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説人形機器人是各國競爭高地

財經AI湃
11/11

普通大衆對人形機器人的認知,很大程度上被科幻電影、媒體炒作和早期粗糙的演示所塑造,因此產生了許多誤解。

最普遍的誤解是,人們認為把機器人做成人的樣子,是為了滿足科幻情懷或製造伴侶,是技術上的「炫技」。另一個常見的誤解是,人形機器人現在雖然看起來很笨拙,但不久的將來會全面取代人類工作。

將人形機器人視為一個高級智能玩具,或是一個即將接管世界的超人,這都是不準確的。更恰當的定性是,它正處在一個類似「70年代的個人電腦」或「90年代的智能手機」——潛力巨大,概念令人興奮,但目前技術笨重、應用有限,距離真正改變社會還需要數十年的持續迭代和生態建設。

既然尚需數十年,為什麼當下中美韓日歐如此熱衷於佈局人形機器人產業?人形機器人產業的佈局快慢,是一個複雜的基石性產業,其進展將直接決定一國在未來全球格局中的位置。

為什麼說複雜?人形機器人是迄今為止最為複雜的智能終端之一,技術前所未有的高度集成。它不是單一技術的展示,而是要求人工智能(特別是具身智能)、機械工程、傳感技術、材料科學、仿生學、能源動力等數十個前沿領域在同一個載體上深度融合、協同工作。這些技術在人形機器人上的集成不是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要求這些技術相互適應、相互激發。

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會強力牽引所有這些底層技術的突破與融合。佈局人形機器人,就等於為整個國家的科技創新體系設立了一個「燈塔級」目標,驅動全產業鏈技術升級。

人形機器人產業涉及大量高端芯片、精密零部件和核心軟件。掌握其全產業鏈技術,意味着在未來智能裝備領域戰略自主,避免在關鍵環節被「卡脖子」。

正是基於這個特性,人形機器人不僅能自身形成從核心零部件到整機制造再到應用服務的龐大產業鏈,更能帶動整個高端製造業、軟件服務業和數據分析業的升級。佈局慢一步,就可能像錯過芯片或操作系統浪潮一樣,在未來幾十年受制於人。

勞動力成本上升是全球性難題。人形機器人是實現「通用智能」的終極路徑。哪個國家能率先實現人形機器人的規模化應用,哪個國家就能重塑製造業成本結構,在高端製造領域獲得優勢,進而或守住、或強化、或迴歸「世界工廠」地位,拿到全球製造業優勢座次。

人口老齡化也是全球性難題之一。對於面臨嚴重老齡化問題的國家,人形機器人是填補勞動力缺口、提供養老陪護服務、維持社會正常運轉的戰略性解決方案。佈局慢,將可能在社會服務層面陷入系統性危機。

當下,人工智能是全球各國競爭高地,一個共識是,未來人工智能的競爭將從「雲端智能」走向「具身智能」,它解決了人工智能「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將數字世界的智能無縫對接到物理世界的行動。智能必須理解物理定律、平衡、摩擦,並通過身體來執行任務,這比在虛擬世界中下圍棋要複雜數個數量級。人形機器人是具身智能的最佳載體。

在這一領域的領先,意味着在下一代人工智能競爭中掌握了定義規則和標準的話語權。

如果將視野再放得更遠一點,人形機器人早晚將滲透到養老、醫療、家政、物流等服務業,催生全新的商業模式和市場,成為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佈局慢的國家,將只能成為這些新業態的市場和應用場景的提供者,而非技術和標準的制定者。

從國家的層面來看,人形機器人在國防軍事領域的巨大應用空間更無需贅述了。

簡言之,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在人形機器人產業領域佈局快意味着:可以成為技術標準和產業生態的定義者;享受巨大的早期紅利和市場佔有率;擁有牽引科技創新的強大抓手;在應對複雜國際環境方面佔據主動。

佈局慢,則可能陷入技術依賴和「以市場換技術」的被動局面;在全球高端製造競爭中被邊緣化;在下一代科技革命中再次落後一個身位;在國家安全和社會治理上出現能力缺口。

在這場競賽中,快慢之差,將直接決定一個國家在未來競爭座次。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