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嘉元科技公告與寧德時代簽署《合作框架協議》,約定其將作為寧德時代銅箔產品的優選供應商。協議包含雙重承諾:供應上,嘉元科技承諾2026至2028年為其保留不低於62.4萬噸的最低產能,並優先保障供應;技術上,雙方將合作開發包括固態電池用銅箔在內的新型負極集流體材料。
「產能+技術」的雙重綁定。
嘉元科技的產能承諾,是寧德時代近期一系列供應鏈佈局的縮影。10月,寧德時代戰略入股天華新能,鎖定鋰鹽供應;此前,它已通過增資控股富臨精工子公司,並與龍蟠科技、萬潤新能簽訂百萬噸級的正極材料長單。
系列動作的背後,是行業高位運行的明確信號。10月電池行業排產環比大增超20%,開工率逼近90%。面對旺盛的當下需求與不確定的技術未來,寧德時代的戰略正呈現出清晰的「兩手抓」:
一方面,通過長協與入股鎖定當前產能,保障供應鏈安全;另一方面,將材料供應商深度捲入其研發體系,共同為下一代技術定義和攻克尖端材料。另外,電池前沿技術無負極技術與全固態電池對負極集流體提出了新階段要求。
無負極技術(如寧德時代發佈的「自生成負極技術」)能大幅提升能量密度,但其核心挑戰在於如何讓鋰離子均勻地沉積在光滑的銅箔上,而非形成危險的鋰枝晶。
同樣,固態電池目前的主流方案硅碳負極在充放電時體積會劇烈膨脹,要求銅箔必須具備極高的抗拉強度與柔韌性來承受反覆的形變。另外,還需防止固態電池材料(如硫化物固態電解質)與集流體發生反應。
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於對傳統銅箔進行「改性」。產業界正通過構造三維多孔結構、引入親鋰人工表層等方式,改變銅箔的物理與化學特性,以誘導鋰離子均勻沉積、緩衝體積膨脹。比亞迪、德福科技等公司也公佈了各自的集流體創新方案,顯示出行業在此領域的技術競賽已全面展開。
嘉元科技針對固態電池,該公司已開發出高比表面拓界銅箔、雙面鍍鎳銅箔等產品,部分已實現小批量供貨,2025年預計出貨量可達100噸。
然而,新型負極集流體的技術路線遠未定型。從嘉元科技的雙面鍍鎳,到德福科技的多孔銅箔,再到3D銅箔、不鏽鋼甚至鎳合金方案,各種技術正處在「百花齊放」的探索期。
頭部電池廠商的競爭,已從產能規模的比拼,轉向了對技術定義與供應鏈韌性的綜合掌控。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高工鋰電,歡迎報名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