大幅增長45%以及 26%。這些分析師補充表示,寧德時代大型礦山的潛在全面重啓「也不太可能改變強勁的去庫存格局」。
不過也有分析師警告稱,當前鋰價的上漲速度可能過快。 來自China Futures Co.的一位資深分析師表示:「當前這波鋰價格漲勢短期之內過於迅猛,如果情緒出現逆轉,存在大幅回調風險。目前的主要交易邏輯集中在2026年更加強勁的儲能需求,但是鋰市場明年可能仍不會出現嚴峻的供給端短缺。」
蹭上AI超級風口的「鋰」
當我們一提起「電池儲能」,絕大多數新增儲能項目選的都是鋰電,全球儲能技術路線把鋰徹底鎖死在「最大受益者」的位置上。IEA最新報告顯示,鋰離子電池幾乎佔據了電動車和新增儲能項目的全部,美國太陽能行業協會表示,鋰電是當前可再生能源配套儲能的主要形態,未來十年全球對鋰電儲能的需求將出現爆發式增長。
鋰電儲能迴路效率通常在 85%–90% 以上,且充放電響應速度極快堪稱毫秒級響應,特別適合調峯、調頻、備份電源。液流電池、鈉離子、壓縮空氣等技術雖然在「長時儲能」某些細分場景有潛力,但規模、成本、資本市場認可度都遠落後於鋰電,短中期很難撼動鋰的主導地位。
隨着微軟、谷歌以及亞馬遜所主導的全球AI數據中心擴建或新建進程如火如荼,這些數據中心對於電力需求大舉擴張,鋰行業也成為AI熱潮重大受益者。主要因為在電力系統層面商,AI數據中心大規模推高用電需求,進而指數級別地增加對儲能與靈活性電力資源的需求。
國際能源署(IEA)一份預測報告顯示,到2030年,全球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將增長一倍以上,達到約945太瓦時(TWh),略高於日本目前的總用電量,人工智能應用將是這一增長的最重要驅動力;預計到2030年,聚焦人工智能的數據中心的整體電力需求將增長四倍以上。
美國多地電網已經因為AI/HPC機房24小時不間斷且龐大耗電規模而面臨更大壓力,絕大部分地區計劃大範圍通過電池儲能系統+靈活需求響應來應對峯值負荷。全球AI數據中心需要高度可靠的電力源源不斷供給,以前主要靠柴油機+UPS,如今越來越多電力建設項目考慮採用大規模電池儲能替代或補充柴油機,做到瞬時切換、峯谷套利以及配網升級緩衝。
國際大行瑞銀(UBS)最新發布的一份研報顯示,電池儲能系統正在成為鋰需求的「第二大增長引擎」,其重要性堪比鋰對於電動汽車的重要程度。瑞銀預計,到2030年,儲能需求將佔電池總需求的接近30%,其重要性正從「邊緣變量」躍升為「核心變量」。
瑞銀強調,這一需求大爆發的背後,是全球能源結構變革帶來的龐大電力供應缺口——比如在AI數據中心天量級耗電帶動下,美國電力需求年增速有望達到3%,而新增發電基礎設施建設週期長達7至10年,儲能系統成為彌合這一重大電力缺口的唯一現實選項。在新增發電能力無法立即跟上的情況下,瑞銀指出,儲能系統將在未來7到10年內成為美國平衡電網、補充可再生能源以及彌合電力供需缺口的關鍵「過橋方案」。
瑞銀分析師團隊預測,全球儲能需求將從2026年的396 GWh大幅增長至2030年的873 GWh,這意味着從2025年開始的年複合增速(CAGR)高達24%。這一最新的需求衝擊疊加供給側的重大擾動,可能導致瑞銀預測的2026年僅5.5萬噸微小過剩的鋰市場迅速轉向供給短缺。因此瑞銀預測,鋰價已觸底,並將開啓穩步上行的新一輪上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