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般跟大家講,我就三隻股票:蘋果、騰訊、 貴州茅臺 ,差不多真是這樣。」
「安全邊際指的是你對公司有多懂,這是我的理解。」
「到處問人家的人肯定是不懂的。」
「人們關心的是我們做過什麼,其實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我們不做的那些事情。」
「沒有安全感,人很難理性。」
今天(11月11日)下午,被稱為「中國巴菲特」的知名投資者段永平接受訪談,圍繞其個人經歷、投資理念、對公司的理解、對持倉股的分析、對教育的看法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
這是繼今年初,段永平回母校浙江大學與師生交流90分鐘之後,再度出現在公衆視野。也是段永平自步步高「退休」後的20多年來,難能一見的視頻對話。
點擊閱讀:段永平罕見露面,談及巴菲特黃崢軼事,強調最重要的是「做對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對」……
而且是在美國加州進行的、更多圍繞投資的一場深度交流,面對的是一貫犀利的方三文,比如直接上手問,「你覺得抄作業是可行的嗎?」
在清晰度極高的鏡頭下,交流的顆粒度也很清晰……本分,通透,真誠,「劍氣合一」的段永平,栩栩如生。就是,比在年初浙大交流時似乎瘦了不少。
關於投資理念
方三文 一個用戶叫「一根白」問,你第一次接觸股票投資是什麼契機?
段永平 我退休了以後,搬到這裏(加州)來生活了,我也不能天天24小時打球,我也不會去找份工作。
後來就想着,投資好像跟生意有關,跟企業有關係,我就來研究研究,也買了很多書,包括看圖看線,看不懂。
我這一工科出來的人,怎麼這圖我就看不懂,他們就能得出這樣的結論、那樣的結論?
後來直到我看了老巴的東西,其實啥也沒看,就看「買股票就是買公司」,我就看到那一句話,突然就明白了,這句話就夠了。
因為剩下的就是你怎麼看公司,那不是老巴能夠教的,你不懂企業,跟你講多少理論也是白講。但是我畢竟是做企業出來的,看懂別人的生意也相對來講比較容易,但是我也懂不了太多的生意,這些年就那麼幾個。
我覺得懂生意很重要,不懂生意投資是很難做的。
方三文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你的投資理念的話,是不是買股票就是買公司?
段永平 是的。沒有了。
但是後面那句話是,你要看懂公司,這個很難。
為什麼說投資很簡單,但是不容易?簡單就是你一定要看公司,你一定要看懂生意,你也要看懂未來的現金流;難是難在你很難做到這一點,大部分公司都不容易看懂。
關於「打孔機」
方三文 我記得巴菲特還是芒格說過,他說一輩子投資的話,如果是有個打孔機,打20個孔,你的額度用完了嗎?
段永平 我應該還沒有。
方三文 20個孔,你感覺現在自己打了多少個了?
段永平 我可以數得出來,我自己真的投過比較大金額的,最早是網易,然後雅虎應該算,投雅虎其實就是想買阿里。
後來差不多就到蘋果了,伯克希爾哈撒韋我的比重也不大,蘋果比較大,茅臺其實也蠻大的。
騰訊,我現在其實還可以,不一定比伯克希爾哈撒韋多。
通用電氣就是在2008年危機時,確實投了一下,我現在想不起比重來了。但是他們換CEO以後,我就很快就退出了。我覺得按今天的想法,我是不會投通用電氣的,通用電氣的商業模式並不好。我那個時候還沒有現在的水平。
方三文 我們還是先數數孔,谷歌算一個孔嗎?
段永平 谷歌其實都不算,我沒有在谷歌上真的下過重注。
方三文 拼多多算嗎?
段永平 拼多多可以算。拼多多很特殊了,是因為我在早期的時候,初創階段的時候就已經投了。所以我投的錢其實比重很少,賺的錢確實很多。
但嚴格意義上其實都不算,因為我不是說我看懂了往裏投,我是稀裏糊塗投的。
方三文 如果再想不出別的孔的話,聽起來就10個孔還沒打完。
段永平 差不多。所以我還有很久可以做投資,因為要做夠20個。
方三文 可能全世界二級市場的投資人裏,敢說自己20個孔的額度沒用完的人可能也很少?
段永平 這個不知道,看你的定義。
到20個孔,有些人一輩子其實都到不了,他就沒有重倉過任何公司,他最高的重倉就是5個點。
甚至很有名的投資人,比方說彼得·林奇,他一輩子做過2000多個股票,他一定很忙,所以頭髮白得也很早,早早的就退休了,比我還早。我不知道他現在還做不做投資,他估計現在還做,就自己給自己做。
我碰過的股票可能也很多,我還買過神華,我不是買過神華,我現在有神華,只是它比重不大。茅臺我是比重比較大。
我一般跟大家講,我就三隻股票:蘋果、騰訊、茅臺,差不多真是這樣。
方三文 有哪個孔是你覺得打了孔,其實不是很滿意的?
段永平 不會有這樣的現象,因為你不滿意,你趕緊就跑了,它就已經不在你孔那裏了,不然邏輯上不成立,你不喜歡你還拿着,這跟小孩不一樣,你不喜歡,你還得留着。
股票你不喜歡,你可以用腳投票的。
關於如何搞懂一家公司
方三文 我們接下來把它說細一點,你剛纔說理解「買股票就是買公司」這個理念是容易的,但是要搞懂一傢俱體公司不容易?
段永平 理解理念不容易,理解這句話非常難。我看在雪球上那些球友們,能有1%的人真懂這句話就了不起,做到就更難。
但是做不到的人,也是能掙錢的。
方三文 他倒不一定是他不懂,他可能理解不是這樣的。
段永平 我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當你懂了以後,你就不會受市場影響,如果你還天天看市場、天天看動態、天天看過去怎麼樣……哪怕是很大V的人,我也看見一天到晚在講市場怎麼樣,他就是不懂。
你看我什麼時候講市場,什麼時候我在雪球上說「今天要漲了」「明天要掉了」。
但不懂不等於不掙錢,投資這個東西很有意思,你閉着眼睛買一隻股票拿着,你100個人裏頭,其實有50個人可以掙錢,那這50個人就可以出來講。
但是你要讓他重複,他就沒有那麼容易。
我可以教大家一個賺錢的辦法,你就買標普500指數,你最後總是賺錢,但是這不等於你就懂了,但你要是真的這樣做,其實也表示你是懂了。
關於投資網易的案例
方三文 公司還是很難,怎麼樣確定自己搞懂了一個公司?我們就以網易為例,你怎麼樣確定自己搞懂了?
段永平 我本身做遊戲出身,我跟他們遊戲團隊聊聊,覺得他們是一幫很熱愛遊戲的人,真的很認真,這是第一。
第二,這個商業模式,我覺得它很有道理,加上它的現金當時比市值高。我作為風投一樣的,買進去很簡單。
加上當時有這個契機,剛好股票低成那個樣子,大家都是恐慌性的,覺得他們要完蛋了,我覺得他們大概率是有機會掙錢的。
剛好我賬上有點現金,就滿倉買了網易,6個月漲了20倍。
你說我看懂了嗎,我要看懂了,我應該把整個網易買下來。
所以懂這個東西,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我大致覺得他們是能掙錢的,我覺得我的投資風險不會特別的高。
為什麼你能夠拿到那麼久,賺了那麼多錢你還不賣?問題那些錢對我來講它並不多,所以我可以比較理性的去想一件事情。
如果我只有那麼多錢,我還真保不住我也可能賣掉,所以保持理性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方三文 對網易的判斷裏面,聽起來包括了兩個部分,一是你對遊戲這個商業本身有個判斷,覺得它是能掙錢的?
段永平 當然,我是誰呀,我做遊戲出身的,我可懂遊戲了。(小得意地笑)
方三文 第二,對它的定價的判斷,比如說它的股價很低,可能低於它的持有的淨現金。這個其實也是老巴說的安全邊際?
段永平 老巴的安全邊際不是指這個,安全邊際指的是你對公司有多懂,這是我的理解。
不是說有多便宜,便宜的東西可以更便宜的。
當時我就是覺得他們是有機會賺錢,但是並不知道它能賺多少。我要知道它能賺今天這麼多錢,我哪怕晚一點,我也會多買,不會賣,我後來也是賣掉的,所以表示我其實也沒有那麼懂。
方三文 懂和不懂,按你這麼說,其實它處於一個灰色的區域,不是那麼清晰的一個標準,是這樣嗎?
段永平 我也不知道,但是到處問人家的人肯定是不懂的。那麼不問的人是不是就懂了?你可以說它屬於灰色地帶。
至少我賺了100多倍,你說我懂還是不懂?我賣肯定有我賣的原因,有賣的道理,而且我其實也沒少賺,因為我有其他的也很好的投資標的。
關於蘋果的業務及文化
方三文 我們再說另一個標的——蘋果公司。一個叫「莉莉安78」的用戶問,15年前蘋果是一個賣硬件的公司,現在利潤是一半硬件一半軟件,商業模式有了變化,你買的時候是不是就有這個判斷?
段永平 我是2011年買的,那個時候已經很清晰了。
方三文 你當時能判斷,類似平臺業務、軟件的業務它會創造更多的利潤?
段永平 我是這個行當裏頭的,我怎麼會不知道。那都不是叫判斷,那是一個你看得見的一個東西。
方三文 水桶裏的魚?
段永平 那倒談不上,但至少是一個不遠處的大象。我們自己就在做這個生意,我當然能看見。
方三文 你好像在企業文化方面,對蘋果也有一個判斷是嗎?
段永平 對,我覺得他們的企業文化很好。
方三文 你為什麼認為它的企業文化很好?
段永平 我覺得他們用戶導向做得很好,他們不是那種很生意導向的公司,他們非常在乎把東西做好,非常在乎用戶體驗,非常在乎怎麼改善,非常的想得很長遠。
所以給用戶提供不了價值的東西,或者提供不了足夠價值的產品,再熱門他們也不會做。
我們之前發生過爭論,你說蘋果到底會不會出大屏,我說他們一定會,但是我們等了三年纔出來。
但是我怎麼就知道它會出大屏?
方三文 因為大屏是用戶需求。
段永平 對呀,我們做這行的,我們大屏都出來了。所以我就知道用戶是一定會要大屏的,但是我沒想到他們扛了三年。
方三文 這個事情我也是很困惑的。
段永平 我從來沒有困惑過,我就知道他們犯錯誤了,蒂姆·庫克在這個地方犯了一個非常大的錯誤,他有點像中村。
喬布斯說過(小屏)這個是最好的,所以他們就不屑去做。其實他們早就在研究,研究室裏頭所有的大屏它都有,但是他們就是沒有推。
當然他們可能也是因為覺得性能還不夠好,或者什麼原因,我不知道,反正最後他們推了。
我另外給你再舉個例子,最早的時候他們說要做iTV,就是電視機。
我記得打球的時候,有人信誓旦旦告訴我,他們一定會做,樣品都看見了。我說他們一定不會,他們問我為什麼,我說他們能做什麼?
我用同樣的話跟我公司的人也講過,因為我們也做電視,他們後來就把它砍掉了,後來劉作虎上來,又做了一次,又砍了一次。
我說咋回事劉作虎,我當年就跟你講過的,我們為什麼不做電視,他非要再嘗一下。陳明永還讓他試了,就像當年我讓陳明永試一樣。
試完他覺得確實不對,因為這個產品沒有辦法提供太有價值的東西。
十幾年前,到處在說蘋果要出蘋果車、電動車,我說它們絕不會有這個電動車的,很多人說不可能,它們都在做了,我說它們做不出來,不是技術的問題,是它們到底能幹什麼。
那麼大個車,蘋果能夠提供的價值非常有限,它賣什麼價?它有沒有足夠的差異化?這是我對蘋果比一般人瞭解的地方。
如果真的出蘋果車,我很高興,我很想看到它們到底能做什麼,但是我就是認為它們做不出來。
直到最近,我到紐約碰到蘋果店的老闆,他告訴我,他們那個店停了三年,改了一次,是準備賣蘋果車的那個改法,後來又改回來。
我說原來你們早就知道不賣蘋果車的,他們至少提前一年到兩年就知道這個事,但是蘋果其實沒有宣佈。我一聽它們還真是做過蘋果車,其實這個都超出我想象的,我以為它們只是在研究。
你看果然像我說那樣,其實這就是它的文化,它發現產品沒有辦法給用戶增加足夠的價值的時候,它們就不碰了,它們不會為了生意去做。
它們要是為了做生意的話,完全可以做車,它要做車也不會有誰比它做得更好。但是它到底最後會怎麼樣,我不知道。
這是我的理解,我覺得這家公司的文化還是蠻好的,當然好文化的公司也不少。
方三文 但是它也可能會犯錯,比如說剛纔你舉的做大屏手機三年沒做,然後差一點做的蘋果車?
段永平 文化好,最主要的就是最終它會走回正道。有一個北斗星在指引着它,它到底該幹什麼。
不是為了生意,你僅僅討論生意是很容易犯錯誤的。
方三文 如果有好的文化的話,並不能完全避免犯錯,但是可能犯了錯誤被糾正的概率大於沒有好的文化?
段永平 犯錯誤的概率大家其實都差不多的,只是說你犯不犯下去,還有就是你有沒有不為清單。
我們三十年下來,犯的錯誤就是比其他人少。
你看我在雪球上寫的那一條,人們關心的是我們做過什麼,其實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我們不做的那些事情。
因為我們知道這個事對我們不合適,就不做了,不做不就少犯很多錯誤嗎,做對的事情的概率就大了。
其實就是小小的一點點的差別,可能三十年就是很大的差別。
方三文 現在價格的蘋果,你覺得?
段永平 不便宜。
方三文 就是從投資回報率,也不可能寄予很高的期望?
段永平 是。也看用戶本身的機會成本是多少。他如果把錢存在銀行裏拿一個多點的利息的話,那你還真不如買蘋果,但是如果你可以一年賺個十幾個點,可能真的就沒必要買蘋果,蘋果最後有沒有發展,其實我也不知道。
當然它一直是很強的,它有那麼多的用戶,AI最後落地在哪,不還是要在手機上嗎?蘋果將來再翻一倍兩倍三倍都是有可能的,但是我不知道,不是說它就一定不行,但是它不便宜。
關於通用電氣的「錯誤投資」
方三文 你也曾經在2008年的時候買過通用電氣,後來你對它的看法是有些變化的。對它的看法的這個變化,主要是在商業模式還是企業文化方面?
段永平 以前我覺得是在企業文化上,商業模式其實我一直就沒看懂,但企業文化我以前喜歡,他們說的這個時代在變,唯一不變成是誠信,對誠信特別強調。
但我後來我去看他們主頁,我找不到這句話了,我從找不到那句話開始就決定賣了,我就覺得他們都不再強調這件事情,加上商業模式我確實看不懂,買賣了太多的公司。
最早的是因為受傑克·韋爾奇的影響,覺得這家公司好神奇,後來發現其實也沒有誰是神奇的。
方三文 是不是對傑克·韋爾奇你可能都祛魅了?
段永平 倒也談不上,我不瞭解,還好是賣了。
我賣的時候4000多個億的市值,現在可能都不到了,你想我把它換成蘋果,多大差別啊。我大概拿了可能兩、三年或者三、四年,沒有拿太久。
方三文 但這單交易也是掙了錢的?
段永平 犯錯誤有時候也是會掙錢的,我覺得那是一個錯誤,回到今天我不會買。
方三文 即使掙了錢你也不能否認它是個錯誤?
段永平 它當然是個錯誤,因為它不符合我後來決定的,要符合企業文化和商業模式這兩個過濾器。
關於英偉達及AI
方三文 有一個用戶叫 「迷人的抽新股小沙暴」,他問,是什麼原因或者什麼樣的思考,讓你去考慮投資英偉達這樣的看起來是一個高度變化的行業中的一個企業?
段永平 我以前也以為它高度變化,但是後來發現它們確實很厲害,它們的生態確實很強。你看英偉達和OpenAI的合作,以及AMD和OpenAI的合作,你就可以看出來英偉達有多強。
英偉達是投資1000個億,但是是給它芯片,拿它的股份;AMD是我給你芯片,我給你股份求求你用用我。
現在所有的人都想用別的芯片,是因為他們恐懼英偉達的壟斷。
AI太貴了,要花好多的錢,在軍備競賽的這些大廠,AI要趕上去你都得去買芯片。所以大家非常的希望再拱出一家來,因為半導體一旦同質化,價格一下就下來了。
但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所以英偉達確實是厲害。
然後我也看了一下黃仁勳很多視頻,這個人我也很欣賞,他十多年前講的東西和今天講的東西是一樣的,他早就看到了,一直在朝那個方向做。
所以你現在就不得不去想,他現在講的東西依然是他對未來的認同,所以我覺得投一點看看吧,AI這個東西我覺得至少摻和一下,不要錯過了。
完全錯過了,好像有點不太合適。
方三文 你認為AI是一個有需求的東西,像英偉達這樣的公司,在這個行業裏面,它的競爭力是有一定的可持續性?
段永平 至少目前還是這麼認為。
方三文 我們從英偉達和臺積電這樣的公司延伸出去,商業創新尤其是技術進步,它會創造很多新的商業,發掘新的需求。它也會摧毀一些老的商業,通常創新對企業會有很高的需求,甚至會有一些運氣方面的需求,他們是創新成功的幸運者。
那也有一些公司,處在不需要那麼多創新的一個行業裏面,這兩個相比,你更傾向於哪一種?
段永平 傾向於我能看懂,傾向於我覺得它未來賺到的錢是匹配我的投資機會成本的。
你看我也買茅臺。茅臺這個公司就是不要變,就怕來個新的CEO,他東搞搞西搞搞,到目前為止還好了,萬變不敢離其宗,你不要把53度飛天給變了。
所以國營企業在這點上是有好處的。我聽說像有些民營企業,繼承人上來就把配方給變了,這種事在茅臺可不敢有,很危險。
你好好的為什麼要變,創新其實就是用戶需求,需要變你就變,不需要變就不要變。
科技行業必須得創新,因為新的東西會出來,會滿足更多的用戶需求,你要不變就死了。
茅臺的口味已經形成了,你再去改口味那就是腦袋壞了,肯定不應該這樣。你想可口可樂它們也會改變一下口味,但是原來的口味是一定要保留的,它只是會因為健康的原因或者其他原因加一些新的東西。
方三文 從搞懂的角度,這兩種裏,是不是要搞懂一家需要創新的企業會更難一些?
段永平 其實搞懂茅臺也不容易,每個人不一樣,你看多少人搞不懂茅臺,也很多人搞不懂蘋果。
我也搞不懂英偉達,也沒搞懂谷歌,其實我一直都很喜歡谷歌,但是就是搞不懂。
我現在有點懂了。但又開始擔心了,搜索的生意會在多大的程度上被AI取代?像ChatGPT,包括Gemini本身,會取代多少搜索,我不知道。
但是我總的來講,我覺得這家公司還是挺好的,所以我前段時間還買了一些。
方三文 要搞懂不變的東西,或者搞懂創新的東西,其實都挺難?
段永平 當然,搞懂什麼都難,但是再難也沒有高爾夫難。
關於伯克希爾的傳承
方三文 我再問一個最老的公司——伯克希爾,老巴啱啱退休,它過去算是基業長青的公司了,現在也有很多持有它的股票的人,有一個用戶叫「江畔初月初照人」,他問,巴菲特退休了,伯克希爾這個公司能不能基業長青?
段永平 那他可能對這家公司完全不瞭解。
第一,老巴買的這些公司都在;第二,接班人對於他的文化是承接的,他們都是在努力的找未來現金流好的公司,這一點是不會變的。
至於說這個接班人的水平怎麼樣,老巴有犯錯誤的時候,但老巴找的人也不會說差到哪裏去,它這個文化是不會變的,它們不會是一家投機的公司,你拿着伯克希爾哈撒韋,肯定比隨便買一個共同基金要好。
你有什麼好選的呢?你如果不懂投資,那就應該買像伯克希爾哈撒韋這樣的公司,或者像標普500指數這樣的,一定是比買基金好。
你知道它們是誰,你知道它們的歷史。你買這個可能比黑石比其它要好,長期來講它的回報很可能是比他們要高。
方三文 你覺得老巴的公司能持續之前的優勢的概率是大的?
段永平 我覺得他們的方式方法,他們的思維方式是成立的,至於說他們能不能夠跑贏標普500指數不知道。
我也專門跟老巴聊過這個事,你覺得你未來還可以跑贏標普500指數嗎,他說非常難,但是他覺得可能可以跑贏一點點。
他就是喜歡做這件事,不然他就買標普500指數,他就徹底不管了就完了。
所以他們的機會成本就是標普500指數,所以他們只有在覺得可以跑贏標普500指數的時候纔會出手,不然他就不幹了,不然他就買標普500指數就好了。
可簡單的一件事,我是這樣想的:哪天我真的決定不打算做投資了,或者說我傳給小孩的時候發現我某個孩子是不懂投資的,你就給他買標普500指數就好,或者是買伯克希爾哈撒韋。
我有個朋友過世了,他的孩子就跟我講,他就是買了一半的標普500指數,買了一半的伯克希爾哈撒韋。
這就對了,這安排挺好的,然後他們就不操心了,他們也不管你市場怎麼怎麼樣,反正他們就過自己的小日子就好了,因為標普500指數有派息,那一半的股票的派息足夠他們花了。
伯克希爾哈撒韋就拿着,這樣他會省好多心。
關於對拼多多的「風險投資」
方三文 再問一個大家更關心的公司——拼多多,你之前說對它是有風險投資的,最新其實你也是有增倉的,現在還是風險投資嗎?
段永平 還是,但我懂得多一點了。我其實曾經賣掉過很大的部位,又差不多都買回來了,我覺得這公司還是有點意思,但是有風險的,我不推薦別人買。
方三文 你說你又買回來,你覺得更懂了一點,你覺得懂了是什麼部分?
段永平 人家賺的錢擺在那兒了,財報你都能看見了。如果它能夠維持這個生意,它是很便宜的。
問題是我不知道它是不是真的能夠維持,有什麼樣的東西會影響到它,但是我對他們整個文化、整個團隊,我是信任的,但是大環境我不知道。
方三文 有一個用戶叫「張浩_」,他問,5到10年之後的拼多多,你現在沒有辦法建立一個清晰的預期?
段永平 我覺得大概率他們應該活得還不錯,但是不是百分之一百。
我很肯定的知道蘋果還會活得很好,拼多多我沒有那麼清晰。我覺得這個行當的變化其實也很大,但是它存在一種可能性,就是它會比現在還要厲害很多,風投就是這個意思,對不對?
如果不是風投,我就應該買很大的比重在裏頭,我並沒有,但是我覺得是值得擁有一部分。
對普通投資人的建議
方三文 你對普通人的投資有什麼建議?
段永平 沒什麼建議。我覺得投資就是投資,跟你是什麼人沒有關係,你不是好好的投,最後還不如不投。
你要是真不懂投資,就不要碰。炒股是很難賺錢的,大部分散戶在牛市和熊市都虧錢,80%左右,所以你不要覺得自己是特殊的那個人,除非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現在就更難了,因為現在有了量化基金,雖然以前就有,但是現在它們更厲害,AI越來越厲害。所以炒股票確實是你一買它就掉,你一賣它就漲。
但是你要是真的會投資,你不需要什麼建議,你只要買了你覺得好的公司,拿着就行,跟你自己的其他機會成本比就好。
所以我老是說茅臺,我覺得茅臺可能是比較容易懂的東西。
當然很多人說年輕人不喝茅臺了,可那些不年輕的人還能活很久。其次,年輕人一直不喝茅臺,以後誰知道他們會不會喝?喝酒有害健康,這是真的,但它有情緒價值,所以還是會有人喝。
方三文 你的建議就是炒股是很難掙錢的?
段永平 我覺得很難。
方三文 但投資是未嘗不可的。
段永平 投資的前提是你要懂企業,你要搞懂它,或者你看到合理的東西,你自己覺得這個東西有道理。
比如我跟一個朋友講,他特別喜歡喝茅臺。我說你為什麼不買茅臺?果然他買了茅臺,但後來也沒掙到錢。
我就跟他說:「你那些沒買茅臺的朋友,他們都買了什麼?」他說:「你這麼一說,我就舒服了,他們虧得比我多多了。」我說:「那不就對了嘛?茅臺最後會回來的,就算不回來,股息你也會拿回來,只不過時間長一點。」
但是,如果你投到你不懂的生意裏,你會很慘。
這幾年不是茅臺的問題,是大部分(經濟)都掉了,所以我不是真的要去鼓吹茅臺,我只是覺得對大多數人來說,茅臺可能是一個有意思的選擇。
你要是對你賣的東西沒有把握,你不知道有沒有人要買,你很難堅持。如果你要堅定地認為沒有人會再喝酒了,那確實不應該買,這是沒道理的。但本來就不喝酒的人,也很難堅定。
方三文 總結一下你的建議的話,就是不要炒股,炒股掙錢很難,去投資,投資也許可以掙點錢?
段永平 投資當然可以,不然我在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