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智造」:產業規模突破310億元
集聚上下游企業174家,產品覆蓋電力設備、紡織機械、海洋裝備等多領域
在卡奧斯COSMOPlat助力下,企業平均研發週期可壓縮20%,生產效率提升18%,運營成本下降15%,單位產值能耗降低16%;在瓴川智能全自動無機樣品處理工作站賦能下,礦產勘探過程中的樣品快速檢測,檢測量由800個/天提高至1200個/天,效率提升50%……近日,嶗山區舉行「產業鏈上的嶗山好品牌」現場媒體見面會,發佈區內智能製造及工業互聯網產業情況,當前該區已集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174家,產業規模突破310億元。其中,智能製造產業規模達到304.7億元,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為5.4億元。
企業集聚釋放「溢出效應」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交織融合的當下,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已成為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核心驅動力。
嶗山區搶抓智能製造及工業互聯網產業快速發展機遇,吸引一批優質企業集聚發展,成為推動產業升級、優化產業生態的核心力量。以卡奧斯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例,該平臺以大規模定製為核心,引入用戶全流程參與體驗,目前品牌價值已達到1163.35億元。「卡奧斯COSMOPlat可為企業提供設備級、車間級、工廠級、企業級、產業鏈級等多層級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據卡奧斯物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政企事務總經理官祥臻介紹,截至目前,該平臺已實現場景、企業、園區、行業到城市的多維度精準賦能,「被服務企業平均研發週期壓縮了20%,生產效率提升18%,運營成本下降15%,單位產值能耗降低16%,這解決了製造業同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滿足定製的‘不可能三角’問題。」
青島幹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同樣是智能製造及工業互聯網這條產業賽道上的頭部骨幹。「公司圍繞柔性製造、智能物流、能源管控與綠色低碳發展,已形成涵蓋綠色拆解、柔性產線、智慧倉儲、智慧能源管控到‘零碳工廠’的成熟解決方案。」青島幹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財務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陸曉楠表示,該方案已在行業及上下游30餘家單位實現複製應用,由公司攜手富士康工業互聯網有限公司共建的儀器儀表行業標杆「燈塔工廠」,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支撐、智能製造為抓手,着力強化產品研發、供應鏈管理及生產製造等環節的綠色管理,目前已獲得「零碳工廠」認證。
打造一批特色「園中園」
為支持智能製造及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近年來,嶗山區持續加大優質載體供給,打開發展空間,打造更多特色標杆。
其中,嶗山區智能製造及工業互聯網產業園已於2023年底開園。園區以海爾科創生態園為核心,沿株洲路賦能帶動區域重點優質企業、特色中小園區多點分佈,形成「一核兩翼,一帶多點」產業佈局。目前,園區已擁有海爾雲谷、綠谷翰章、創盛儀器儀表產業園、宏大智能製造產業園等一批特色「園中園」。
作為嶗山區智能製造及工業互聯網產業園的「園中園」,創盛儀器儀表產業園聚焦「智能儀器儀表」細分賽道,採用「園區+協會+基金」三位一體運營模式,已集聚行業優質企業50餘家,初步形成規模可觀、競爭力強的特色產業集羣。比如,園區企業青島星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發出全球首臺高通量流式拉曼分選儀,獲批國家基礎科研條件與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項目;瓴川智能科技(山東)有限公司建成1500平方米的綜合性應用場景實驗室和產品開發與測試中心,支持實驗室自動化場景搭建及設備驗證……
「公司打造的全自動溶液配製工作站已於今年6月上市,解決了醫藥QC實驗室大量流動相人工配製帶來的人員效率低下、誤差率高等問題。」瓴川智能科技(山東)有限公司產品總監宋姍姍介紹,目前,公司還在推進全自動無機樣品處理工作站項目,通過自主研發的強酸試劑添加技術,該工作站可提高礦產勘探過程中樣品快速檢測效率,使樣品檢測量由800個/天提高至1200個/天,且全自動的流程可避免操作人員長期暴露在強酸環境中帶來的健康隱患。
從平臺賦能到設備創新,從單點應用到全鏈協同,嶗山區智能製造及工業互聯網產業已構建起從技術支撐、方案輸出到場景落地、生態培育的完整產業體系。來自青島高科園管委的數據顯示,嶗山區聚焦智能裝備及機器人、關鍵基礎零部件、智能儀器儀表和工業互聯網四大主攻方向,已集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174家,產品覆蓋電力設備、紡織機械、海洋裝備、測量設備、儀器儀表、醫療設備等多個領域,多家企業在技術上處於本行業國內甚至國際先進地位。(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衣濤)
青島日報2025年11月14日2版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