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10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224.2萬輛,同比微降0.8%,環比微降0.1%。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持續逆勢突圍,128.2萬輛的零售量同比增長7.3%,零售滲透率攀升至57.2%,已成為支撐市場的核心力量。具體的車型表現又是怎樣的呢?咱們今天一起來看一下。
1轎車戰場:MINI EV奪冠,漢跌出40名
在10月轎車銷量排行榜上,五菱宏光MINI EV以61119輛的絕對優勢摘得桂冠,環比增長18.9%,同比激增79.9%。這款「國民代步車」以其親民價格和精準定位,持續統治10萬級以下代步車市場。
而吉利星願以4.4萬輛的成績位列第二,同比增幅高達192.4%,成為插混市場核心增長點。
比亞迪秦PLUS、日產軒逸都超過3.3萬輛,分別位列第三和第四名,速騰、朗逸、海鷗則保持在2萬輛以上。
在轎車排行榜中,最令人意外的當屬比亞迪漢——僅售出7180輛,排名第44位,這一表現與其昔日輝煌形成巨大反差。
B級車市場則呈現德日爭霸格局,凱美瑞、帕薩特及邁騰均達到1.8萬輛上下,豐田亞洲龍、風雲A9L、銀河星耀8也都超過萬輛。
2SUV市場:小米YU7登頂,鈦7突飛猛進
10月SUV市場最大的黑馬非小米YU7莫屬。這款車以33662輛的零售成績一舉奪下SUV銷量冠軍,環比增幅高達50.5%。小米YU7的首次登頂,標誌着新勢力品牌已經開始改寫市場格局。
同樣令人矚目的是鈦7的突出表現——以20024輛的銷量首次進入前十,環比增幅高達146.4%。鈦7採用「星際方舟」設計語言,200km純電續航+1300km綜合續航的組合,同時滿足城市通勤與長途自駕需求。
出乎意料的是,特斯拉落榜品牌榜TOP20,環比大降64%,遠超行業平均跌幅。其中,旗下主力車型Model Y環比驟降61.9%,同比大降46%。如果後續Model Y不能快速推出改款或調整定價,其市場份額可能會進一步被自主品牌擠壓。
品牌賽道的競爭更趨激烈,比亞迪以255994輛的總銷量穩居榜首。而增幅最亮眼的是小米汽車,以48654輛創下單月新高,135%的同比增幅成為品牌榜最大驚喜。
銀河、零跑等新勢力品牌同樣表現亮眼。銀河以119319輛排名第四,環比增長7.5%,同比激增92%。零跑以63724輛位列第七,環比增長6.6%,同比增長77%。
合資品牌方面,大衆以166500輛位居第二,環比增長2.8%,但同比仍下降17%。豐田、日產分別以142913輛、61290輛位列第三、第八。
4燃油車:堅守半壁江山,合資品牌承壓
儘管新能源車增長迅猛,燃油車在SUV市場仍展現出超強韌性,前十排行榜中佔據五席。
博越L以32942輛的銷量位居SUV亞軍,RAV4榮放以23213輛排名第四。星越L和途觀L分別以21704輛和19230輛位列第五和第九,哈弗大狗則以18875輛的銷量位居第十。
在轎車市場,日產軒逸一枝獨秀售出3.3萬輛,環比上個月出入不大。大衆速騰、朗逸表現也都不賴,月銷量均保持2萬輛以上。合資燃油車的頹勢並非偶然,而是技術代差與戰略滯後的集中爆發。10月朗逸同比下滑30.7%至22422輛,成為德系燃油車衰退的典型代表。
5未來展望:新能源滲透率有望衝擊60%
在新能源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下,中國汽車市場正加速「油電切換」,這一進程可能比預期來得更快、更猛烈。
隨着廣州車展臨近,疊加年底衝量窗口期,預計國內新能源滲透率有望向60%發起衝擊。汽車行業的競爭已從燃油與電動的技術之爭,進化為智能生態與迭代速度的全面較量。誰能在如此「內卷」的大環境下衝出重圍呢?咱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