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也就上海迪士尼敢開高級酒店了

藍鯨財經
11/12

作者 | 源Sight 王言

或許只有客流量常年穩居高位的上海迪士尼,纔有底氣在國內酒店業存量競爭加劇的當下,持續加碼住宿與商業業態。

最近,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發佈擴建計劃,將建設第四座主題酒店並擴建購物餐飲娛樂區。這是繼第三座主題酒店、第九大主題園區「蜘蛛俠」主題園區及「翱翔·飛越地平線」景點擴建後,迪士尼推出的又一重要項目。

據瞭解,迪士尼的第四座酒店將進一步完善度假區住宿體系,與正在建設的第三座酒店相結合。除升級住宿體驗之外,此次擴建還將新增包括類似迪士尼世界商店的大型零售場所在內的購物餐飲設施,與現有迪士尼小鎮形成互補。

上海迪士尼能夠持續擴建,並不斷增加酒店業態,也從側面印證了優質文旅IP對客流的吸附力,以及其在業態拓展上的獨特優勢。而這一擴張態勢,也與當前國內酒店行業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市場供需愈發不平衡的情況下,後者已經進入存量競爭的階段。

 持續吸金的迪士尼

即便在過去幾年來持續提價,上海迪士尼依然保持着長久不衰的吸引力。

據源Sight統計,2018年至今,上海迪士尼自已進行過6次票價相關調整,整體趨勢是票價檔位不斷細化,中間檔票價逐步上調,僅在2025年的調整中未改動基礎票價與最高票價,僅新增更多中間票價等級。

官方數據顯示,自2016年開園以來,上海迪士尼樂園接待遊客數量已突破一億人次。

上海迪士尼樂園

另據全球主題娛樂協會(TEA)最新發布的《2024年主題娛樂協會全球體驗報告》,上海迪士尼樂園在2024年接待遊客1470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

更早一些的數據則顯示,截至2023年4月,上海迪士尼開放運營七年來累計接待遊客逾1.13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超615億元。

從業績表現看,以上海迪士尼為代表的主題公園業務,也的確是迪士尼當前的現金奶牛。

財報顯示,截至2025年6月28日的2025財年第三季度,迪士尼收入同比增長2.1%至236.5億美元;歸母淨利潤約52.62億美元,同比增長100.76%。

分業務看,報告期內,迪士尼娛樂板塊收入約107.04億美元,同比增長1%;體驗板塊收入約90.86億美元,同比增長8%。

而作為增長主力,迪士尼體驗板塊收入為90.86億美元,同比增長8.34%,營業利潤25.16億美元,同比增長13.2%。其中美國本土樂園及體驗業務營收64.03 億美元,同比增長10%;國際樂園及體驗營收16.91億美元,同比增長6%,僅巴黎迪士尼因成本增加導致國際樂園整體利潤下降3%。

不過,傳統電視網絡和體育節目的收入未能達到預期,掩蓋了迪士尼主題公園和流媒體業務的表現。報告期內,迪士尼體育板塊收入約43.08億美元,同比減少5%;傳統電視網絡和體育節目的收入未達預期;傳統娛樂電視盈利下降28%;迪士尼影業虧損。

可以看出,從總體業務佈局看,主題公園已經成為迪士尼各個板塊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持續加碼

雖然消費需求仍處在恢復期,但迪士尼依然對中國市場抱有信心。

2024年,迪士尼宣佈,將對位於美國阿納海姆、奧蘭多以及法國巴黎、中國上海和香港的迪士尼樂園進行大規模擴建,並且在未來十年裏,對包括主題樂園、遊輪在內的業務投資600億美元。這其中,就有對上海迪士尼酒店的擴建計劃。

從上海迪士尼的經營情況看,此前不少遊客因住宿不便,大多選擇單日遊玩後離開園區。而新酒店緊鄰樂園主入口,這種便捷性能吸引遊客選擇多日遊玩,進而帶動多日門票的銷售。

同時,酒店本身會搭配高端住宿服務和特色體驗,再加上配套建設的大型零售場地,遊客無需入園就能購買迪士尼獨家商品,這能進一步拉動餐飲、購物等消費,顯著提升遊客的客單價,從而創造更多收益。

另一方面,在中國主題樂園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情況下,迪士尼的確需要「常用常新」,持續提升競爭力。

今年7月,上海樂高樂園正式營業。同時,樂高樂園方面還宣佈,深圳樂高主題樂園內各大主題區即將全面完成土建,2025年度假區建設進入提速階段;北京海昌海洋公園預計於2027年建成開放,其也是北京2000年後唯一新建的大型海洋主題公園。

上海樂高樂園度假區

此外,珠海長隆海洋科學樂園二期於2025年三季度完成擴建,此次擴建投資100 億元,新增了極地探險、深海實驗室、海洋碳匯展館等區域;上海海昌海洋公園二期計劃在2026年開放,總建築面積約14萬平方米。

同時,目前北京環球影城的二、三期也在建設當中,上海迪士尼也將因此面臨一定的競爭壓力。

 酒店業等待春天

源源不斷的客流為上海迪士尼持續注入拓店動力,但相比之下,酒店行業的日子卻並不好過,正面臨供給過剩的困境。

酒店之家發佈的《2025中國酒店投資白皮書》顯示,截至2024年末,全國酒店總量突破37萬家,客房規模超1850萬間(15間客房及以上)。

在此情況下,酒店行業的經營均受到影響。

上個月,奢華酒店文華東方宣佈被母公司私有化,2026年2月底前完成,怡和持有其88.04%股份,擬收購剩餘11.96%股份,涉資42億美元。交易完成後,文華東方將從新加坡交易所退市,怡和將全資控股該奢華酒店品牌。

財報顯示,2024年,文華東方收入增長13%至21億美元,但淨利潤下降8%至7500萬美元,呈現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不僅僅是奢華酒店品牌,其他連鎖酒店品牌的表現也略顯掙扎。

據亞洲旅宿大數據研究院(ABNData)針對10家國內外連鎖酒店集團的2025年第三季度的經營數據監測,僅半數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

在國際品牌當中,萬豪、洲際、雅高和凱悅集團的RevPAR同比增長均未超過1%,而希爾頓和溫德姆的RevPAR(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出現同比下滑,其中溫德姆同比減少5%。

在本土品牌當中,各大集團均出現不同程度地降幅,整體呈現出「量升價跌」的特徵。

錦江酒店為例,三季度,錦江酒店旗下中國境內酒店的全服務型酒店的RevPAR為259.68元,同比減少4.65%;有限服務型酒店的RevPAR為170.94元,同比減少1.99%;全服務型酒店的平均房價為461.49元,同比減少0.87%;有限服務型酒店的平均房價約245.01元,同比增長3.06%。

來源:錦江酒店財報

有分析稱,本世紀初的前十五年,在經濟型酒店高速發展的階段,投資一家酒店的回本週期大約在2—2.5年。不過現在,這一數據已經延長到4—4.5年,有些酒店的投資回報期甚至長達10年。

不過,從當前的情況看,很多酒店龍頭還不打算放棄「圈地運動」。

在最近舉辦的華住夥伴大會上,華住集團創始人季琦表示,中國酒店業未來充滿了巨大的機會,而這機會來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中包括從微房量的酒店到中房量的酒店、從單體酒店到連鎖酒店、從星級酒店到品牌酒店、從大城市到縣城、酒店從房地產配套到成為投資回報。

「經過三年時間,對全國278個地級市的深入考察,我堅信中國酒店業正處在歷史性的發展機遇期。」季琦直言。

另一酒店集團亞朵此前也表示2025年全年新開業酒店目標為500家,向2000家店戰略目標穩步推進。

錦江酒店的門店規模也保持擴張的態勢。今年三季度,錦江酒店新開業酒店343家,開業退出酒店131家,淨增開業酒店212家。

好消息是,在頭部品牌擴大規模的同時,國內酒店行業已經釋放出回暖的信號。

近日,摩根士丹利發佈報告稱,今年第三季酒店行業的每間可售房收入跌幅收窄,主要受9月表現優於預期所帶動;而9月的積極勢頭已延續至10月,並可能持續至第四季。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