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甄選孫東旭離職,董宇輝「單飛」粉絲反超老東家

市場資訊
11/0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 | 野馬財經

  作者 | 虞灝

  送走董宇輝,再別孫東旭,東方甄選的「產品主義」還剩什麼?

  2025年的「雙十一」大促激戰正酣,然而,東方甄選的內部「戰事」,卻以一種意想不到的體面方式,迎來了最終章。

  11月6日下午,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通過其個人抖音賬號宣佈,東方甄選(1797.HK)聯合創始人、前CEO孫東旭因「個人原因」正式離職,不再參與公司任何工作。

  這場告別被俞敏洪處理得極盡體面與溫情。在公告中,他給予了孫東旭極高的評價,稱其為東方甄選的創始人。俞敏洪寫道:「沒有東旭的努力和奮鬥,就不可能有東方甄選的發展和今天。」

  他還透露,自己曾試圖挽留孫東旭,並希望他未來「在適當的時候」迴歸,但最終「尊重了他的選擇」。為了平息外界對於二人關係的猜測,俞敏洪特別強調,雙方「保持着非常良好的溝通,沒有任何齟齬和隔閡」。

  然而,資本市場對這場「沒有隔閡」的告別,卻投出了冰冷的不信任票。

  消息公佈後的首個交易日,東方甄選的股價應聲下跌。其港股開盤後一路走低,盤中一度跌超6%。當日東方甄選股價收於20.26港元,較前一日的21.44港元收盤價,大幅下跌5.5%,交易量也較日均水平激增近90%。11月7日,東方甄選總市值214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96億元)。

  孫東旭的離去,一定程度上標誌着東方甄選「內容IP」與「產品戰略」兩條路線的分割,也讓62歲的俞敏洪,在送走董宇輝之後,又送走了自己最倚重的「執行官」。

  東方甄選孫東旭時代落幕

  孫東旭的最終離場,並非一次突然的變故,而是一場預演了兩年多的、漫長的告別。

  要理解孫東旭的離開,必須回溯到2023年2月。

  那是一個東方甄選憑藉董宇輝的「知識型直播」火遍全網、股價飆升至歷史高位的時刻。然而,就在「小作文」風波爆發的整整10個月前,時任CEO的孫東旭,在2023年2月連續兩天大幅減持了東方甄選的股票,累計套現超過2億港元。

  這一舉動在當時引發了不小的爭議,但如今回看,卻似乎有着「春江水暖」的先兆。

  孫東旭在東方甄選內部,一直是「產品主義」的堅定執行者,他的核心戰略是「弱化個人IP,強化供應鏈」。諷刺的是,他卻在公司IP依賴最嚴重、股價因超級IP而衝上頂峯時,精準地將這種「IP泡沫」轉化為了超過2億港元的個人財富。

  這筆鉅額套現,似乎表明孫東旭早已預見,他所主張的「去IP化」路線,與公司賴以生存的「超級IP」模式之間,存在着不可調和的根本矛盾。

  衝突的爆發點,就是2023年12月的「小作文」事件。

  圖源:

  罐頭圖庫

  這場由幾篇文案的歸屬權引發的風波,最終演變成了東方甄選管理層、頭部主播董宇輝與海量粉絲之間的多方「混戰」。孫東旭在處理這場危機時的僵硬和失當,使他成為了衆矢之的。最終,為了平息事態,東方甄選董事會宣佈,免去孫東旭的執行董事和CEO職務,僅保留其「非執行董事」的虛銜。

  這是孫東旭職業生涯的重大轉折點,也是他「漫長告別」的正式開始。

  被免去CEO後,孫東旭並未立即離開。他退居二線,回到了自己最擅長的領域——供應鏈管理。在此期間,他主導了東方甄選自營品,特別是椰子水等爆款產品的開發和推廣。連俞敏洪也公開承認,孫東旭在「產品遴選方面,確實是非常不錯的」。

  2024年11月,他甚至以「孫同學」的親切身份短暫重返直播間,並創下了單日銷售1500萬的記錄。到了2025年8月,市場上已傳出孫東旭離職的消息,當時東方甄選的回應是,孫東旭「正在休假」。

  從2023年2月的2億港元套現,到2023年12月的CEO免職,再到2025年11月的最終官宣。孫東旭的離開是一個長達兩年半的「淡出」過程。

  「孫東旭主義」與「董宇輝路線」

  殊途同歸

  孫東旭的戰略,可以被稱作「產品主義」或「平臺主義」。

  他被認為是東方甄選供應鏈體系的搭建者。在他看來,直播電商的核心不應是某一個主播,而應該是可控、可信、可複用的供應鏈和自營產品。他所推動的「弱化個人IP,強化供應鏈」,其最終目標是讓東方甄選成為一個類似山姆會員店的品牌——用戶因為信任東方甄選這個品牌的產品質量而來,而不是因為想看某位主播。

  而董宇輝的爆火,則代表了完全相反的IP路線。

  數以千萬計的觀衆湧入直播間,不是為了買貨,而是為了聽董宇輝講課。這是東方甄選最初的流量來源,但也成為了孫東旭戰略的對立面。公司股價的升跌、GMV的高低,被一個人的言行所深度綁定,這是孫東旭去IP化戰略所極力規避的風險。

  俞敏洪曾公開評價孫東旭:「年輕,做事有衝勁,但不夠圓潤」。這種不圓潤的衝勁,正是新東方轉型時最需要的執行力。在一場直播中,俞敏洪更是坦誠地道出了他對孫東旭的依賴:「沒有小孫,我和宇輝什麼都做不到。執行力上,我和宇輝不如小孫」。

  這句評價一針見血。俞敏洪和董宇輝,都缺乏將藍圖變為現實的落地執行能力,而孫東旭,正是那個執行官。

  2023年12月的「小作文」風波過後,俞敏洪的選擇是,保住IP。

  他免去了孫東旭的CEO職務,以此安撫了董宇輝和粉絲。隨後,他又將董宇輝「剝離」出去,成立了獨立的「與輝同行」工作室,給了董宇輝充分的自由和尊重。自此,東方甄選被迫「分家」,失去了對超級IP的控制,而現在,它又失去了那位產品主義的操盤手。

  董宇輝單飛一年

  「與輝同行」粉絲反超「東方甄選」

  「小作文」風波後不久,2024年7月25日,東方甄選在港交所公告,宣佈董宇輝決定不再擔任公司僱員及高級管理層成員,同時公司將與輝同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出售給董宇輝。交易價格為7658.55萬元。

  「與輝同行」的戰略非常純粹,其核心資產不是供應鏈,不是自營品,而是董宇輝本人不可撼動的IP號召力。   

  自2024年1月9日首播以來,「與輝同行」便迅速登頂抖音,開播20分鐘讚好量即突破2億。更具說服力的數據來自2024年5月,在當月的抖音帶貨達人榜中,「與輝同行」以5.33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高居第二,而其東方甄選則跌至第六位。

  今年8月,羅永浩在微博發文,稱董宇輝自立門戶創業與輝同行之後,年收入二三十億元。雖然與輝同行對此進行了否認,但董宇輝確實已將東方甄選甩在身後。

  在今年抖音雙十一「搶先購」活動中,根據蟬媽媽數據,「與輝同行」直播間在10月9日至11日共吸引近7000萬人次觀看,總銷售額突破3億元人民幣。其中首日單場銷售額達1.9億元,創下抖音平臺雙11預售期新紀錄。

  在粉絲數方面,截至當前,「與輝同行」抖音粉絲數達3425.7萬,反超東方甄選主賬號的2809.2萬粉絲。

  「與輝同行」的成功,清晰地證明了IP路線在當下的直播電商領域依然是「流量之王」。其商業模式依賴於董宇輝的個人魅力帶來的海量流量,進而轉化為強大的品牌招商能力和銷售佣金。

  反觀東方甄選,其2025財年報告(2024年6月1日至2025年5月31日),也是董宇輝離開後的首個完整財年數據,核心指標全面下滑。GMV從143億元驟降至87億元,同比縮水39.2%;總營收同比下降32.7%至44億元;平臺訂單在抖音的訂單總數從1.8億單暴跌至9160萬單,幾乎腰斬。

  經濟學者潘和林對此的評論一針見血:東方甄選尚未克服董宇輝離去帶來的衝擊,其核心問題是缺乏強大的流量號召力。

  面對流量的崩塌,東方甄選別無選擇,只能加倍執行產品主義戰略,即徹底轉型為一家「產品公司」。

  首先是重倉自營品,在總GMV中,自營品的佔比已高達43.8%,成為公司的核心業務引擎。其次是強化供應鏈,啓用了首個自營冷鏈倉庫,並大力拓展品類,累計推出732款自營品,從食品拓展至營養、寵糧乃至服飾。最後便是搭建私域,東方甄選App的GMV貢獻從8.4%增長至15.7%,試圖在抖音之外建立自己的「流量護城河」。

  「大將」盡去

  東方甄選面臨人才危機?

  孫東旭的離職,不是一個孤立事件,而是東方甄選「人才危機」的頂點,在過去兩年裏,這家公司幾乎流乾了自己的「大將」。

  董宇輝的「分家」,是這場危機的開端。儘管名義上董宇輝仍是東方甄選的高級合夥人,但「與輝同行」的獨立運營,已經使其成為東方甄選最直接、最強大的競爭對手。

  如果說董宇輝是不可複製的「超級IP」,那麼以頓頓(王若頓)為代表的知識型主播,則是東方甄選主播矩陣的中堅力量。然而,在6月19日,頓頓也官宣離職,理由是「與公司合約到期」。

  頓頓的離開,更深層次地揭示了東方甄選去IP化戰略的副作用。據《證券時報》報道,頓頓此前曾在直播中提及,有節目組找他上綜藝,他本人非常想去,但公司對此表示否決。頓頓當時表示理解,認為「這是公司在護着我」,但心裏「還是有點小失落」。

  這種保護,正是孫東旭去IP化戰略的實際執行:限制主播的外部曝光,防止他們個人IP過大。

  這種戰略對於一個有抱負、有才華的主播而言,不是保護,而是「天花板」。當公司戰略與個人發展產生衝突時,人才的流失似乎成為必然。頓頓的離開證明,東方甄選的人才危機是系統性的,其去IP化的戰略,正在慢慢勸退自己的後備力量。

  而此次孫東旭的離開,東方甄選則徹底失去了負責去IP化戰略的「執行官」本人。

  圖源:

  罐頭圖庫

  俞敏洪現在面臨的,是一個「戰略」和「執行」的雙重真空。

  他留住了孫東旭的自營品戰略,卻徹底失去了孫東旭的執行力。東方財富網的評論指出,孫東旭曾是東方甄選供應鏈的負責人,對於以自營品為核心的東方甄選而言,供應鏈是「核心命脈」。隨着孫東旭離職,「誰將接手東方甄選的供應鏈管理,對東方甄選自營業務的發展尤為重要」。

  在送走董宇輝後,再別孫東旭,俞敏洪又站在了東方甄選的命運十字路口。他試圖用去IP化的戰略來解決IP依賴的問題,但這個痛苦的執行過程,卻最終導致他同時失去了「IP」和「執行戰略的人」。

  東方甄選,這個始於「知識+IP」的商業奇蹟,是否能在一個沒有超級IP、也沒有超級執行官的情況下,徹底轉型為一個純粹的產品公司?

  這是62歲的俞敏洪,必須獨自回答的一個問題。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楊紅卜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