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降藥價」新政下,中國藥企誰是贏家?

虎嗅APP
11/14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和觀醫療,作者:和光觀察,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原文標題:《諾和諾德74%降價落定!特朗普藥價新政下,中國醫藥誰是贏家?誰陷困局?》,題圖來自:AI生成

11月6日,白宮一則消息震動全球醫藥圈:諾和諾德、禮來與美國政府達成歷史性降價協議,司美格魯肽月價從1350美元砍至350美元(降幅74%),替爾泊肽從1086美元降至346美元(降幅68%)[1]。這場談判的背後,是特朗普5月簽署的「最惠國定價」行政令在強勢落地,而這波席捲全球的藥價調控風暴,正深刻改寫中美醫藥產業的合作格局與投資邏輯。

新政根源:特朗普「最惠國定價」的底層邏輯與推進路徑

要判斷產業影響,必先讀懂政策本質。特朗普此次力推的「最惠國定價」行政令,並非臨時起意的價格管控,而是一套經過迭代的系統性政策工具,其核心目標是破解美國藥價全球最高的沉痾。

回顧政策演進,2020年特朗普首次推出類似行政令,但因「程序違法」被法院叫停,核心癥結在於繞過國會直接干預定價[2]。2025年5月12日簽署的新版行政令吸取教訓,採用「柔性強制」策略:要求HHS 30天內通報價格目標,錨定GDP≥美國60%的OECD成員國最低價,企業若未取得「顯著進展」,政府將啓動出口管制、FDA進口豁免等組合拳[3]

從5月簽署到11月達成首單,政府的推進路徑清晰且強硬:8月向輝瑞默沙東等17家巨頭髮公開信限期提降價方案;10月推動輝瑞、阿斯利康率先妥協;11月鎖定GLP-1類減肥藥作為突破口——這類藥物美國價格是其他國家的3—4倍,且市場規模年增50%以上,兼具民生關注度與行業代表性[4]後續政策將向腫瘤藥、罕見病藥延伸,2026年1月還將上線「TrumpRx.gov」直銷平臺,進一步壓縮中間環節[5]

值得關注的是,政策雖面臨PhRMA協會的訴訟威脅(預計索賠超萬億美元),但此次通過「自願談判+醫保覆蓋交換」的模式,大幅降低了法律風險,長期落地概率顯著提升[6]

機遇清單:三類中國企業將直接受益

跨國藥企在藥價壓力下的策略調整,正為中國企業打開三大增量空間,這三類企業有望成為投資組合中的「壓艙石」。

1. 頭部CDMO企業:成本控制需求下的剛性合作

藥價砍半直接倒逼跨國藥企壓降生產成本,而中國CDMO企業憑藉「技術+成本」雙優勢,成為其核心合作伙伴。以行業龍頭藥明康德為例,其與諾和諾德、禮來的合作深度遠超市場預期:承接禮來替爾泊肽35%的多肽原料藥供應,同時提供85%的活性成分,通過工藝優化已幫助禮來降低生產成本18%[7]

這種合作並非短期博弈,而是長期戰略綁定:禮來提前3年鎖定產能規劃,藥明康德2025年前三季度TIDES業務(多肽/寡核苷酸)收入暴增121.1%,在手訂單達598.8億元[8]。更關鍵的是,降價帶來的「以價換量」將放大需求——GLP-1納入美國醫保後,覆蓋人羣將從數百萬擴至6500萬老年人,原料藥需求或增長10倍以上[9]

除藥明系外,具備多肽合成、生物藥代工能力的凱萊英博騰股份等,也在承接輝瑞、阿斯利康的轉移訂單,其中凱萊英2025年承接輝瑞某腫瘤藥CDMO訂單金額32億元[52],行業整體毛利率維持在45%以上的高位[10]

2. 創新藥BD龍頭:跨國藥企「撿漏」需求下的價值重估

美國藥價承壓讓跨國藥企更傾向於「輕資產研發」,通過BD交易引進中國創新藥資產以降低成本,這直接引爆了2025年的License-out市場。數據顯示,2025年1—8月中國創新藥BD交易總額達394億美元,佔全球37.4%,恆瑞、信達等龍頭成為最大受益者[11]

恆瑞與GSK達成的125億美元合作頗具代表性:不再是單純的技術授權,而是聯合開發12款呼吸、腫瘤領域創新藥,恆瑞不僅獲得首付款,還能分享全球銷售分成[12]。信達與武田114億美元的交易,更是將中國ADC、雙抗等前沿技術推向全球舞臺[13]。這類企業的核心價值在於「管線厚度」——據中金公司2025年三季度《中國創新藥出海趨勢報告》[58],恆瑞現有30餘款臨牀後期管線,其中15款具備全球權益,未來3年有望達成5—8筆重磅BD交易。

3. 特色原料藥企業:GLP-1放量下的細分賽道紅利

GLP-1類藥物的爆發式增長,為上游特色原料藥企業帶來確定性紅利。司美格魯肽、替爾泊肽的合成需要多種高純度中間體,據華創證券2025年《GLP-1產業鏈上游原料分析》[15],中國企業在脯氨酸、纈氨酸等關鍵原料領域佔據全球70%以上的產能。

例如,九洲藥業為諾和諾德供應司美格魯肽關鍵中間體,2025年相關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9%;普洛藥業承接禮來口服減肥藥Orforglipron的原料訂單,產能利用率提升至110%[16]。這類企業的業績彈性來自「量價齊升」:銷量隨終端放量增長,同時據德邦證券2025年《特色原料藥行業競爭格局報告》[61],跨國藥企為保障供應鏈穩定,願意支付10%—15%的溢價。

風險應對:兩類企業的策略調整方向

不同企業在政策衝擊下的承壓能力存在差異,以下兩類企業需結合自身稟賦優化策略,以更好地應對行業變化帶來的挑戰。

1. 直接出海的創新藥企:多維佈局對沖價格風險

百濟神州為例,其在美國實現直接銷售的核心產品百悅澤(BTK抑制劑),2025年三季度美國市場銷售額佔公司總營收的32%,該產品在美國市場定價為每月1.2萬美元。根據東吳證券2025年《中國創新藥海外市場拓展分析》[18],在醫保談判中該產品已同意降價22%以維持醫保覆蓋,直接導致公司三季度海外業務毛利率同比下降5.3個百分點至68.7%。

對於美國市場收入佔比超30%且缺乏獨家臨牀優勢的出海藥企,核心策略在於「市場多元化+產品差異化」。百濟神州已落地具體舉措:2025年加速歐洲、東南亞市場準入,百悅澤在歐盟獲批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適應症,三季度歐洲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189%;同時推進與諾華的合作,由諾華負責百悅澤在北美、歐洲等市場的商業化推廣,共享銷售收益[19]。通過這一策略,其海外收入中除美國外的其他市場佔比已從2024年的12%提升至2025年三季度的28%。

2. 中小CDMO企業:強化特色能力實現差異化突圍

根據頭豹研究院2025年《中國CDMO行業集中度報告》[20],跨國藥企在成本壓力下,對CDMO合作伙伴的篩選標準集中在三個維度:規模化產能(反應釜總體積≥5000L)、全產業鏈服務能力(覆蓋工藝開發至商業化生產)、質量體系認證(FDA/EMA/GMP全認證)。頭部企業憑藉優勢持續搶佔市場,2025年前三季度國內CDMO行業CR5從2024年的42%提升至58%。

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有30%的中小CDMO企業訂單同比下滑超20%,主要集中在未獲得頭部跨國藥企認證的企業。對此,中小CDMO可採取兩類突圍策略:一是「細分領域深耕」,如奧翔藥業聚焦抗病毒藥物原料藥CDMO,2025年承接默沙東某抗病毒藥物50%的原料藥代工訂單,毛利率達42%[20];二是「區域市場拓展」,如九洲藥業通過設立歐洲子公司,2025年三季度歐洲市場收入同比增長65%,佔比提升至23%[20]

不確定性地帶:地緣政治博弈中的搖擺者

除了明確的機遇與風險,還有一類企業站在「政策蹺蹺板」上,其發展取決於中美地緣政治的博弈結果,需動態跟蹤。

首當其衝的是與美國藥企深度合作的CXO企業,需明確區分藥明系不同公司的業務定位:藥明康德(股票代碼:603259.SH/2359.HK)核心業務為小分子CDMO及CRO服務,其為禮來替爾泊肽提供35%的多肽原料藥供應及85%的活性成分[7]藥明生物(股票代碼:2269.HK)專注於生物藥CDMO,為諾和諾德司美格魯肽提供中間體生產服務[49]藥明合聯為藥明康德子公司,聚焦抗體偶聯藥物(ADC)CDMO,暫未與諾和諾德、禮來在GLP-1領域開展合作[49]

根據美國參議院2025年10月《生物安全法案修訂版文本》[21],法案授權OMB動態更新「受限制企業名單」,主要針對涉及「敏感技術轉讓」的生物藥研發及生產企業。

藥明生物2025年半年報顯示,其美國市場收入佔比為27%,較2024年下降8個百分點,公司通過在新加坡新建產能(投資5億美元)、拓展日本武田等客戶,降低單一市場依賴[66];藥明康德CDMO業務美國市場收入佔比22%,主要客戶為禮來、輝瑞,其2025年三季度投資者關係記錄顯示,已與禮來續簽2026—2028年長期供應協議,協議中明確排除「因政策變動導致的合作終止」條款[7]

另一類是參與跨國藥企聯合研發的biotech公司,可參考藥明巨諾(藥明系子公司,專注細胞治療)的應對策略:2025年3月其與默沙東就靶向CD19的CAR-T產品達成聯合開發協議,根據醫藥觀瀾2025年11月《中美基因治療合作案例追蹤》[23],該合作因《生物安全法案》審查延遲3個月,最終通過「技術授權+本土生產」模式落地——藥明巨諾負責中國境內生產,默沙東負責海外生產,協議中新增「技術出口需提前60天備案」條款,公司為此單獨設立合規部門,2025年三季度合規成本佔比營收2.1%。

中信證券2025年10月《中國CXO行業投資價值分析》[10]指出,此類企業可通過「分階段技術披露」和「區域化生產佈局」兩種方式降低風險,2025年採用該策略的biotech企業,合作獲批率較2024年提升15個百分點。

投資邏輯總結:聚焦「確定性」,規避「高敏感」

綜合政策趨勢與產業動態,當前中國醫藥投資可遵循「三大主線」

1. 核心主線:頭部CDMO方面,藥明康德(小分子CDMO)與禮來簽訂2026—2028年長期協議,涉及金額超50億元[7];藥明生物(生物藥CDMO)為諾和諾德司美格魯肽提供中間體,2025年相關收入佔比達18%[49];凱萊英2025年承接輝瑞某腫瘤藥CDMO訂單,金額32億元[52]

創新藥BD龍頭方面,恆瑞醫藥2025年1—9月達成3筆BD交易,總金額156億美元,其中與GSK的合作涉及12款藥物聯合開發,首付款25億美元[12]信達生物與武田的合作中,武田已支付12億美元首付款,後續里程碑付款達102億美元[13]

2. 彈性主線:特色原料藥企業中,九洲藥業2025年三季度公告顯示,其為諾和諾德供應的司美格魯肽中間體訂單量同比增長92%,佔公司營收比重達21%[58];普洛藥業2025年三季度財報顯示,禮來口服減肥藥Orforglipron的原料訂單貢獻收入8.6億元,產能利用率110%,公司已啓動年產500噸產能建設[58]。華創證券2025年《GLP-1產業鏈上游原料分析》[15]預測,2026年全球GLP-1原料藥市場規模將達120億美元,中國企業市佔率有望從目前的35%提升至45%。

3. 優化主線:對於出海藥企,可參考東吳證券2025年《中國創新藥海外市場拓展分析》[19]的判斷標準:美國市場收入佔比超30%、未進入歐洲/日本等三大以上國際市場、缺乏TOP3臨牀優勢的產品,此類企業2025年三季度平均毛利率同比下降4.8個百分點。對於中小CDMO,頭豹研究院2025年《中國CDMO行業集中度報告》[20]顯示,未獲得FDA/EMA認證、反應釜體積<1000L、單一客戶收入佔比超40%的企業,2025年訂單流失率達28%,建議優先推進國際認證及客戶多元化。

需關注的是,政策不確定性可參考歷史數據:2020年特朗普首版「最惠國定價」政策訴訟耗時11個月最終失效,PhRMA協會2025年11月披露的訴訟預案顯示,本次將以「違反反壟斷法」為由起訴,預計訴訟週期6—8個月[6]

中美地緣政治方面,美國CMS 2025年10月《醫藥供應鏈安全報告》[47]顯示,GLP-1類藥物美國本土產能僅能滿足40%需求,對中國原料藥依賴度達55%,短期難以替代,這為相關企業提供了緩衝期。

數據與信息來源

1. 白宮2025年11月6日《處方藥價格談判協議公告》;

2. 美國聯邦法院2021年6月《MFN政策違憲判決文書》;

3. HHS 2025年5月20日《最惠國定價政策實施細則》;4. PhRMA 2025年10月《GLP-1類藥物全球價格對比報告》;5. 美國CMS 2025年10月《TrumpRx.gov平臺建設規劃》;6. 彭博社2025年11月《PhRMA協會訴訟預案披露》;7. 藥明康德2025年三季度財報及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8. 醫藥魔方《2025年中國CDMO行業發展白皮書》;9. 美國醫保協會2025年11月《GLP-1醫保覆蓋人羣預測報告》;

10. 中信證券2025年10月《中國CXO行業投資價值分析》;

11. 醫藥魔方《2025年1-8月全球創新藥BD交易統計》12. 恆瑞醫藥2025年7月28日《戰略合作公告》;13. 信達生物2025年10月22日《資產授權協議公告》;14. 中金公司2025年三季度《中國創新藥出海趨勢報告》;15. 華創證券2025年《GLP-1產業鏈上游原料分析》;16. 九洲藥業、普洛藥業2025年三季度財報;17. 德邦證券2025年《特色原料藥行業競爭格局報告》;18. 百濟神州2025年三季度財報;19. 東吳證券2025年《中國創新藥海外市場拓展分析》;20. 頭豹研究院2025年《中國CDMO行業集中度報告》;21. 美國參議院2025年10月《生物安全法案修訂版文本》;22. 藥明生物2025年半年報;23. 醫藥觀瀾2025年11月《中美基因治療合作案例追蹤》。24. 美國參議院2025年10月《生物安全法案修訂版文本》;25. 藥明康德2025年半年報《海外市場收入結構分析》;26. 醫藥觀瀾2025年11月《中美基因治療合作案例追蹤》。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和觀醫療,作者:和光觀察,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中部分數據通過AI工具整理匯總

本內容由作者授權發佈,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虎嗅立場。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 tougao@huxiu.com。

End

想漲知識 關注虎嗅視頻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