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據 11 月 9 日消息,參議院兩黨已達成共識,將為政府提供資金至明年 1 月 30 日,且計劃於 12 月就《平價醫療法案》展開投票,這意味着政府停擺局面即將結束。該共識包含取消特朗普解僱聯邦僱員的相關決定。同時,共識還將保障食品券項目在 2026 財年之前獲得資金供給。
僅就結束停擺來看,隨着不確定性消除、避險需求回落及經濟預期回暖,這一情況利多美股、利空黃金。但這並不代表後續美股與黃金走勢會分化。在股市估值偏高、經濟放緩大趨勢未改、去美元化進程持續推進的背景下,美股仍存下行風險,黃金則具備一定上漲潛力。綜合考量後,我們的投資策略為 「股金雙輪驅動」,即按固定比例輪動配置美股與黃金。若美股漲幅超過黃金,或出現股漲金跌的情形,投資者需對投資組合進行再平衡,拋售部分美股並買入黃金;反之亦然。藉助再平衡策略,投資者可實現對兩種資產的高拋低吸。
在細分維度上,投資者需依據自身類型(被動型或主動型)進行合理資產配置。美股領域,被動型投資者可選擇大盤 ETF(如 SPY、QQQ 等);主動型投資者可關注受益於美國停擺結束的板塊及個股,例如國防板塊龍頭諾斯羅普・格魯曼(NOC)、消費板塊的沃爾瑪(WMT),基建板塊的 JB 亨特運輸服務(JBHT),以及航空板塊的達美航空(DAL)。「雙輪」的另一資產配置方向上,投資者可佈局黃金 ETF(如 GLD),或黃金板塊相關個股(如紐蒙特礦業(NEM)、巴里克黃金(B)等企業)。
2. 對美股影響
2.1 美股大盤
美國政府結束停擺對美股大盤的利多影響,核心源於不確定性消除、流動性修復與經濟預期回暖的三重邏輯共振,具體可從三方面展開:
首先,市場核心風險解除,信心集中釋放。投資市場對不確定性的恐懼遠勝事件本身,持續 40 多天的停擺已重創了消費者信心。密歇根大學發佈的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已從10月的53.6下降至11月的50.3,並遠低於去年同期的71.8,近期的標普500等大盤指數受情緒拖累震盪下行(圖2.1)。停擺結束意味着兩黨博弈僵局打破,此前壓抑的市場情緒將快速修復。
其次,流動性壓力緩解,市場 「血液」 迴流。停擺期間美國財政部一般賬戶積壓約 1 萬億美元現金無法入市,形成顯著流動性梗阻。政府重啓後這筆資金將逐步釋放,疊加聯儲局可能重啓擴表的預期,將共同為市場注入流動性,為美股提供資金支撐。
最後,經濟活動迴歸正軌,基本面預期改善。停擺導致食品救濟、航空運輸等領域受創,且關鍵經濟數據延遲發佈,干擾企業決策與盈利預期。重啓後聯邦支出恢復、數據發佈常態化,市場焦點可重回企業盈利等核心基本面,此前被錯殺的板塊有望迎來估值修復。
圖2.1:標普500指數

來源:路孚特,TradingKey
2.2 板塊及個股
美國政府結束停擺後,國防、消費、基建、航空四大板塊最受益。國防板塊此前受合同付款延遲拖累,停擺結束後訂單與資金落地加速,龍頭諾斯羅普・格魯曼(NOC)憑藉長期國防合同與穩定現金流領升;消費板塊將受益於聯邦僱員復工後的消費回補,沃爾瑪(WMT)作為必需消費品龍頭,憑藉低價商品與廣泛渠道承接需求。
基建板塊則迎來政策落地紅利,JB 亨特運輸服務(JBHT)作為物流基建核心標的,將直接受益於政府基建項目重啓。這些板塊均能快速消化停擺期間的壓制因素,契合市場對經濟復甦的預期。此外,航空業將擺脫停擺期間空管缺崗導致的航班延誤與運力削減困境,達美航空(DAL)等龍頭航司有望憑藉航班恢復與年底出行旺季快速回血。
3. 對黃金影響
3.1 黃金市場
美國政府結束停擺對黃金價格構成利空,核心邏輯圍繞避險需求消退、美元走強及市場預期重置展開。
第一,避險需求快速退潮:停擺期間,政治僵局與經濟不確定性推升黃金避險買盤,2025 年 10 月停擺預期升溫時金價曾突破 4300 美元 / 盎司(圖3.1)。停擺結束後,政策連續性恢復,市場恐慌情緒緩解,資金將從黃金迴流風險資產,前期避險驅動的漲幅面臨回調壓力。
第二,美元走強:停擺結束後,美國財政部 TGA 賬戶資金迴流市場,緩解流動性緊張,同時經濟數據恢復發佈讓政策預期明確。這會推動美元指數走強,而黃金與美元呈負相關,美元升值直接壓制金價。
第三,利好出盡後的獲利了結:停擺相關利好已提前反映在金價中,停擺結束意味着短期炒作邏輯終結。投資者會藉機獲利了結,進一步加劇金價短期下行壓力,就像歷史上短期停擺結束後,金價往往在 1-2 周內迴歸原有趨勢。
圖3.1:黃金價格(美元/盎司)

來源:路孚特,TradingKey
3.2 黃金板塊及個股
如果因停擺的結束導致金價下跌,這對美股黃金板塊及龍頭個股構成直接利空。其核心表現為板塊與個股同步承壓、盈利與估值雙重走弱。現貨黃金若出現持續回調,資金將從黃金等避險板塊退潮。包含16家黃金與其它貴金屬企業的指數——費城金銀指數或將遭受下跌。
龍頭個股,如紐蒙特礦業(NEM)、巴里克黃金(B)等企業受衝擊或將較為顯著。這一影響的核心邏輯是金礦企業收入與金價直接掛鉤,售價下跌會壓縮利潤空間,同時存貨減值會加劇業績波動,最終導致板塊整體估值被壓低,高成本龍頭的盈利韌性更弱。
4. 總結
綜上所述,單從美國停擺結束這一因素來看,其對美股構成利多、對黃金則形成利空。但這並不意味着美股與黃金後續走勢會出現分化。當前股市估值處於高位、經濟放緩的大趨勢未發生改變,且去美元化進程持續推進,在此背景下,美股仍面臨下行風險,黃金則擁有一定上漲空間。綜合各方面因素後,我們提出 「股金雙輪驅動」 的投資策略,即按固定比例輪動配置美股與黃金資產。若美股漲幅高於黃金,或出現股市上漲而黃金下跌的情況,投資者需對投資組合進行再平衡,減持部分美股並增持黃金;反之同理。通過這一再平衡策略,投資者可實現對美股與黃金兩類資產的高拋低吸操作。
在細分配置維度,投資者應結合自身類型(被動型或主動型)規劃資產。美股方面,被動型投資者可配置大盤 ETF(如 SPY、QQQ 等);主動型投資者可聚焦美國停擺結束後的受益板塊及個股,如國防板塊龍頭諾斯羅普・格魯曼(NOC)、消費板塊的沃爾瑪(WMT),基建板塊的 JB 亨特運輸服務(JBHT),以及航空板塊的達美航空(DAL)。黃金方面,投資者可佈局黃金 ETF(如 GLD),或是黃金板塊相關個股(如紐蒙特礦業(NEM)、巴里克黃金(B)等)。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