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I繼續爆火,硬件和應用兩端不斷爆出大消息。小鵬的人形機器人近乎悲壯的自證清白,讓不少科技圈的創業者產生了共鳴...而小鵬的IRON可以說是機器人界的圖靈測試:

但好在,有人工智能加持下,小鵬汽車的港股股價自今年以來已經顯著跑贏了蔚來和理想。
造車新勢力YTD股價走勢:

目前來看,人工智能概念對於上市公司而言,在二級市場是妥妥的加分項。那麼面對紛繁複雜的人工智能產業鏈,行業目前的核心細分方向還有哪些?催化劑是啥?有什麼配置標的嗎?
① AI硬件端,看高端算力和CPO
在AI硬件領域,高端計算和光模塊的發展是核心驅動力。
最新消息,阿里巴巴CEO吳泳銘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致辭表示,阿里巴巴正在建設超大規模AI基礎設施,加大投入打造超級AI雲,以全棧技術積累向全球開發者提供領先的AI服務。
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正與AMD等公司合作,研發名為「Lux」和「Discovery」的超級計算機,總投資額高達10億美元,將搭載AMD的AI芯片,用於核反應堆建模、聚變能源和量子計算等前沿科學研究。
與此同時,光模塊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800G光模塊已成為數據中心高效傳輸的剛需,2025年全球需求量預計達1800-2100萬隻,1.6T光模塊也已進入小批量交付階段。

近期英偉達GTC給出Blackwell-Rubin 5000億美元指引,增強了1.6T光模塊等領域的投資確定性。這波需求推動中際旭創、新易盛等龍頭企業2025年三季度淨利潤增幅超過70%。
機構指出,海內外科技巨頭聯手加碼AI算力,有望完善AI產業生態,有望加速AI大模型迭代升級,光模塊等AI算力產業鏈相關公司有望受益。
② AI應用端:看垂直應用
再來看AI應用,生態擴張和用戶普及速度驚人。OpenAI宣佈全球已有100萬家企業直接使用其服務,而我國生成式AI用戶規模在半年內實現翻番,截至2025年6月已達5.15億人,普及率為36.5%。
應用場景也在不斷拓寬,從烏鎮「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展示的腦控輪椅、多語言AI透明屏,到湖南即將舉辦的2025世界計算大會將展示的人形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AI正快速融入各行各業。
③ 未來核心催化劑
資金為何看好國產AI產業鏈?在政策強力支持、技術持續突破和業績逐步兌現的驅動下,國產AI產業鏈正迎來一個充滿投資機遇的時期:
1、國產AI技術突破。AI正從「講故事」走向「實幹期」:海外算力持續加碼,國產大模型正在突破,互聯網企業開始使用「中國芯」進行大模型訓練,AI應用商業化加速,不僅應用場景不斷擴展,企業付費意願也顯著提升。2025還被視作AI Agent商業化元年,AI開始從輔助工具向「核心生產力」跨越。
2、業績開始驗證。科創人工智能ETF(589520)30只成份股全部披露三季度業績,其中20家實現盈利,22家歸母淨利同比正增長,其中,寒武紀歸母淨利同比大增321%,業績表現霸居首位!行業的景氣度或正在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利潤。
3、政策強力驅動。新五年規劃將「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列為核心目標,並部署了「人工智能+」行動,這意味着從國家戰略到產業政策,都將為AI和國產替代提供長期而強勁的支持。
4、外部壓力倒逼。開源證券認為,在大國博弈背景下,科技安全仍是最重要的主線,AI和國產替代有長期確定性。中信建投證券表示,複雜國際形勢下科技自立自強重要性凸顯,AI產業鏈國產化進程同樣提速,推動AI全產業鏈國產化閉環,實現AI產業安全可控發展。
④ 核心ETF
目前,科創及創業板龍頭品種覆蓋了人工智能行業最前沿的高成長科技公司,創業板人工智能ETF (159363) 和科創人工智能ETF (589520)值得關注。
首先,創業板人工智能ETF (159363) 更加聚焦AI產業鏈的底層硬件和中游製造,其跟蹤的創業板人工智能指數重點覆蓋「光模塊+算力芯片+邊緣計算+操作系統」等環節。AI硬件建設的加速直接利好其核心成分股。
成分股三季報亮點:
創業板人工智能ETF (159363) 的權重股涵蓋了CPO、金融科技、AI、算力等各高景氣高成長行業的龍頭,其中,中際旭創前三季度營收238.62億元(同比+122.6%),淨利潤51.71億元(同比+137.9%);新易盛營收86.47億元(同比+179.1%),淨利潤28.38億元(同比+312.3%),因800G/1.6T光模塊需求放量。

科創人工智能ETF (589520)則佈局更為廣泛,覆蓋芯片設計、算法研發、智能硬件等AI全產業鏈。AI應用生態的快速擴張為其提供了更廣泛的增長基礎。不過,由於成分股中包含更多處於技術投入期的創新企業,這類ETF短期波動可能較大,截至11月初歷史收益率約為-6.16%,更適合長線佈局。
科創人工智能ETF成分股三季報業績亮點
1)芯片公司扭虧為盈。寒武紀第三季度營收17.27億元(同比+1332.52%),淨利潤5.67億元(同比扭虧);瀾起科技淨利潤同比+213.1%,因AI芯片需求爆發。
2)AI應用商業化加速。金山辦公第三季度營收15.21億元(同比+25.33%),淨利潤4.31億元(同比+35.42%),辦公AI化需求驅動增長。

綜上,儘管市場對於高估值的科技板塊出現了一定分歧,但三季報作為這批人工智能公司的試金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高景氣、好業績的驗證,未來在高業績消化高股價後,高估值可能並不是問題,畢竟未來主導人工智能這艘大船的,是AI時代的工業革命大趨勢。
注:本文數據來源:市場公開資料、僅做研究,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來源:ETF萬億指數)
責任編輯:楊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