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惠譽評級」。
惠譽評級已確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的長期外幣和本幣發行人主體評級為'A'。評級展望為穩定,反映出中國'A'主權信用評級的穩定展望。惠譽同時確認該石油、天然氣及化工綜合性中資企業的短期外幣和本幣發行人主體評級為' F1+',高級無抵押評級為'A'。
惠譽根據其《母子公司關聯性評級標準》,並基於惠譽對母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在法律、戰略和運營層面向子公司中國石化提供支持的意願為「強」的評估結果,評定中國石化的評級與中國石化集團(對中國石化持股69%)的信用狀況評估結果密切關聯。惠譽基於其《政府相關企業評級標準》評估得出中國石化集團的信用狀況。
中國石化集團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務院國資委)全資擁有,是全國最大的石油和石化產品供應商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商之一,在執行國家零售燃油價格機制方面發揮着關鍵的政策性作用。
關鍵評級驅動因素
主權參與程度「很強」:惠譽評定中國政府對中國石化集團的決策和監管為「很強」。中國石化集團由政府全資擁有,該集團的主要管理層由政府委任。中國石化集團的戰略與中央政府的能源安全及轉型目標高度契合。此外,由於中國石化集團曾獲得有利的產業政策、政府注資和補貼,從而助力該集團保持了穩健的財務狀況,惠譽認為該集團的政府支持先例為「很強」。
支持動機「很強」:惠譽認為,中國石化集團維持政府政策職能的地位為「很強」,這是由於該集團在中國煉化、營銷和化工行業具有較高的市場份額。此外,該集團還在執行國家零售燃油價格機制方面發揮政策性職能,以確保終端用戶可負擔油價。惠譽認為,中國石化集團的穩定對於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此外,惠譽評定中國石化集團的蔓延風險為「很強」,因為該集團作為中國最知名的政府相關企業之一,被國內外貸款機構視作政府參考發行人。中國石化集團若違約會嚴重削弱其他政府相關企業的孖展暢通度。
法律層面支持意願「強」:作為中國石化集團的主要子公司,中國石化若違約將觸發中國石化集團未償付境外債券的交叉違約條款。鑑於中國石化集團長期在境外資本市場大規模孖展,惠譽認為交叉違約條款將長期存在。
戰略層面支持意願「強」:惠譽評定中國石化對母公司的財務貢獻程度「高」,因為中國石化貢獻了中國石化集團產業鏈上約80%的資產和約80%的EBITDA。鑑於中國石化是母公司中國石化集團承擔國家保障能源安全和推進能源轉型重任的主要平臺,惠譽認為中國石化競爭優勢為 「強」 。惠譽評定中國石化的增長潛力為 「中等」 。
運營層面支持意願「強」:中國石化與其母公司中國石化集團之間管理層重合,因為高管團隊交疊並實行輪換。鑑於中國石化與中國石化集團共享品牌,惠譽亦將中國石化視為中國石化集團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及品牌共享程度(「高」)的影響較運營層面的協同效應(「中等」)更高,因為集團的大部分業務在中國石化層面開展。
規模龐大且上下游一體化:中國石化的信用狀況得益於其佔據主導地位的規模及上下游業務佈局。中國石化是中國最大的成品油供應商和第二大油氣生產商。以煉油及重點石化項目建設能力衡量,該公司亦是惠譽授評的全球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一體化的業務模式使中國石化得以在大宗商品價格週期內抵禦波動。
煉化和營銷小幅復甦:惠譽預計,2025至2028年間,中國石化的原油加工量將因新增產能爬坡而小幅增長,但可能受制於仍然疲軟的下游需求。此外,惠譽預期,鑑於原油價格下降、公司產品結構持續優化,以及政府抑制過剩供應的政策,得益於成本轉嫁更加順暢,中國石化的煉化和營銷利潤率將略有改善。然而,復甦可能受到全行業產能過剩和需求增長乏力的限制。
上游表現趨弱:由於惠譽假設在截至2028年的評級期期間油價將下跌,因此惠譽預計,中國石化上游的盈利能力將下降。儘管如此,惠譽預期,穩定的石油產量和天然氣產量中低個位數的增長率將支撐中國的能源轉型目標。
業務狀況強勁;槓桿率低:中國石化多元化的業務模式、在中國煉化與營銷板塊的領先市場地位及健康的財務指標與其‘a-’的獨立信用狀況相稱。考慮到較高的股息和為實現低碳轉型所產生的趨降但仍然高企的資本支出,惠譽預期,2026至2028年間,中國石化的EBITDA淨槓桿率將略升至1.3倍左右。惠譽預期,中國石化將保持穩定的財務狀況,並與其獨立信用狀況一致。
同業分析
惠譽根據其《母子公司關聯性評級標準》對中國石化做出的評估結果與其對中國石化集團的內部評估一致。惠譽評定中國石化集團在法律、運營和戰略層面向中國石化提供支持的意願均為「強」。
中國石化與中國石化集團之間的關聯性類似於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A/穩定)與其實力更強的母公司之間的關聯性——受評上市子公司在其母公司的強力控制下持有集團的大部分資產並承接政府任務。
中國石化集團的決策和監管、支持先例、維持政府政策職能和蔓延風險評估結果均為「很強」,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集團,A/穩定)類似。兩家公司在實現中國國家能源戰略方面發揮着關鍵職能,並在煉化市場中佔據雙頭壟斷份額。兩家公司都享受優惠政策,並通過補貼和股權注入獲得財務支持。國內外貸款機構將其視作參考發行人,因為這兩家公司均是國務院國資委全資擁有的副部級國有骨幹企業。
關鍵評級假設
本發行人評級研究中惠譽的關鍵評級假設包括:
- 惠譽基準方案下對布倫特原油價格的假設:2025年為每桶70美元,2026、2027年為每桶65美元,之後為每桶60美元
- 惠譽假設,2025至2028年間,石油產量基本不變,天然氣產量以中低個位數的速度增長
- 2026年原油加工量略升至2.54億噸,新產能投產、行業整合之後加工量保持穩定
- 2025至2028年間,煉化與營銷業務的單位EBIT隨油價下降和供應管控政策而略有改善
- 2025至2028年間,由於油價下跌和新增產能放緩,化工業務的虧損將收窄
- 2025年資本支出約為1,560億元人民幣;隨着公司在2026年年中完成關鍵煉化和化工項目,2026至2028年間每年資本支出將降至1,400億-1,470億元人民幣
評級敏感性
可能單獨或共同導致惠譽採取負面評級行動/下調評級的因素包括:
- 中國石化集團獲政府支持的可能性下降
- 中國石化集團向中國石化提供支持的意願顯著減弱
可能單獨或共同導致惠譽採取正面評級行動/上調評級的因素包括:
- 若惠譽對主權評級採取正面行動,且惠譽依據《政府相關企業評級標準》評定的中國石化集團的評估結果以及中國石化集團向中國石化提供支持的動機保持不變
流動性及債務結構
中國石化的流動性充裕,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有現金和等值現金1,630億元人民幣,足以償還其1,330億元人民幣短期債務。中國石化在國內銀行、境內外債券市場以及在香港、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場孖展渠道均極為暢通。
發行人簡介
中國石化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能源化工企業之一。其主營業務包括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生產、煉化、營銷、石化,以及相關產品與技術的進出口。該公司在香港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中國石化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煉化、天然氣和石化綜合性企業集團,擁有中國石化69%的股份。中國石化集團由中國國務院國資委全資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