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峯網消息稱,騰訊(00700.HK)地圖副總裁張凡已於7月底離職,並創立AI科技公司「雲圖知行」,聚焦地理信息與空間智能計算,已獲得由IDG資本領投的千萬美元級天使輪孖展。
深耕地理信息行業近20年,張凡的去職,在騰訊地圖內部激起漣漪。
此前,高德地圖與百度地圖先後通過「掃街榜」和「AI去·榜中榜」在本地生活服務市場展開激烈交鋒;騰訊地圖雖也在9月推出了時空智能開放平臺「蓋亞」、全棧開放AI能力,但在C端市場的聲量不強。
在線地圖曾經的三足鼎立格局正在發生微妙變化。
三足漸缺一
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和騰訊地圖,曾於國內在線地圖三足鼎立,穩居行業前三,且份額相差不多。但隨着用戶習慣的養成和大廠戰略的調整,逐漸變成當下雙寡頭加第三極的格局。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計入重疊用戶,2024年國內網民使用的地圖導航App中,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和騰訊地圖位列前三,佔比依次為46.17%、36.96%和28.83%。此外,20.40%的網民使用手機自帶的導航,谷歌地圖(16.10%)與搜狗地圖(15.80%)位列其後。
而到了2025年,同樣是iiMedia Research上述調查數據,高德地圖佔比46.14%居首,百度地圖下滑至31.42%,騰訊地圖份額下降到23.16%,有逐漸淪為重要「市場參與者」的頹勢。相比之下,其他地圖應用佔比降低,反映出該市場壁壘高、用戶習慣日趨高度集中於頭部應用的成熟特徵。
高德地圖市場份額近年穩居榜首,與阿里巴巴(09988.HK,以下簡稱「阿里」)的To C導向分不開。
當下,高德地圖已從單純的導航平臺升級為「出門好生活開放服務平臺」。2025年9月10日,高德推出「高德掃街榜」,號稱是基於用戶真實行為產生的排行榜,在短短23天內吸引4億用戶參與。
百度地圖雖然市場份額稍遜於高德地圖,但一直在尋找突破點。
面對高德的強勢進攻,百度地圖迅速上線「AI去·榜中榜」,聯合美團(03690.HK)、攜程(09961.HK)組成聯盟,對高德「掃街榜」進行精準應對。
百度地圖「AI去·榜中榜」的算法邏輯與高德類似,但百度(09888.HK)通過「深度搜索」功能,實時通過AI生成商家介紹、核心亮點等內容,形成了差異化優勢。
騰訊地圖則在To C與To B聯動戰略下,相對更加聚焦To B業務。9月,騰訊地圖推出時空智能開放平臺——蓋亞(GAIA),深度融合騰訊混元大模型與騰訊地圖時空動態大模型,成為一個集數據、模型、應用與智能體於一體的AI生產力底座。
但這也體現出,高德地圖、百度地圖雙寡頭夾擊下,逐漸淪為「第三極」的騰訊地圖,離消費者和用戶越來越遠,試圖通過「蓋亞」破局To B,卻在C端陷入尷尬的現實圖景。
內部略尷尬
在騰訊體系內,地圖業務與社交、遊戲等核心業務相比,戰略重要性明顯較低。
此前,騰訊2022年財報中,地圖業務曾被簡要提及為正在幫助汽車製造商提升IT基礎設施和產品服務,例如定製化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數字地圖和數據管理。
騰訊地圖的現狀與其在騰訊集團內部的定位演變密切相關。
2011年,騰訊開始做數字地圖「SOSO街景地圖」,並在2012年上線。2013年,SOSO街景地圖更名為騰訊地圖。
2014年初,騰訊收購科菱航睿;5月,騰訊投資近12億元成為四維圖新(002405.SZ)的第二大股東,彼時這兩家是國內最大的地圖底層數據服務商。也正是2014年前後,百度和阿里分別收購了長地萬方和高德地圖。
2015年,騰訊參與投資了蔚來(09866.HK)。彼時,地圖以及背後的汽車產業曾被視為下一個「超級入口」。2017年,曾孵化QQ瀏覽器的鐘翔平接手騰訊地圖。
但在騰訊2018年的「930變革」中,地圖業務被劃入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CSIG),由CSIG CEO湯道生管理。
這一調整讓騰訊地圖更加聚焦To B業務,但也導致其在C端市場的存在感不斷下降。目前,在AI技術重塑地圖行業的關鍵時期,騰訊地圖的聲音更相對較弱。
與此同時,張凡的離職創業彷彿一個信號,映射出地圖行業正經歷的深刻變革。公開資料顯示,張凡20多年的職業生涯貫穿地圖行業發展的重要階段,他先後在高德地圖、騰訊地圖擔任高管,最高管理過千人團隊。
張凡去職創業,除在騰訊內部「束手束腳」外,看準的也是AI、地理信息與空間智能計算方向的前沿技術探索,以及為中國出海企業提供全球化解決方案的市場機會。
據介紹,其創業的雲圖知行是一家AI科技創新企業,致力於地理信息和空間智能計算方向的前沿技術探索與突破,構建垂直領域AI大模型引擎。
地圖看協同
騰訊地圖目前仍由現任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智慧交通和出行總裁鍾翔平掌管。鍾翔平曾明確表示騰訊的產業定位是「不造車,不做硬件,不做自動駕駛全棧算法」。這種「數字化助手」的定位雖然避免了與合作伙伴的直接競爭,但也極大限制了騰訊地圖的發展空間。
此前,鍾翔平曾坦言,「戰略最怕不清晰,結果哪頭都不討好,這是做事情最糟糕的一個結果。」
隨着張凡的離職創業,以及高德、百度、美團們在本地生活市場的激烈交鋒,地圖行業的競爭格局正在重塑。可以說,未來的競爭將不僅僅是地圖導航本身的競爭,而是AI技術與生態協同的全面較量。
百度地圖正依託其AI構建競爭壁壘。百度地圖事業部總經理謝天曾表示:「汽車智能化的競爭,已經從傳統的‘車載語音助手’,進化為真正具備理解、推理和行動能力的AI智能體。」無論是汽車智能化、用戶端,還是Robotaxi業務蘿蔔快跑,百度的地圖業務都有可發揮的空間。
高德則憑藉其在阿里生態內的整合優勢,以及「掃街榜」推出的先發優勢,繼續鞏固其市場領先地位。高德「掃街榜」在國慶期間為線下餐飲門店帶去超過1億客流,創下高德App日活躍用戶數3.6億峯值。
面對白熱化的市場競爭,各家地圖平臺都需要找到差異化生存之道。
騰訊地圖在B端市場的深耕,或許是一條「降本增效」之路。但C端的聲量變小,對行業市場份額佔比愈發邊緣化的騰訊地圖而言,是否是正確的選擇?
無論如何,張凡已啓程奔赴下一段旅程。
(文章來源:財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