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手的港股IPO儲備項目逾100家 IPO強勁勢頭明年將延續

智通財經
昨天

智通財經APP獲悉,今年以來港股IPO集資額冠全球,人民幣債券市場交投大增,併購活動活躍。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資本市場部執行負責人施琦在週二(11月11日)舉行的「媒體工作坊」上表示,今年港股IPO孖展規模已經突破300億美元,同比升近2倍,較之於去年的100億美元,與前年的不足60億美元,無論從規模、主題、以及參與度都振奮人心。施琦透露,目前中金公司在手的港股IPO儲備項目已超100家,其中不乏A股頭部企業的港股上市計劃,相信IPO強勁的勢頭可以在2026年延續

施琦強調,今年國際長線投資者、主權基金都更加活躍,甚至罕見成為基石投資者。年內的基石投資總額約為120億美元,按照區域口徑劃分,其中外資佔比高達42%。她舉例稱,國際長線投資者、主權基金在大型項目中表現更為活躍,例如寧德時代(03750)的國際配售中,外資基金的佔比超過60%。

施琦認為,今年「A+H」是港股IPO市場主題。目前的85個IPO項目中,儘管A+H佔據17個項目,從數量上看只佔20%;但孖展規模已經超過180億美元,在孖展金額上佔今年香港IPO總募資金額的60%。

針對A+H上市的熱度可否持續,施琦明言,仍有不少的A股頭部上市公司在準備港股的IPO發行,目前A股的IPO節奏處於慢慢放開,相信不會太分流企業來港上市的意願,因此AH的上市熱潮仍會維持。預計明年將有更多A股企業來港發行H股上市,當中包括半導體、機器人等高新科技企業。

此外,中概股迴流香港的趨勢將會延續,為香港IPO市場提供額外支撐。近期許多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回港雙重主要上市,對於中概股本身也具有提振作用,相信可紓緩一部分退市的風險。

不過近期亦有新股破發,施琦認為或是因行業定位,在港股未算具備稀缺性,但最終的股價表現,相信仍會是對業績的兌現。

針對今年未盈利的生物醫藥新股,時常出現「數千倍超購」的火爆現象。施琦表示,固然是因為該賽道的國際競爭力提升,引發市場對於相關股份的估值重估,但也不排除可能「魚龍混雜」,因為畢竟許多公司尚且處於早期階段。

因此她提醒稱,公司在對此類新股,進行內部審核的時候會很嚴格,此種認購情緒亦未必可以持續,日後或還將回歸理性。

今年8月生效的港股IPO新機制也為市場注入了活力。針對新增的"機制B"不強制回撥引發的散戶擔憂,施琦解釋稱,該機制通過固定10%-60%的公開認購比例,將更多份額分配給機構投資者,反而有效緩解了後市沽壓、有利於後市的定價和表現,同時稀缺性激發散戶認購熱情。

該觀點得到了市場數據的驗證,新規落地以來25只新股中22只選擇機制B,其中21只首日收漲,滴普科技(01384)、八馬茶業(06980)等漲幅分別達150.56%、86.7%。

據瑞恩資本此前統計,按不同的時間口徑(截至2025年10月)統計,在過去24個月的173家新上市項目中,中金公司保薦50家、參與率29.1%;過去12個月的98家中,中金公司保薦31家、參與率32.0%;今年以來的81家中,中金公司保薦27家、參與率33.8%。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