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證券:餐飲行業中外賣與堂食的「黃金平衡點」

智通財經網
11/14

智通財經APP獲悉,東吳證券發佈研報稱,依據假設測算,快餐/奶茶咖啡業態,外賣收入佔比最高可達60-70%,在此之前外賣佔比提升可實現利潤&效率的雙重提升;線上渠道已成為餐飲業增長的關鍵引擎,但餐企需根據自身業態特性尋找外賣與堂食的「黃金平衡點」。理想的模式並非單純追求外賣佔比,而是通過優化二者結構以提升單店盈利模型效率,並致力於將平臺流量轉化為品牌自有會員,實現可持續增長。

東吳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線上渠道重要性愈發凸顯

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1-9月全國餐飲累計收入同增3.3%,低於社零增速增長動能仍偏弱,行業從粗放式擴張轉入穩健增長新階段。傳統商圈渠道紅利逐漸退潮,2024年新開商場數量跌至近十年低位,優質點位更為稀缺,且線下商圈購買轉化率也逐年走低;外賣消費習慣養成背景下線上渠道重要性凸顯,積極佈局外賣成為餐企共識。

各業態外賣適配度表現

按外賣適配度從高至低排列,飲品大類&快餐>大衆餐飲>火鍋業態,咖啡茶飲/快餐與外賣適配度最高,多數賽道外賣渠道佔比可達5-7成;大衆餐飲次之,外賣收入佔比15-40%;火鍋賽道最低僅為低單收入佔比。各業態外賣的適配度高低,取決於業態需求類型(是否需要餐廳服務、理論消費頻次、業態延展性)與供給配送難度。

外賣之於餐飲,是蜜糖還是砒霜?

誠如西式快餐巨頭,也並非一邊倒押寶外賣,也會注重線下消費體驗與客戶多樣化選擇需要;誠如中式正餐龍頭,也要正視經濟與消費習慣變遷,與時俱進打磨外賣風口帶來的增量消費和品牌曝光。該行分析認為,健康的外賣佔比對於餐飲品牌來說,不僅僅是簡單的收入渠道擴容,更在於能夠大幅改善單店UE模型效率,提升品牌綜合競爭力;反之,若品牌對外賣渠道過度依賴,淪為依附於平臺的傀儡,則極有可能喪失品牌在消費者端的記憶點與企業盈利主導權。因此,餐企在日常運營中探尋摸索堂食與外賣的「黃金平衡點」便顯得尤為重要。

若要尋找外賣與堂食的平衡點,基於該行的假設測算,快餐/奶茶咖啡業態,外賣收入佔比最高可達60-70%,在此之前外賣佔比提升可實現利潤&效率的雙重提升;正餐業態外賣最優佔比區間為30%-40%,若超出此區間,運營端的內耗(堂食/外賣替換效應)反而會吞噬增長收益。

外部「流量」轉至內部

在線上渠道重要性日益凸顯下,對於餐企來說,初階應對策略便是參考業態的外賣/堂食「黃金平衡點」,設定外賣佔比紅線、進行外賣產品/運營革新,積極參與佈局外賣業務;而更為進階應對思路則是通過行之有效策略來構築自有會員體系,將外部「流量」轉化為內部「留量」,激勵會員在自有渠道消費復購,最終提升單會員價值量。

投資建議

維持行業「優於大市」評級,餐飲業堂食與外賣選擇之爭,並不是簡單的非此即彼的單選題,不同賽道的最優解也大不相同,而是需要兼顧消費趨勢、品類屬性、品牌定位、成長階段等因勢利導、順勢而為。能夠穿越經濟週期的餐飲品牌,一定是立足於流量與會員體系不斷精進單店成本收益比的靈活進取型公司。部分龍頭公司依然處於尋求外賣業務對堂食的有效補充的階段,而部分龍頭公司已在外賣取得顯著成效保住盈利基本盤後又重新注重堂食進一步改善空間,「線上流量」與「線下體驗」兼得是理想狀態。結合當下宏觀經濟環境,從外賣堂食戰略成效以及未來進一步的盈利改善潛力角度,重點推薦小菜園鍋圈古茗蜜雪集團海底撈百勝中國;建議關注綠茶集團達勢股份同慶樓廣州酒家九毛九茶百道等。此外,該行依然中期角度看好外賣與堂食業務「並駕齊驅」具有絕對的綜合產業鏈賦能優勢的平臺龍頭美團-W

風險提示

消費力復甦不及預期、食品安全風險、行業競爭加劇等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