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斯克萬億薪酬計劃,看國內AI公司高管薪酬:誤解之外的成長真相

AI資本局
11/10

AI資本局-石韜-11月10日

當馬斯克近1萬億美元的十年薪酬計劃以超75%支持率通過特斯拉股東大會投票,這場商業史上最昂貴的高管激勵方案瞬間引爆全球討論。

在「萬億薪酬」的輿論喧囂中,國內AI公司高管的薪酬卻時常陷入「過高」、「不合理」的誤解中。事實上,對比馬斯克薪酬計劃的核心邏輯與國內AI行業的發展階段,這些誤解往往源於公衆對薪酬結構、行業規律和發展訴求的認知偏差。

撥開數字迷霧,我們更應看到國內AI公司高管薪酬的合理性,以及背後中國AI產業的奮鬥與潛力。

一、馬斯克萬億薪酬的本質:不是「高薪」,是「對賭」

馬斯克的萬億薪酬絕非「躺賺」,其核心是一場綁定公司未來十年的高強度價值對賭。這份計劃的設計邏輯,本質是將高管利益與企業戰略目標實現深度捆綁,而非傳統意義上的薪資發放,這份對付有幾個明顯特徵:

目標門檻極度嚴苛:要解鎖全部薪酬,馬斯克需在十年內將特斯拉市值從當前1.5萬億美元提升至8.5萬億美元,同時完成交付2000萬輛汽車、100萬臺人形機器人、100萬輛自動駕駛出租車,以及實現4000億美元核心利潤等里程碑式目標。任何一項未達成,對應的股權都無法解鎖。

薪酬結構全靠價值創造:馬斯克在特斯拉不領取傳統固定薪水,所有收益均來自股票期權,且需扣除提案當日的公司基礎市值,僅能獲得自己為公司新增價值的對應回報。這種「零底薪+高槓杆股權」模式,將高管收益與股東價值增長完全綁定。

行業特殊性不可複製:喬治城大學金融學教授Rohan Williamson明確指出,該薪酬方案的合理性源於馬斯克在特斯拉崛起中的核心唯一作用,是創始人主導型巨頭的特殊激勵模式,無法作為全球AI公司高管薪酬的參考標尺。

•AI資本局曾經在文章IPO百問丨上市公司高管股權激勵限制性條件應該如何設定?中梳理過股權激勵的設定放思路,馬斯克這份「萬億薪酬計劃」,可以說把股權的激勵作用,發揮到了極致。

二、國內AI企業高管薪酬真相:低現金、高綁定,遠非「天價」

相比馬斯克薪酬的備受矚目,國內的企業高管薪酬經常引起爭議。事實上,與公衆印象中「高薪厚祿」的標籤不同,國內AI公司高管薪酬呈現「現金保守、股權綁定、績效掛鉤」的鮮明特徵,整體水平與國際同行相比差距顯著,且嚴格服務於企業長期發展。

1.現金薪酬處於合理區間,遠低於國際巨頭

公開數據顯示,國內頭部AI公司高管的現金薪酬普遍保持在理性水平,與國際科技巨頭形成鮮明反差:

•比如,2024年報顯示,科大訊飛2024年5位高層平均薪酬約267萬元,最高的董事長劉慶峯年薪390萬元(主動下調);

•財報顯示,商湯科技核心高管現金年薪集中在200-400萬元,其中徐立為358.8萬元,與港股科技公司平均水平持平,但遠低於騰訊阿里等企業高管500萬-2000萬港元的薪酬區間;

對比國際同行,微軟CEO納德拉2025財年薪酬構成包括950萬美元的現金獎勵、250萬美元基本工資,以及約19.6萬美元的其它福利,同期股權獎勵超過8400萬美元。微軟董事會表示,納德拉超過95%的薪酬是基於業績的,並指出股東回報和增長指標是關鍵因素。

有數據顯示,國際AI公司高管薪酬中位數為160萬美元(約合1150萬元人民幣),國內AI高管現金薪酬不足其五分之一。

2.薪酬結構重長期綁定,股權是核心回報

激勵方面,國內AI公司普遍採用「低現金+高股權」的激勵模式,高管核心財富來自與公司共成長的股權收益,而非短期現金報酬:

比如,商湯科技高管的核心回報來自上市前後的股權激勵,最近一次發生在今年9月,全球高端AI人才爭奪加劇,商湯新授3.5%股權鎖定核心管理層而2021年上市前夕,引起爭議的「億元級薪酬」,實際是股份獎勵而非現金收入,而從上市至今獎金4年間,徐立等商湯核心高管,從未減持公司股票;

而且,股權激勵設定嚴格約束,商湯最新推出的1.12億股限制性股份(RSU)商湯集團授出超1.12億份受限制股份,激勵員工綁定長期發展,歸屬期長達12-49個月,且與公司及部門業績緊密掛鉤,員工若損害公司利益,未歸屬股權將失效,已歸屬部分需退還;

同時,未上市大廠也在通過各種方式綁定人才。有消息稱,字節跳動正在試點「豆包長期激勵計劃」新機制,意在針對豆包及相關大模型業務,建立起一套類似「虛擬股」的激勵體系,通過授予「豆包股」及配套的期權回購機制,進一步增強核心人才的留任力與創造力。

科大訊飛、百度等AI企業同樣以股權為核心激勵工具,確保高管團隊與公司長期發展綁定,而非追求短期薪酬收益。

3.誤解源於三重認知偏差

總體來看,公衆對國內AI高管薪酬的誤解,本質是對行業特性的認知不足,容易混淆「賬面薪酬」與「實際收入」:將股權激勵的賬面估值等同於現金收入,忽視其歸屬週期長、解鎖條件嚴的特點;

而且,拋開行業發展階段差異去談薪酬,也是片面的。國內AI公司多處於技術攻堅和商業化初期,部分企業仍處於虧損狀態,高管現金薪酬已充分考慮公司經營現狀,比如高管薪酬佔/研發費用比例這一指標;

第三,缺乏國際橫向對比:僅聚焦國內絕對數字,未看到全球AI人才競爭的激烈程度,國際科技巨頭動輒數億的薪酬包,本質是對AI戰略決策權的價值認可。

三、合理薪酬是中國AI保持全球競爭力的「人才錨」

AI產業的競爭,本質是頂尖人才的競爭。合理的薪酬激勵不是「成本負擔」,而是吸引、留住核心人才的「必要投入」,更是中國AI產業突破關鍵技術、構建全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

如今的中國AI產業,早已不是「追隨者」而是「引領者」,無論從AI公司擬數量,大模型能力,算力儲備、場景落地、日均Token消耗量來說,中國均具備全球競爭力。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企業高層人才的作用,與其貢獻匹配的薪酬激勵,完全符合市場規律。

AI資本局認為,馬斯克的萬億薪酬計劃是特定企業、特定階段的特殊激勵模式,不應成為衡量國內AI高管薪酬的唯一標尺。國內AI公司的高管薪酬,本質是「價值創造的合理回報」「長期綁定的激勵工具」,而非公衆容易誤解的「超額收益」。

在全球AI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中國AI產業正處於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構建自主生態的攻堅期。我們需要打破不必要的薪酬誤解,讓核心人才能夠心無旁騖投身技術創新;需要給予國內AI企業更多信任與支持,讓它們在全球人才競爭中更有底氣;更需要看到中國AI產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所付出的努力與取得的成就。

AI資本局是專注於人工智能領域資本市場動態的專業觀察與分析平臺。我們密切追蹤AI企業的孖展、上市、併購等資本運作,深入分析行業趨勢與投資機會,為行業參與者提供有價值的洞見。在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與資本深度融合的時代,我們致力於成為連接AI創新與資本市場的橋樑,助力中國AI企業實現價值發現與增長。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