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深度研究】養豬的河南首富,要和茅臺、寧德時代掰手腕?

BT財經
11/13

作 者 |夢蕭

瞭解更多金融信息 |BT財經數據通

正文共計4374字,預計閱讀時長9分鐘

「在全球每消費10頭豬,就有一頭來自河南企業牧原股份。」這句話火了。

」‌‌

近日,經常可以看到自媒體文章中這樣描述牧原股份:「全球每消費10頭豬,就有一頭來自牧原。」引發了衆多河南讀者轉發和自豪,但是仔細計算會發現有些許出入。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美國農業部(USDA)及行業報告可以查到,全球每年生豬出欄量約為14億~15億頭(根據2023至2024年數據),而中國生豬出欄量(消費量與出欄量基本對應,因豬肉極少長期庫存)佔全球約50%~55%,即7億~8億頭。根據觀察者網報道,2024年公司預計全年生豬出欄量在6600萬頭至7200萬頭之間,取最大值按7200萬頭計算可以得出佔全球比例:7200萬÷15億=0.048,即4.8%。

也就是說,大約全球每消費20頭豬,纔有1頭來自牧原。但是這樣的數據依然驚人,說明牧原股份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級養豬大王」。這是繼河南企業宇通、蜜雪冰城、泡泡瑪特在全球爆火後又出現一個世界級賽道。

牧原股份備受關注原因很簡單,一是成為世界級養豬大王,二是秦英林再次奪回河南首富的寶座。

牧原股份財報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117.9億元,同比增長15.52%;歸母淨利潤為147.79億元,同比增長41.01%,基本每股收益2.74元。

上半年牧原股份的表現就非常出色,營收764.6億元,同比增長34.46%;淨利潤105.3億元,同比增長1170%,去年同期淨利潤只有8.29億元。其中牧原股份的淨利潤同比增幅在A股中名列前茅。

儘管今年第三季度,牧原股份的單季度表現不太理想,拉低了前三季度的整體表現,營收353.27億元,同比下滑11.48%;淨利潤42.49億元,同比下滑55.98%;基本每股收益0.78元。憑藉整體不錯的表現,還是打動了資本市場。進入2025年至11月10日,牧原股份股價上漲了40%,較大優勢跑贏市場大盤,最新市值為2823億元。

截至2025年10月28日,A股上市公司總數為‌5444家‌‌,2024年業績能做到營收1000億以上、淨利潤100億以上的,一共只有77家。這77家企業中大部分是央企、銀行,除去他們之外能做到的就是貴州茅臺寧德時代以及比亞迪長城這樣的知名車企,牧原股份是其中最與衆不同的一家,也被投資者稱為「豬茅」。

養豬的企業比一衆科技公司更賺錢,成為很多人想不明白又很想探究真相的話題。

1

借債3萬也要實現「養豬夢」

秦英林放棄保送的河南大學而選擇河南農業大學,最終又放棄國企而選擇創業養豬,和他父親養豬失敗有關。

1965年,秦英林出生於河南南陽的一個小山村,在三兄弟中排行老二,在農村老二一般的存在感較低,加上當時秦英林家比較貧困,經常忍飢挨餓。好在秦英林比較爭氣,在父親「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下,也格外珍惜讀書的機會,成績一直較為出色。

1982年,秦英林在雜誌上看到黃新文養豬致富的文章,就鼓動父親也學習黃新文養豬,當時父親聽了秦英林的建議拿出家中僅有的800塊錢積蓄買了20頭豬仔,只是天不遂人願,他們因為缺乏養豬經驗,20頭小豬隻有一頭存活下來,基本上賠得血本無歸,秦英林知道那800塊錢是父親起早貪黑一分一分攢下的全部積蓄,這讓他對父親有了深深的愧疚,心中暗下決心一定要做個養豬能手,也想通過成為養豬能手來證明養豬致富的可行性。

為此,秦英林放棄了保送河南大學的機會,以超出河南農業大學錄取分數很多的高分如願進入農業大學,因此被村裏人嘲笑是「傻子」,好在父親一直支持他,成為他的堅強後盾。

在河南農業大學,秦英林在入學第一天就認識了錢瑛,兩人志同道合,很快發展成戀人,大學畢業後兩人順利成婚。畢業後的秦英林被分配到河南一家食品加工廠做技術員,錢瑛被分配到國企。兩人工作都很穩定。抱着鐵飯碗,已經成為很多人理想的生活狀態,秦英林志不在此,進入農業大學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回鄉養豬創業,而不是為了端鐵飯碗。1992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席捲大江南北,秦英林再也坐不住了,拉着妻子辭了工作,投入養豬事業之中。

這一次秦英林面對的壓力更大,畢竟當時敢於辭去鐵飯碗的人並不多,「放着好好的工作不珍惜,非要去養豬,真是傻子。」這是秦英林夫妻聽到最多的嘲諷,讓老父親一度也在村裏抬不起頭。

面對嘲諷,秦英林反而更加堅定了養豬致富的信念,開始四處借錢籌備養豬場。大哥儘管不太支持秦英林辭職養豬,掏空了家底支持了弟弟8000元,三弟把娶媳婦的1.2萬元也借給了秦英林,再加上東拼西湊的1萬多元,秦英林拿着3萬多元開啓了養豬的創業路。從22頭小豬起家,秦英林一年後賣了20頭,回本1.8萬元。

看到秦英林的養豬技術帶來的收益,很多養殖戶主動加入,1995年養豬場規模就達2000多頭,1997年秦英林所售出的商品豬已經高達1萬頭,而他也榮獲「中國十大傑出農民」的稱號。2000年,秦英林成立內鄉縣牧園養殖有限公司,2005年的時候,秦英林不僅完成了養豬致富的夢想,身價已經上億成為遠近聞名富豪。

2009年12月內鄉縣牧園養殖有限公司改為河南省牧原食品股份公司,2010年2月更名為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並於2014年1月上市。秦英林夫婦隨後也多次成為河南首富。

2

牧原股份為何如此賺錢?

秦英林始終認為養豬投資小、回報高,且豬肉是中國人餐桌上的主要肉類,市場需求穩定。這是他堅定養豬的根本原因。

秦英林和妻子錢瑛都是經過四年專業的畜牧業系統學習,和普通農民養豬不同,他們‌堅持技術創新與科學管理,尤其秦英林非常重視技術創新,將數字化、智能化引入養豬業,推動行業從傳統養殖向工業化、智能化轉型。牧原集團通過搭建智能化數字平臺,覆蓋全產業鏈,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這種對技術創新的堅持,使牧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了領先優勢‌。

在牧原集團的發展過程中,秦英林夫婦深知,單純的養殖業務難以支撐企業的長遠發展,發展全產業鏈成為轉型升級的關鍵一步。為降低養豬成本,秦英林自己投資建立了飼料廠,在確保原材料質量的情況下,進一步降低了成本。同時秦英林引進先進的種豬,並摸索出種豬繁育技術,進一步提高了養殖效率和豬肉質量,這讓牧原出產的豬的價格要高於市場不少。後期逐漸形成飼料加工、生豬繁育、生豬養殖、屠宰加工為一體的豬肉產業鏈。在秦英林的全產業鏈中,飼料加工年產量近3000萬噸,具備年屠宰生豬1300多萬頭的生產能力以及3000萬頭的種豬供應能力。

為適應時代的發展,牧原股份還和西湖大學等高校合作,成立牧原實驗室,智能研發人員超過1200人,電氣芯片化、運行數字化、機械自動化、運轉雲端化、業務智能化、數據產業化,成為牧原股份的技術創新的直接體現,通過技術創新和科學管理,能夠深度管理到每一棟豬舍,每一臺設備,每一頭豬,每一名員工。這些創新直接帶來實打實看得到的收益,以牧原實驗室的創新成果為例,實驗室利用合成生物技術生產小品種氨基酸,可以替代大豆,全國可減少2000萬噸大豆的消耗。以目前國產大豆每噸4000元左右的價格計算,僅這項技術就可節省800億元。‌

目前依託牧原產業平臺,聚合產業鏈上下游3800多家企業入駐河南,打造全國最大農牧裝備製造中心。與千紅製藥合作,用豬副產品生產肝素鈉,打造生命健康產業,年產值達50億。與雙匯、三全、思念、鍋圈食匯等河南知名企業,以及益海嘉裏、正大集團、路易達孚等跨國企業,共同打造萬億級綠色食品產業。

伴隨着產能的擴張,牧原股份的股價也隨之大漲,從2014年上市至今,短短十年時間,投資回報超過50倍。牧原股份僅僅用了十年收入規模翻了50倍,淨利潤翻了200倍,2024年牧原股份營收1379億元,淨利潤179億元。

3

生豬市場的隱憂

生豬養殖市場受供需關係影響較大,2025年10月商品豬價格持續走低,首次在年內跌破12元/公斤,這也直接影響了牧原股份三季度的業績表現。

據BT財經統計,A股15家上市的生豬養殖企業中,前三季度營收下滑的有6家,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滑的有9家,其中過半數企業利潤同比已經腰斬。不少豬企已再次到了瀕臨虧損的邊緣,牧原股份因在成本控制上有明顯優勢,在豬肉價格不斷下行的情況下依然能夠盈利。

目前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是國內生豬行業的前三強。今年10月牧原股份生豬銷量707.6萬頭,高於溫氏股份389.28萬頭和新希望168.51萬頭的銷量之和。從銷量來看,三大上市豬企生豬銷量環比同比均增長。牧原股份銷量同比增長13.17%。溫氏股份銷量同比增長45.69%。新希望銷量同比增長34.44%。

銷量增加,並未帶來收入增加。10月牧原股份商品豬銷售收入103.31億元,同比下降22.28%。溫氏股份銷售生豬收入50.48億元,同比下降13.15%。新希望銷售生豬收入19.18億元,同比下降7.83%。銷量大幅增長, 收入均出現下滑,主要原因是銷售均價的大幅下滑所致。牧原銷售均價11.55元/公斤,環比下降10.33%,同比下降32.73%。溫氏銷售均價11.57元/公斤,環比下降12.22%,同比下降34.41%。新希望商品豬銷售均價11.28元/公斤,環比下降12.49%,同比下降35.06%,三大養豬企業的銷售均價都同比下滑超過三成。

作為頭部企業,牧原股份的成本控制極為出色,據BT財經不完全統計,目前牧原、溫氏、新希望等15家上市豬企平均養豬成本為6.44元/斤,五成企業成本低於6.5元/斤。其中成本最低的是牧原股份,牧原股份憑藉5.8元/斤的極致成本,已率先闖入「5元區間」,成為行業新標杆。

圖片來源:豬場動力網

養豬企業成本大幅下滑,和飼料成本端成本下滑有較大關係,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10月份第4周全國豆粕平均價格3.26元/公斤,同比下跌2.4%。育肥豬配合飼料平均價格3.36元/公斤,同比下跌1.2%。在上市養豬企業不斷優化管理效率,實現精細化管理的情況下,成本也在不斷下滑。

牧原股份生豬養殖成本已從年初的13.1元/kg降至9月份的11.6元/kg,相比年初成本下降了11.5%,成本在12元/kg以下的場線出欄量佔比超80%,在11元/kg以下的佔比在25%左右。最優秀的場線成本可以做到10.5元/kg。每公斤1.5元的成本下降,也成為牧原股份盈利的一大因素。但是如果豬價進一步大幅下滑,豬企大面積虧損局面仍可能出現,所以牧原股份面臨的挑戰仍然很大。

「全球每消費10頭豬就有一頭來自牧原」的說法雖有誇大,但牧原股份以年出欄超7000萬頭的規模、千億營收與百億淨利潤的業績,確實已穩居全球生豬養殖業龍頭地位。其成功不僅源於創始人秦英林從3萬元起步的堅韌創業精神,更得益於對全產業鏈的深度整合、智能化技術的持續投入以及極致的成本控制能力。

在行業普遍承壓、豬價下行的背景下,牧原仍能逆勢盈利,彰顯其「豬茅」成色。然而,週期性波動始終是養豬業無法迴避的挑戰,未來能否在價格低谷中持續領跑,既考驗企業的抗風險韌性,也關乎河南首富寶座的穩固與否。

牧原的故事,既是現代農業工業化轉型的縮影,也是中國本土企業在全球基礎消費品賽道上崛起的生動註腳。

該文為BT財經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擅自使用、複製、傳播或改編該文章,如構成侵權行為將追究法律責任。

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

如有疑問及任何意見反饋

可直接在評論區留言或發送郵件到

btimescaijing@163.com

熱文推薦

授權轉載:微信18501990618

商務合作:電話17743514315(周先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