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財訊 | 中金公司發研報指,「十五五」規劃中提出「支持創新藥和醫療器械發展」,再次印證創新藥在國計民生中的重要地位。我們認為國產創新藥正從此前多年的「跟隨式創新」中,通過沉澱積累從量變轉為質變,逐漸走出一批「後來居上」、乃至「同類最佳」、「全球首創」的優質管線。近年國家醫保基金結餘縮窄,收支狀況承壓,導致創新藥商業化與獲批上市存在一定的節奏錯位。我國商保在整體衛生支付體系中的作用和賠付水平仍有明顯提升空間,有望為臨牀價值顯著但價格超出基本醫保承受範圍的創新藥物提供差異化、切實可行的支付保障。「十五五」規劃提出「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有望進一步推動商業健康險及商保創新藥目錄落地。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2030年我國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重將降低至25%左右,多元支付體系將成為醫保支出的有力補充。隨着醫療商保支付日趨完善,內需市場將進一步擴大,我們認為有望為醫藥支付端帶來重要的新活力。創新落地配套機制趨於完善,助推醫療器械創新加速落地。「十四五」期間,國務院辦公廳、工信部及藥監局等國家機關和部委圍繞創新醫療器械領域發佈多項政策,完善配套機制並加速產業創新落地。根據衆成醫械及藥智器械數據,2021-2024年間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創新醫療器械216款,較2016-2020年獲批數量增長43%。我們認為,「十四五」期間系列政策的發佈,從多個維度建立起圍繞器械領域創新的配套機制,在具體環節提升監管效率,鼓勵並助推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創新加速落地。應用場景及支付框架雛形漸顯,從科技性創新走向產業化落地。伴隨人工智能領域的不斷發展前進,「十四五」期間國家衛健委及醫保局相繼發佈公告,就人工智能在衛生健康行業的應用場景指引、細分場景中放射檢查類的人工智能輔助診斷項目收費規則做出明確,並為腦機接口在臨牀應用做出前瞻性單獨立項。我們認為,隨着醫療AI、腦機接口等領域底層技術不斷發展,政策端開始前瞻性在細分應用場景及臨牀支付規則形成框架雛形,為新技術走向產業化落地和臨牀端應用打下基礎。