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投資當然可以,不然我在幹什麼。」
鳳凰網科技 出品
作者|Dale
編輯|董雨晴

兩代股神,三次會面
向巴菲特提問,要花上數百萬美元喫午餐,向段永平提問,只需要登入雪球,或者現在也可以打開播客。
今年11月10日,95歲的巴菲特,和64歲的段永平來了一段隔空神交。
前者在感恩節寫出最後一封致股東信,並表示這是他作為伯克希爾CEO的謝幕之作。彼時,伯克希爾持有創紀錄的超過3810億美元的現金,根據第二季度末持股計算,巴菲特持有大約149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股票,是公司最大的股東。
緊接着在第二天,雪球出品的欄目《方略》放出了新一期節目,嘉賓正是「中國巴菲特」——段永平,他是雪球CEO方三文的朋友,也是雪球最大的大V之一,如今在雪球平臺,他以「大道無形我有型」的名字擁有超過126萬粉絲。

在雪球,段永平也是難得的活躍大V,一天能發上好幾條消息,而且經常回復網友的留言。其他人也喜歡在雪球上向段永平提問,他們叫他「大道」。
據可考查的公開資料,兩代股神,一共見過三面。第一次是在2006年,段永平以 62.01萬美元拍下巴菲特午餐,希望當面和自己的投資偶像表達感謝,他當時還帶了一位年輕人同行,名叫黃崢。那次巴菲特對段永平的印象也很好,他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說,「聽他(段永平)的情況介紹,感覺他是個一流的人,我盼望着能見到他。」

段永平不止一次提過他與巴菲特的初見,他問了對方一個問題,當你看一家公司時,首先看什麼?對方說:商業模式(生意模式),這後來衍生出一個著名的觀點,也就是影響段永平投資生涯的「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巴菲特當時告訴段永平:「這也正是我當年跟本傑明·格雷厄姆那兒學到的最重要的一句話。
兩人的第二次會面,起源於一次閒聊。巴菲特聽說段永平在網易上更博客,就問他有沒有英文版,想看。段永平打趣說,英文太差了,但是如果想聊蘋果,我可以來找你。於是在2018年,在去往芝加哥的路上,段永平改道奧馬哈,見到了巴菲特。
也是在那裏,段永平又提出了第二個經典橋段:「我覺得蘋果的生意模式,主要是iPhone,是比可口可樂要好的。」巴菲特說,「哇哦」。
四年後,段永平再去奧馬哈參加2022年的伯克希爾股東大會,這也是其近幾年與巴菲特的最後一次面對面交流。在向查理·芒格與比爾·蓋茨介紹段永平時,巴菲特說,「他告訴我,蘋果的生意模式比可口可樂好,所以我買了很多蘋果」。

事後證明,蘋果成為巴菲特投資生涯中輝煌的一筆。巴菲特對蘋果的投資始於2016年,於2018年完成主要建倉,總投資成本約360億美元。隨後蘋果股價持續攀升,一度成為伯克希爾投資組合的四大支柱之一,持倉佔比峯值近50%,為其創造了超1500億美元的淨收益。2024年,巴菲特大規模減持蘋果。
兩代股神在幾次交流下,於無形中影響了許多。

不是炒股,是做投資
巴菲特在這一次的告別信中說,「我比前半生更滿意後半生」。如今擁有千億美元身價的他也說,人生遠不止金錢。
但對於段永平而言,他的前半生比後半生還重要,也是他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基礎由來。
在這一次播客節目的一開始,故事被拉扯到了段永平的6歲,「我是在南昌出生的,六歲左右跟父母下放到江西安福縣,在安福縣搬了五、六個地方,一直在農村,再搬回南昌旁邊的石崗。確實喫過苦,回石崗的時候就上中學了,從石崗考的大學,大學畢業以後分配到北京,工作了幾年讀了一個研究生。然後去了廣東、佛山、中山、東莞,最後就來加州生活了。」在投資網易一戰成名,變成中國巴菲特之前,段永平最重要的經歷就是開公司。

1989年,段永平接手怡華集團旗下年虧損200萬元的日華電子廠。他在當時的困境下果斷放棄了代工模式,創立自有品牌「小霸王」,並精準捕捉市場需求。1994年小霸王產值已突破10億元,成為行業霸主。然而就在次年,因股份制改革提議被集團否決,段永平離開,還帶走了6名核心員工另立門戶,步步高就此誕生。
段永平如今在談這段經歷時,依舊堅持自己的看法,步步高曾推行員工與管理層持股,這極大的激發了團隊動力,並吸引宏碁等資本入股,「給股東派息就是股東本來就該拿的,員工拿到的派息就是員工該拿的。就像我們發獎金的時候,有人說‘謝謝老闆’,我說這話不合適,因為這是按契約發的獎金,你不需要謝我。雖然大家順口覺得拿到錢應該謝一下,但這個謝的方向是不對的。」
2001年時,段永平「退休」居於幕後,步步高歷經著名的一拆三事件,變成三家獨立的公司,分別是陳明永負責的OPPO、沈煒負責的vivo和金志江負責的步步高教育電子。這也成為段氏商業生態的起點。
這應當算是段永平炒股生涯開始的契機,但段永平覺得壓根也不需要契機。
「這還需要契機嗎,到處都知道有股票」。段永平退休之後,搬到美國生活,「我也不能天天24小時打球,我也不會去找份工作。後來就想着,投資好像跟生意有關,跟企業有關係,我就來研究研究,也買了很多書,包括看圖看線,看不懂。我這一工科出來的人,怎麼這圖我就看不懂,他們就能得出這樣的結論、那樣的結論?」
段永平的雪球賬號,是許多中國投資者的燈塔。
但段永平的投資燈塔一度就是巴菲特,「我從看到巴菲特的第一分鐘起就開始相信巴菲特了,從來沒動搖過」,段永平說。

除此之外,就是源於段永平的這些創業經歷。比如,段永平一直說,他可懂遊戲了。
讓他一戰成名的網易,就是一家遊戲公司。2001年底,段永平以每股不到1美元的價格大量買進網易股票。隨着網易逆天改命,股票價格也從1美元每股增長到15美元以上,這次投資直接給段永平帶來了1億美元左右的鉅額財富,也讓段永平認識了網易創始人丁磊,後者將黃崢引薦給了段永平。
段永平這一次在節目裏也系統性覆盤了自己的經典戰役,只有三個,分別是:網易、雅虎和蘋果。
「我可以數得出來,我自己真的投過比較大金額的,最早是網易,然後雅虎應該算,投雅虎其實就是想買阿里。後來差不多就到蘋果了,伯克希爾哈撒韋我的比重也不大,蘋果比較大,茅臺其實也蠻大的。騰訊,我現在其實還可以。通用電氣就是在2008年危機時,確實投了一下,我現在想不起比重來了。」
用方三文和段永平的話總結,就是隻有「小10個孔」,段永平覺得,「所以我還有很久可以做投資,因為要做夠20個」。

最後一代股神
其實這一年來,股神遭遇的質疑已經比吹捧多多了,比如巴菲特把蘋果賣掉,也被外界吐槽賣飛了500億美元。
進入AI時代,段永平也好幾次被質疑。一次是在2025年Q2加倉蘋果,被外界質疑蘋果硬件創新乏力,AI佈局落後,營收增長停滯。一次是自2012年買入後長期持有的茅臺,多次在行業調整和股價下跌時逆勢加倉。還有一次是在2025年初才啱啱建倉的英偉達,自稱是「買點彩票」,倉位佔比很小。
段永平很坦誠地說,他不懂的公司有很多,「我也搞不懂英偉達,也沒搞懂谷歌,其實我一直都很喜歡谷歌,但是就是搞不懂,我現在有點懂了。」
作為互聯網與消費時代的股神,段永平用看懂公司的商業模式和企業文化贏下市場,但在硬科技時代,看懂變得更難。
他也會感慨,很多事一瞬間就過去了。「降的速度太快了,因為我們過去的經驗曲線認為它是慢慢降的,其實我們早就在開發智能機,也知道這個趨勢,但是功能機還是下了很多單,總覺得有一個過程。沒想到它一瞬間就過去了,像現在的AI一樣。」
就像他在節目裏說「電動車這個生意不會太好,會很累,差異化很小」,但是節目播出第二天,段永平突然覺得自己某些觀點不對,立馬在雪球上發文改口,稱「突然明白電動車確實是省能源的」「另外我也大致搞懂機器人的概念了。馬斯克確實個牛人!」
如果說AI是新時代的工業革命,那它正加速分化一些人,就連股神也不例外。
今年10月中旬,一場名為Alpha Arena的AI實盤交易對決曾引發市場關注。主辦方為六款頂尖AI模型各提供1萬美元資金,在加密貨幣市場進行為期兩週的真實交易,實時公開收益與策略。幾乎是同時,RockFlow平臺推出的RockAlpha AI美股實驗賽將戰場擴展至美股市場,六個AI模型在10只標的中展開為期數週的較量,每5分鐘更新一次策略。
在加密貨幣賽場,DeepSeek一騎絕塵,前三天收益率飆升至36%。被寄予厚望的GPT-5同期虧損超40%,Gemini2.5也一樣,因頻繁切換多空策略,早期虧損超30%,交易手續費喫掉大量本金。
當方三文問段永平,是不是覺得AI對炒股的影響很大時,段永平說,「投資沒有影響,它不影響我做的決策。你要是通過看圖看線做日內交易,大概率你會比以前更難賺到錢。一些量化基金,它們速度非常快,確實是電腦在操作,有人工干預,所以你就更打不過它們」。實際上,段永平說,炒股票的人會很危險,因為你炒不過樑文鋒(注,梁文鋒是幻方量化的創始人,此處用於指代AI量化交易力量)了。

巴菲特把AI比喻成精靈,認為它一旦從瓶子裏放出,就「無法再被收回」,他在2023到2025年間多次強調要警惕AI可能帶來的不可控風險,要審慎應用。伯克希爾至今也未追逐AI風口,未直接投資任何一家芯片和模型公司。
段永平對於入手英偉達則是這麼想的,「我覺得投一點看看吧,AI這個東西我覺得至少摻和一下,不要錯過了。完全錯過了,好像有點不太合適」。
參考資料:
《段永平專程去奧馬哈的那次會面,巴菲特一直記得!》,芒格書院
《段永平退休20多年後罕見公開訪談,個人經歷、企業經營、投資理念等》,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