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新能源電池材料龍頭中偉股份(300919.SZ)啓動了H股的招股,對應的股票代碼02579,股份名稱為中偉新材,並預計於11月17日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交易。
作為全球首家實現A+H股上市的新能源電池材料前驅體企業,中偉股份此次IPO不僅是其全球化戰略的里程碑,更以鎳、鈷、磷、鈉多賽道協同佈局的硬實力及前三季度維持的良好增長勢頭,成為確認新能源行業復甦的關鍵信號之一。
在行業經歷產能出清與技術迭代的深度調整後,新一輪週期正迎面而來,中偉股份有望憑藉雙資本平臺加持,全面搶佔新能源材料賽道的多元化及全球化的增長機遇。
里程碑式上市:"標的稀缺性"遇到"外資高認同",基石陣容彰顯全球擴張信心
中偉股份此次H股上市,成為繼寧德時代後的第二家A+H新能源"核心標的"。
就在今年的5月20日,"寧王"分別用"倒掛的AH股價"、"外資配置中國新能源核心資產通行證"的鮮明旗幟打破了A股必貴於港股的傳統認知,開啓了核心資產港股IPO加速的浪潮。
上市之後,寧德時代股價漲幅超108%。且寧德時代的港股價格持續超過A股。截至11月10日收盤,寧德時代H股收盤價為541.00港元/股,A股收盤價為384.51元/股,H/A比價為1.3,H股溢價A股約30%幅度。同一標的,兩種定價,這一現象折射出國際資本對中國新能源稀缺核心標的的高認可度,以及"能源科技"VS"新型製造業"的估值思路差異。
與聚焦動力電池製造的寧德時代不同,中偉股份業務發展聚焦的核心賽道絕大部分集中於電池上游材料,其A+H佈局不但填補了細分領域雙資本平臺的空白,也標誌着新能源材料企業進入"國內+國際雙資本引擎" 時代。未來,同業頭部企業亦可能效仿其路徑,但中偉股份已通過先發優勢搶佔了國際資本窗口。
而拿下新能源材料行業的"A+H第一股"這一標籤的背後,反映的更多是公司在細分領域的絕對龍頭地位。
招股書顯示,自2020年起,中偉股份在鋰電池鎳系、鈷系正極活性材料前驅體(pCAM)連續五年全球出貨量第一,2024年按銷售額計全品類pCAM全球市佔率達21.8%,其中鎳系材料出貨量佔比20.3%,鈷系材料出貨量佔比28.0%,均穩居全球首位。相較於同業企業,中偉股份率先完成A+H佈局,既得益於其在覈心產品上的技術壁壘,另一方面反映的則是港股市場對新能源材料龍頭的高度認可。
根據招股書披露,中偉股份本次全球發售約1.04億股H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10%,按發行價中位數35.90港元計算,全球發售預計募資總額37.42億港元,淨額約36.28億港元。募資用途明確指向三大核心方向,當中的50%將計劃用於擴大生產及供應鏈能力,重點推進印尼鎳冶煉基地、韓國前驅體一體化項目及摩洛哥磷系材料基地建設;另外的40%,將用於新能源電池材料研發及數字化推進,聚焦高鎳、鈉電、固態電池材料等前沿領域;剩餘的10%則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這一資金規劃與公司鎳鈷磷鈉全賽道佈局高度契合,將進一步強化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
此外,中偉股份本次H股全球發售的基石投資者陣容堪稱豪華,充分彰顯了產業資本、財務資本及國資等機構的集體看好。招股書顯示,9名基石投資者合計認購金額達2.135億美元,摺合約16.59億港元,佔本次全球發售總量的44.3%。
當中9名基石投資者了覆蓋四大類型機構:有來自新能源產業鏈核心企業的中創新航、欣旺達、藍思科技、東聖先行科技等產業投資者,也有作為產業配套龍頭的廈門國貿,通過全資子公司寶達投資參與;而高毅資產、North Rock基金等頭部專業投資機構的加入,反映的是資本市場對公司長期價值的信心;貴州新型工業化基金、湖南興湘新興產業母基金等國資背景基金的參與,體現的則是地方政府對新能源材料龍頭企業的政策支持與培育。
總的來看,這一多元化的基石投資者陣容,不僅為本次IPO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更有機會為公司構建起產業協同與資本賦能的全新生態網絡。
行業機遇共振:多賽道爆發,新能源電池材料迎接新黃金髮展期
從招股書看,不難發現,中偉股份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構建了覆蓋鎳系、鈷系、磷系、鈉系的全品類產品矩陣,能夠精準匹配新能源汽車、儲能、消費電子、新場景等多元化需求,並與行業多賽道爆發的趨勢形成深度共振。
(1)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提升,高鎳化成為核心趨勢
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增長是新能源材料需求的核心驅動力。招股書引用的行業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700萬輛,滲透率突破20%大關,預計2030年銷量將增至5000萬輛以上,對應的滲透率超過40%。而新能源汽車的放量直接帶動動力電池需求增長,預計2030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將達4.5TWh,2024-2030年期間的複合增長率則達25%。
在動力電池技術路線中,高鎳化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由於高鎳三元電池(NCM8系及以上)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長的續航里程,契合新能源汽車高端化、長續航的發展方向,因而其市場佔比也在持續提升,對應的高鎳電池材料使用量和產量也隨之得到高速增長。招股書顯示,全球高及超高鎳pCAM產量由2020年的8.17萬噸增至2024年的 33.82萬噸,年複合增長率達42.7%,預計2030年將進一步增至217.26萬噸,複合增長率或將維持36.3%的高位。這一趨勢為專注於高鎳前驅體的中偉股份提供了廣闊的增長空間。
(2)儲能市場:裝機量激增,磷系與鈉電材料迎來爆發期
除了新能源汽車行業之外,儲能行業的爆發式增長成為新能源電池材料需求的第二增長曲線。隨着全球能源轉型加速,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裝機量持續提升,對儲能系統的需求日益迫切。正如招股書預計,2024-2030年全球電化學儲能裝機量複合增長率將達45%,2030年裝機規模突破3TWh,其中磷酸鐵鋰儲能電池佔比超60%,鈉電池儲能佔比亦有望達到15%。
儲能市場的崛起直接帶動兩大電池材料賽道需求。一是磷酸鐵材料,憑藉成本優勢和安全性成為儲能電池的主流選擇;二是鈉電池材料,在長時儲能、低溫儲能等場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此外,分佈式儲能、戶用儲能的快速發展,進一步拓寬了磷系和鈉電材料的應用場景,為佈局相關賽道的中偉股份等電池材料前驅體企業提供了增量市場。
(3)技術迭代:固態電池+新場景拓展,打開電池材料的增長天花板
此外,電池技術的持續迭代也為新能源材料行業帶來了新的增長機遇。一方面,固態電池商業化進程加速,預計2027年將實現量產,其對高鎳前驅體、硫化物電解質等材料的需求,將為技術領先企業創造增量市場。招股書顯示,固態電池所需的高鎳前驅體純度要求更高,能量密度提升潛力更大,目前全球具備量產能力的企業不足5家,作為其中之一的中偉股份已率先實現小批量供貨。
另一方面,新應用場景的拓展進一步打開了電池材料需求空間。隨着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低空飛行器等新興領域的發展,對高性能電池的需求日益增長。這些場景對電池的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帶動了高電壓鈷系材料、高鎳材料、鈉電材料等產品的需求。比如,據招股書所示,人形機器人每臺所需電池材料用量約為新能源汽車的1/5,隨着全球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臨近,相關電池材料需求有望進入快速增長期。
從更宏觀角度去研究,海外市場帶來的長期機會同樣不容忽視,比如全球的碳中和。
全球碳中和目標的推進與貿易政策的調整,推動新能源材料海外市場快速增長。歐洲、北美等地區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紛紛出臺新能源汽車補貼、碳關稅等政策,加速新能源產業鏈本土化佈局。招股書顯示,2024年歐洲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達 35%,北美滲透率突破25%,兩地合計佔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40%以上。
此外,碳關稅政策成為推動電池材料本土化供應的關鍵因素。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於2026年全面實施,要求進口電池材料的碳足跡符合歐盟標準,這使得海外本地化生產成為必然選擇。正如中偉股份招股書披露數據,其海外收入佔比已從2022年的33.7%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50.6%,首次超過國內市場,顯示出公司對海外市場的適應能力。未來,海外新能源電池材料市場規模預計將以30%以上的複合增長率增長,成為拉動行業增長的核心引擎之一。
基本面的硬核支撐:多重競爭壁壘共振及財務韌性凸顯
在新能源材料多賽道爆發的行業背景下,中偉股份的核心競爭力不僅源於多品類產品佈局,更得益於垂直一體化運營、優質客戶資源、持續研發投入構築的多重競爭壁壘,疊加穩健的財務表現,為公司把握行業機遇提供了堅實支撐。
比如,中偉股份通過垂直一體化佈局,能夠有效抵禦行業週期波動,與全球資源緊張、成本壓力上升的趨勢精準契合。其資源端已實現鎳、鈷、磷、鋰多資源覆蓋:鎳資源聚焦印尼紅土鎳礦,建成近20萬金屬噸產能;磷資源擁有貴州自有磷礦和摩洛哥合作資源;鋰資源通過阿根廷鹽湖項目實現突破;鈷資源綁定剛果(金)優質礦山。多資源佈局可對沖單一資源價格波動風險,比如在2024年鎳價大幅波動背景下,鎳系產品毛利率仍提升至19.9%,成本控制能力凸顯。
在產能端,公司已構建"國內+海外"全球化網絡。國內貴州、湖南、廣西基地服務本土客戶;海外印尼(鎳冶煉)、韓國(前驅體一體化)、摩洛哥(三元+磷系)三大基地,分別輻射東南亞、東北亞、歐美市場。其中,韓國基地與POSCO合作規劃11萬噸前驅體產能,可滿足120萬輛電動汽車需求;而摩洛哥基地則能有效的規避碳關稅壁壘,預計建成後年供100多萬輛電動汽車電池材料需求,為海外收入增長提供保障。
再者,公司的客戶資源也是其核心護城河之一,中偉股份已與寧德時代、LG新能源、三星SDI等全球主流電池廠商及正極材料企業建立長期合作,前五大客戶收入佔比從2022年的 58%優化至2024年的29.2%,客戶結構持續改善。深度合作不僅帶來穩定訂單,更讓公司能提前參與下游技術研發,形成"客戶需求-技術研發-產品量產"的良性循環。
在研發投入方面,公司正持續加大對前沿技術的佈局,2025年上半年研發費用同比增長22.44%,重點投向高鎳前驅體、鈉電材料、固態電池材料等領域。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計擁有專利超500項,在高鎳材料領域,開發的富氧側吹爐工藝可將鎳礦冶煉成本降低 12%;在固態電池領域,高鎳前驅體已通過國外客戶認證並實現小批量供貨;在鈉電材料領域,層狀氧化物材料進入客戶驗證階段。強大的研發能力使得公司能夠持續引領行業技術迭代,鞏固龍頭地位。
近年來,儘管受到行業調整、業務結構優化和匯率波動的影響,但中偉股份的財務基本面仍展現出較強的韌性。營收從2022年的303.44億元增至2024年的402.2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15.13%,與此同時其核心產品盈利能力穩步提升,鎳系材料毛利率從2022 年 12.5%增至2024年19.9%,鈷系材料從5.7%增至10.6%。最新一期業績公告顯示,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營收超332 億元,其中三季度單季度營收119.75億元,同比增長18.84%,增速持續回暖,隨着磷系材料扭虧、鈉電材料放量及鎳自供率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改善。
結尾
作為國內首家A+H上市的新能源電池材料企業,中偉股份以鎳鈷磷鈉全賽道佈局的硬實力,精準契合了新能源汽車、儲能、新場景等多領域的增長機遇,與行業復甦趨勢形成深度共振。當前,新能源材料行業正迎來"需求復甦+技術迭代+全球化"的三重機遇,高鎳化、鈉電商業化、海外本土化供應或成為未來數年的主流核心趨勢。中偉股份憑藉全球領先的市佔率、垂直一體化的資源產能佈局、深度綁定的客戶資源及持續領先的研發能力,已在這場行業競爭中佔據先發優勢。
對於投資者而言,中偉股份H股的發行不僅提供了參與新能源行業復甦的核心標的,更多是能夠展現出該公司在多賽道佈局帶來的長期增長潛力。在行業復甦的大背景下,公司核心業務的盈利改善、新業務的放量增長及全球化佈局的持續推進,也將成為驅動公司價值提升的核心邏輯。展望未來,隨着H股募集資金到位與海外新建產能釋放,中偉股份有望在新能源電池材料的新一輪黃金髮展期中,打開全球化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