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INTC)正全力推進一場大規模轉型,試圖讓這家昔日的芯片巨頭重振輝煌。儘管該公司已顯現復甦初期跡象 —— 憑藉數據中心產品的強勁表現,最新財報業績超出預期 —— 但目前尚未完全站穩腳跟。
與此同時,其長期競爭對手超威半導體(AMD)正不斷縮小與英特爾的差距,在數據中心和個人電腦(PC)兩大市場,從這家曾經的全球芯片領導者手中奪取市場份額。
週二在紐約舉行的 AMD 財務分析師日上,首席執行官蘇姿豐(Lisa Su)表示,憑藉旗下 「霄龍」(Epyc)系列芯片,她預計未來 3 至 5 年內,AMD 在服務器中央處理器(CPU)營收市場的份額將突破 50%。目前該公司在這一領域的營收市場份額為 40%。
蘇姿豐還指出,預計 AMD 客戶端業務(涵蓋遊戲和 PC 芯片銷售)營收將增長 10%。總體來看,AMD 客戶端業務的營收市場份額有望從當前的 28% 提升至 40% 以上。
據水星研究公司(Mercury Research)分析,這將使英特爾的客戶端市場份額從約 72% 降至 60% 左右,對英特爾而言,這一降幅相當顯著。目前,英特爾和 AMD 是僅有的兩家生產 x86 架構芯片的企業 ——x86 芯片即採用 x86 處理架構的芯片,其架構與基於 ARM 或英偉達架構的芯片存在差異。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分析師斯泰西・拉斯貢在給投資者的報告中稱,AMD 的上述預期 「雖略顯激進,帶有一定願景色彩,但並非完全不可能實現」。
當然,蘇姿豐的預測能否兌現並無絕對把握。企業常會發布短期或長期預期,最終可能未能達標,也可能超出預期,但英特爾面臨的風險卻是真實存在的。
「憑藉‘霄龍’芯片,AMD 在(數據中心)CPU 領域的執行表現極為出色,不僅從大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運營商那裏贏得了大量訂單,還在企業市場中不斷擴大份額,」 未來集團(The Futurum Group)首席執行官丹尼爾・紐曼向雅虎財經表示。
「AMD 之所以能實現市場份額增長,一方面是因為自身執行有力且產品創新成果顯著,另一方面顯然也得益於英特爾過去數年的困境 —— 這使得英特爾在面對積極擴張的競爭對手時,很容易失去現有市場。」
不過,英特爾並未固步自封。該公司終於通過旗下酷睿 Ultra 3 系列客戶端 CPU 和至強 6 + 系列數據中心 CPU,推出了期待已久的 18A 芯片技術。
此外,兩家公司都在努力從英偉達(NVDA)手中奪取市場份額 —— 目前英偉達在人工智能(AI)芯片市場的份額估計高達 80% 至 90%。但 AMD 在這一領域已大幅領先英特爾:蘇姿豐表示,預計未來 3 至 5 年內,AMD 人工智能圖形處理器(AI GPU)的營收將較 2025 年的 160 億美元增長 60%。
今年 10 月,英特爾發佈了代號為 「新月島」(Crescent Island)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數據中心芯片。該公司稱,這款芯片將採用 Xe3P 微架構,內存容量最高可達 160GB。
「英特爾目前正處於恢復期,逐漸明確發展重心,財務狀況也在改善,」 紐曼表示,「但 AMD 的執行效率很高,且勢頭正盛。英特爾失去 CPU 和數據中心 CPU 領域頭把交椅的可能性是真實存在的。雖然英特爾仍有機會扭轉局面,但風險已然顯現。」
責任編輯:郭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