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信息速遞】臺積電,壓力陡升

北京半導體行業...
11/12

(信息來源:engadget)

一家公司已經成為科技行業的弱點。

最近幾周,OpenAI與 AMD博通簽署了重磅協議,將大量生產 AI 芯片。由於 OpenAI 需要數千億美元才能兌現承諾,因此其財務影響備受關注。雖然關注這些看似難以置信的財務數據至關重要,但我們也需要關注其對整個行業的更廣泛影響。例如,芯片本身,這對整個 AI 行業意味着什麼,以及對臺積電(唯一一家能夠真正生產芯片的芯片公司)的額外壓力。

OpenAI與 AMD 達成的協議將使這家芯片巨頭在未來幾年內打造出 6 千兆瓦 (GW) 的 GPU。AMD Instinct MI450 芯片的首個 1 GW 部署將於 2026 年底啓動,之後還將部署更多。AMD 首席財務官 Jean Hu 認為,此次合作未來將帶來「數百億美元的收入」,這也解釋了該交易複雜的孖展方式。

與此同時,博通與OpenAI達成的協議將使兩家公司合作構建其設計的10千兆瓦的AI加速器和以太網系統。後者對於加速OpenAI計劃中的數據中心中各個系統之間的連接至關重要。與與AMD的協議一樣,這些系統的首批部署將於2026年下半年開始,並將持續到2029年。

Phil Burr 是 Lumai 的產品負責人,Lumai 是一家英國公司,致力於用光學處理器取代傳統 GPU。他在芯片領域擁有 30 年的經驗,其中包括在 ARM 擔任高級總監的經歷。Burr 詳細闡述了 OpenAI 與博通和 AMD 的合作細節,以及這兩家公司對更廣闊世界的意義。

伯爾首先駁斥了OpenAI聲稱將「設計」博通生產的設備的說法。「博通擁有廣泛的IP模塊和預先設計好的芯片部件,」他說道,「它會根據客戶的規格將它們組合在一起。」 他接着表示,博通實際上會將一系列已經設計好的模塊組合在一起,以滿足客戶(這裏指的是OpenAI)規定的規格。

同樣,博通將要打造的AI加速器也旨在更高效地運行OpenAI已經訓練和構建的模型——在AI領域,這一過程被稱為推理。「它可以定製工作負載,降低功耗,或提高性能,」伯爾說,但這些好處只會對OpenAI有利,而不會惠及更廣泛的AI行業。

我問伯爾,為什麼人工智能領域的每家公司都在談論千兆瓦級別的芯片,而不是更簡單的數字。他解釋說,這通常是因為雙方都還不知道實現這些宏偉目標需要多少芯片。但如果你知道某個芯片的功耗除以總目標,然後將這個數字減半,再減去10%,你就能做出合理的估算。「芯片每消耗1瓦的功率,就需要大約1瓦的功率來冷卻它。」

至於 OpenAI 從這些交易中獲得的收益,Burr 認為,這家初創公司將節省芯片成本,因為相比從 NVIDIA 購買設備,自己生產芯片的「利潤率更低」。此外,能夠根據自身需求生產定製芯片,應該能夠顯著提升速度和性能,超越競爭對手的系統。當然,OpenAI 的另一個最大優勢是現在擁有了「多元化的供應」,而不是依賴一家供應商來滿足所有需求。Burr 說:「沒有人想要單一的供應商。」

工廠

當然,OpenAI 可能會從各種合作伙伴那裏採購芯片,但無論硅片上印着什麼,它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如果不是臺積電,我會非常驚訝,」伯爾說,「我相當肯定所有的人工智能芯片都使用臺積電。」臺積電是臺灣半導體制造公司的縮寫,在過去十年中,該公司超越了主要競爭對手,成為整個科技行業最大的(在許多情況下是唯一的)前沿芯片來源。與那些自己設計和製造硬件的歷史競爭對手不同,臺積電是一家純粹的代工廠,只生產其他公司設計的芯片。

吉爾·盧里亞 (Gil Luria) 是投資公司 DA Davidson 的董事總經理兼技術研究主管。他表示,臺積電不僅是西方科技行業的瓶頸,而且實際上是「整個全球經濟最大的單點故障」。盧里亞稱讚臺積電的擴張令人印象深刻,「考慮到它在過去三年中不得不將 GPU 的產量提高十倍」。但他表示,「如果臺積電無法在中國臺灣生產,那麼造成的破壞將是巨大的。」 這不僅會影響人工智能領域,還會影響「手機銷售以及全球汽車銷售」。

臺積電取代英特爾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關鍵的是其對極紫外光刻技術 (EUV) 的大力支持。英特爾最初支持這項技術,但一直難以完全採用,這使得臺積電得以藉此一舉登頂。幾乎所有消費電子領域的巨頭都在使用 EUV 芯片。蘋果高通、NVIDIA、AMD(包括 PS5 和 Xbox 內置的系統級芯片)都使用臺積電的芯片。就連英特爾也開始使用臺積電的代工廠來生產部分消費級 CPU,以縮小兩家公司在製造方面的差距。

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本傑明·李(Benjamin C. Lee)表示:「臺積電目前是先進3納米(nm)製程技術的領導者。」 該公司唯一重要的競爭對手是英特爾和三星,但目前這兩家公司都無法對其主導地位構成威脅。「英特爾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打造代工業務,」他解釋說,「但其接口尚未完善。」 三星的情況也類似,但李教授解釋說,三星「一直無法吸引足夠的客戶來創造盈利的製造業務」。

李教授表示,相比之下,臺積電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為其芯片質量優異,而且客戶能夠輕鬆地使用其工具製造芯片。「臺積電生產的芯片良率很高,也就是說,在製造過程中,更多芯片能夠達到預期的性能和可靠性。」因此,臺積電成為一臺賺錢機器也就不足為奇了。僅在2025年第二季度,臺積電就報告淨利潤達128億美元。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裏,臺積電公佈的淨利潤高達147.6億美元。

「臺積電的祕訣在於對良率的掌控,」分析機構ARPU Intelligence(該機構更願意使用其團體名稱而非個人名稱)解釋道。「這種專業知識源於數十年積累的工藝改進,以及深厚的機構知識,這些知識是無法複製的。」 該機構補充道,這種深厚的機構知識和提供高質量產品的能力創造了「強大的技術鎖定,因為像蘋果和英偉達這樣的公司專門針對臺積電獨特的製造工藝設計芯片……這並非將[芯片]設計送到另一家工廠那麼簡單。」

不利的一面是,至少對更廣泛的科技行業而言,臺積電如今已成為整個行業依賴的瓶頸。該公司在最新的財務報告中表示,其超過四分之三的業務來自北美客戶。在與投資者的電話會議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魏哲家談到了公司為縮小巨大需求與有限供應之間的差距所做的努力。雖然他不願透露具體細節,但他確實表示,公司的產能「非常緊張」,並且在可預見的未來很可能仍將如此。

事實上,臺積電的產能如此緊張,已經給至少一家巨頭帶來了巨大的困擾。今年早些時候,路透社報道稱,英偉達在得知美國不允許其H20 AI芯片出口到中國後,取消了一筆訂單。然而,禁令解除後,英偉達卻無法在臺積電的計劃表中找到空位,下一個可用空位至少要等到九個月後。

ARPU Intelligence 表示:「臺積電不容有任何閃失,任何輕微的中斷都可能導致停產,而且沒有多餘的產能來吸收衝擊。」 該公司列舉了 2024 年 4 月 3 日襲擊臺灣的花蓮地震,以及它如何對晶圓產量產生了負面影響。

臺積電自然會投入巨資,提升其在中國臺灣和美國客戶的產能。其位於臺積電總部附近的A14晶圓廠預計將於近期動工,首批芯片將於2028年投產。該工廠將採用臺積電的A14工藝節點,生產1.4納米芯片,其速度將比預計明年應用於消費設備的2納米芯片更快。

與此同時,臺積電位於亞利桑那州的龐大工廠建設工作仍在加速推進,該工廠於2021年4月破土動工。據路透社當時報道,首家工廠將於2025年初投入運營,生產4納米芯片。上週,NVIDIA和臺積電展示了在亞利桑那州工廠生產的首款Blackwell晶圓,該晶圓即將在美國國內量產。

隨着時間的推移,該工廠的規劃不斷擴展,從三座工廠擴展到未來十年內建成的六座工廠。儘管最初的規劃要求美國工廠的工藝流程仍將落後中國臺灣幾代,但這種情況也在發生變化。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魏忠平在最近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承諾,將加大對美國工廠的投資,使其工藝流程僅比中國臺灣工廠落後一代。

無論臺積電投入多少,也無論三星和英特爾等競爭對手如何追趕,都無法迅速解決當前的瓶頸。世界需要很多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才能減少對中國臺灣尖端製造業的依賴。臺積電所在的仍然是該行業的薄弱環節,一旦出現問題,後果可能非常嚴重。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