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從開源證券《銀行監管研究系列三:存款非銀化對流動性風險指標的影響與測算》研報附件原文摘錄)
居民財富化進程中,存款非銀化使得銀行負債策略強化流動性指標管控銀行一般性存款轉化為非銀存款,大行趨勢更為明顯。5月以來,大小行個人定存增速持續回落,大行自6月以來個人定存當月增量均較2024年同期少增;年初以來大行非銀存款佔比震盪上行,9月為11.2%,較1月提升2.5pct。
存款非銀化將使得銀行指標管控訴求階段性強化。從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兩個流動性風險指標——流動性覆蓋率(LCR)和淨穩定資金比例(NSFR)來看,其對銀行的各類負債進行了分類評價,長期限、穩定的一般性存款更好,對流動性指標的優化力度更大。現階段居民存款活化、非銀化,長期限穩定的居民定期存款轉化為短期不穩定高成本非銀活期存款,使得LCR、NSFR、流動性缺口率、核心負債依存度等流動性風險指標邊際惡化,銀行指標管理訴求或有所提升。
根據我們測算,居民存款非銀化對大行LCR和NSFR影響可控
根據我們測算,當2025Q3到期個人定存有30%、50%、70%轉化為非銀存款時,對五家大行(不含郵儲)LCR的影響區間分別為[-3.2pct,-0.7pct]、[-5.1pct,-2.0pct]、[-6.9pct,-2.6pct]。在70%的轉化比例下,除建設銀行外,其他大行LCR預計仍可維持在120%的合意水平之上,指標管理壓力可控。對淨穩定資金比例的影響區間分別為[-1.89pct,-1.45pct]、[-3.16pct,-2.42pct]、[-4.42pct,-3.39pct],在70%的轉化比例下,除交通銀行外,其他大行NSFR預計仍可維持在120%的合意水平之上。從各家銀行影響來看,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受影響幅度較大,源於其三季度到期定期存款佔比較高,農業銀行受影響幅度最小。
LCR管控側重流動性資產儲備,NSFR波動小,管理側重負債結構改善銀行改善LCR側重短期資金和流動性資產儲備,增加合格優質流動性資產持有規模,如加大國債買入力度。NSFR是資產負債表的全期限指標,波動小,側重負債端結構調整,發行長期限同業存單(9M/1Y)效果好,見效快,是銀行最常用的改善NSFR的方法。
發行長期限同業存單:對銀行各項流動性指標均能起到不同程度的優化作用。發行3M及以上同業存單可改善LCR,9M及以上可改善NSFR,6M及以上可改善流動性缺口率和核心負債依存度。
央行工具:MLF、OMO、買入國債對大行LCR影響中性,買斷式逆回購可起到優化LCR的作用。NSFR指標穩定性強,改善和惡化難度都比較大,OMO、買斷式逆回購對NSFR影響中性,央行買入國債小幅優化NSFR,在NSFR>110%時,申請MLF對大行NSFR有小幅負面影響。
投資建議
(1)底倉配置:大型國有銀行。受益標的農業銀行、工商銀行等;(2)核心配置:頭部綜合龍頭。受益標的招商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等;(3)彈性配置:受益標的江蘇銀行、重慶銀行、渝農商行等。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增速下行,政策落地不及預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