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下週存單利多減弱、利空增加,存單利率或維持震盪格局。一方面,存單到期規模增長,疊加中長期流動性回籠,可能改變資金供需格局,進一步的支撐相對有限;另一方面,當前短端與存單利差已有壓縮,而隨着市場對恢復購債的定價逐漸進入尾聲,短端與存單利率下行的動力或趨於減弱。
摘要
1、核心觀點
月初,資金季節性平穩佔主導,擾動主要在於國債的集中發行和逆回購回籠規模較高,受此影響,臨近週末,資金面出現小幅收斂,有三點關注:
(1)逆回購投放相對剋制,資金小幅收斂。單日淨回籠規模均超2000億元,月初淨回籠規模為二季度以來偏高水平,或受此影響,疊加週五兩隻國債集中發行,資金泛起「小漣漪」;
(2)10月央行恢復購債,其意義不僅在於作為一項流動性投放的工具,或也是引導曲線形態的抓手。儘管當前資金寬鬆對短端的進一步催化相對有限,但長端或因此獲得潛在「支撐」,博弈空間有所打開。
(3)跨月後,存單利率窄幅震盪,或因月初到期規模不高,續發壓力有限。同時,MLF、買斷式逆回購投放在量和價上或均有一定利好,疊加10月末短端利率的下行,或也凸顯存單性價比。
值得關注的是,自6月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改革以來,3M買斷式多在月初落地,且多為超額續作,僅9月和11月例外,或反映了銀行為負債端管理保留靈活性的考量。
9月、11月的共性在於,月初資金平穩、擾動因素有限,銀行通過買斷式逆回購補充流動性的意願不高,更傾向於等待月中、月末等流動性需求更為明晰的時點進行主動管理,月初則是為負債結構與監管指標的管理預留權衡的餘地。
在工具的選擇上,相較買斷式逆回購,存單在發行時點、期限和額度上更具靈活性,加之月中通常還有一次買斷式投放機會,因而在資金面平穩偏寬、存單到期和指標壓力尚未顯現的時點承接央行資金的意願不強,避免對後續負債端的管理空間形成掣肘。
相較而言,10月3M買斷式的淨投放規模較大,主要是受假期影響,節後公開市場迎來大規模回籠,疊加10月工作日較少,存單日均發行規模有所增長,因而需要在月初便加力投放以對沖。
聚焦下週,擾動邊際增加:一是存單到期規模明顯增長,二是將有7000億元3M買斷式逆回購回籠,三是除了下週五兩隻國債發行外,下週地方債發行規模也不小。但稅期前資金整體仍有望維持均衡寬鬆,流動性需求的增加更多為階段性擾動,必要時,央行或加碼流動性投放進行適時呵護。
下週存單利多減弱、利空增加,存單利率或維持震盪格局。一方面,存單到期規模增長,疊加中長期流動性回籠,可能改變資金供需格局,進一步的支撐相對有限;另一方面,當前短端與存單利差已有壓縮,而隨着市場對恢復購債的定價逐漸進入尾聲,短端與存單利率下行的動力或趨於減弱。

2、周度數據跟蹤
(1)公開市場:下週7000億元買斷式到期。公開市場到期11958億元,其中,7天逆回購到期4958億元、3M買斷式逆回購到期7000億元。
(2)政府債:下週地方債發行增長。政府債擬發行2816億元,其中,國債發行600億元、地方債發行2216億元,國債到期300億元、地方債到期572億元,國債淨繳款2309億元、地方債淨繳款1733億元。
(3)貨幣市場:資金利率平穩運行,銀行體系資金淨融出平均4.13萬億元,較上週(10/27-10/31)變動10857億元。其中,國有大行淨融出平均4.03萬億元,較上週變動7980億元,隔夜佔比97%,較上週變動2.81%。
(4)同業存單:本週,同業存單發行總額為5268億元,淨孖展額為1627億元,較上週發行總額7344億元,淨孖展額1536億元,發行規模減少,淨孖展額增加。下週,同業存單到期規模7163億元,較本週增加3522億元。其中,到期主要集中在股份行、城商行,期限主要集中在6M、1Y。
風險提示:政策不確定性;基本面變化超預期;海外地緣政治風險;測算結果誤差。
注:本文為天風證券2025年11月9日發佈的《天風固收譚逸鳴:3M買斷式何以「等量」?》,分析師:譚逸鳴S111052505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